由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3》于5月24日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并首次在北京科博会平台上发布。报告称,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即将出台。
报告指出,利用市场机制减少碳排放是未来中国低碳发重要路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魏一鸣教授和风振华博士分析了国际碳市场,指出由于国际气候谈判政策的影响和全球经济环境影响和供需影响,国际碳交易在2005-2009年间发展迅速,2010年后开始进入停滞、萎缩阶段。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截止2013年2月,我国在联合国已注册项目的3574个,占全部项目的51%,已成为全球最大的CDM项目供应方。目前已有包括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近20家交易所。为了进一步推进碳排放交易,他们建议开展试点城市碳交易市场的评估研究,建立碳排放监测、报告和核证体系,合理设置初始配额分配问,合理确定碳价,以及尽快建立碳金融市场。
武汉大学齐绍洲教授等人对国家发改委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研究,介绍了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制度框架和设计方案以及暂行办法,该方案对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管理机构、总量设定依据、纳入企业门槛、配额分配方案、交易规则、注册登记、MRV、奖惩机制及各参与主体的法律责任等方面均做出了规定。方案将年能耗6万吨标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纳入碳交易试点,通过模型预测确定碳交易市场配额总量,形成既有配额、新增预留、政府预留三大部分的总量结构。方案还设计了定价转让和协商议价转让两种交易方式,制定交易规则并开发交易系统,设定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体系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经认定后可用于抵消,上限不超过初始配额的10%,并设置了处罚奖惩机制。这是国内第一家碳交易试点的制度框架和设计方案,如果试点成功,将对我国建立全国性碳交易体系起到较强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