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只有4个人的“星期天研制小组”,到今天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积成电子追梦30年,前行的脚步几乎总是踏在了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节拍上。
在积成电子梦想起航之初,尽管设备性能差,但他们还是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套由通用微机系统构成的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凭借自主创新和几近拼命式的苦干打败了“进口技术”,并奠定了自己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领跑者的地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冬中,凭借3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以及经国家版权局批准的28个软件著作权成功获得融资,并成为济南市首家本土成长起来的上市软件企业。目前,公司已有三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7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月25日,积成电子股价“红色箭头”直往上蹿。三天前,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3年一季度财报:1至3月份营收1.09亿,同比增长7.77%,净利润976万元。资本市场受到追捧的背后,是积成电子长达30年的创新历程。这是一次不寻常的追梦之旅,从昔日只有4个人的“星期天研制小组”,到今天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积成电子前行的每一步几乎总是踏在了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节拍上。
大学教师“下海”
1984年,对于很多人和事,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自此,一场“下海”浪潮出现了。
当时山东大学电子系的教师云昌钦、魏新华、杨志强、王浩,也加入了这股“潮流”,合伙成立了一个电子研制组,走出校门,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为企业提供服务,当时被称为“星期天工程师”。
研制组成立不久,一家为电力系统生产设备的企业就找上门来寻求帮助。那时,社会上停电现象频频发生,他们希望能开发出一套系统,对将发生的停电进行远程控制。接到请求后,云昌钦与三位老师一起,尝试利用系统集成的概念,研发一套基于微机系统的电网调度自动化装置,这在当时国内还没有先例。
实验需要小型微机,但他们没有,几位教师只好用一台硬盘不足1M、内存64K的苹果机代替。尽管设备性能差,但是凭着一股钻研的热情和扎实的基础理论,他们开发出了国内第一套由通用微机系统构成的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并在济南供电局成功运行。
头一炮打响,他们信心倍增,决定循此方向在电力自动化领域实现突破。但是,种种非议和责难也来了,本是清高的大学教师,却下海经商,被许多人视为“另类”。干,还是不干?他们面临艰难的选择。经过一番争论,他们还是选择“走下去”,用知识为社会服务。于是想了个变通办法,将小组挂靠在当时济南市科委下属的一家微电脑服务中心,对外承揽业务,这成了他们追梦的起点。
创业艰辛难以想象。1987年夏季,研制组承接了昆明供电部门一套难度颇大的系统开发任务,由于没有研制场所,他们只好在狭小的民房里坚持搞实验。暑热难耐,屋内犹如蒸笼,奋战了一个多月,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随着事业发展,他们离开济南到山大威海分校创办了电子系统实验所。1993年的一次人才招聘,让实验所的体制缺陷暴露出来。现任公司副董事长的严中华说:“当时的实验所,以校办企业名义注册,但校方并无实质性投入,这种产权关系上的‘先天不足’,给发展带来隐患。”实验所急需引进两名人才,但由于受到学校编制限制,最终仅批了一个。
为了解决体制上的弊端,他们开始探索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的改制之路。不久,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向这群“游子”敞开了怀抱。
1994年,实验所“杀”回济南。由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电子系统实验所法人与原实验所全体员工共同出资,在济南高新区注册成立了股份制的积成电子系统实验所。现任公司市场发展部经理的马连民说:“那时公司的办公地点在济南市甸柳新村四区,办公面积只有50多个平米,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很自豪:身份都是股东!”
变革激发积极性,实验所研制出的系列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全国100多个省、地、市电力公司推广应用,产品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次打败“进口技术”
在积成电子的追梦之旅中,第一次用自主创新击败“进口技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992年,福建省从国外引进一套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项目,但在安装、调试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
福建省电力部门向积成电子实验所求援,此事对积成电子是个极大的挑战。从外国引进的系统都是国际一流的,但由于不适应中国的地质地形及线路铺设方法,他们想尽办法也没能成功。怎么办?实验所经过缜密考虑,决定自主创新,另行开发一套全新系统,替代“舶来品”。为了这个项目,实验所没白没黑地干了4个多月,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最终解决了问题,让一直虎视眈眈的对手碰了一鼻子灰。他们撤离现场的时候才发现,仅吃掉的方便面箱子,就堆了一人多高。
拼搏提高技能,积成电子团队在变电站自动化领域成为领跑者,建立了面向继电保护计算及管理应用的高级编程语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当时国内唯一可提供400V~500kV电压等级产品的生产厂家。
由于历史原因,积成电子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四川、福建两地,但在自己的大本营山东,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50%。严中华分析说:“我们开始意识到,光靠自身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寻找新的思路,打破自我积累模式,将产品运营和资本运营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经过谈判,实验所与山东电力达成合作协议,通过资本重组,成立了鲁能积成电子公司,共同开辟新市场,山东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这是积成电子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一步。严中华出任新公司总经理。此前l0多年的时间里,他工作的重心主要是产品开发和工程技术,如今要掌管运作全盘,他到北京大学当起了学生,在参加EMBA学习班的一年时间里,他从来没有缺过课。新的体制为企业注入了活力,严中华和他的创新团队奋力攻关,开发出第五代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iES-500,先后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城软件“第一股”
时代跨入21世纪,2001年,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出台国际标准,积成电子在第一时间获得了这个消息,立即组成科研团队进行系统研发。“公司为我们在济南郊区租下了房间,十几位技术人员集中在一起,打响了‘封闭研发’攻坚战,没有特殊事情不准回家。”公司职员张庆昆是当时攻关人员之一,他告诉记者,“新出台的国际标准多达200多页,全是英文,需要理解里面的各种概念,开发过程中,我们光编写代码就有上百万行。”最后积成公司研发的成果在淄博电力系统成功应用。积成电子按最新国际标准开发的新一代集成式电网调度自动化应用系统iES-600,迅速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取得了全国30%的市场份额,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积成电子作为民营高科技中小企业,猛地进入了严冬期。他们急缺资金,早已研究成熟的产品不能开发出来。困难之时,齐鲁银行人员前来调研,发现这里其实藏有一个“宝库”:积成电子拥有35项省部级以上鉴定的科技成果,还有经国家版权局批准的28个软件著作权。这些科研成果都可以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融资。最终成功融资6500万元,为公司度过金融寒冬烧了一把旺火。
“市场竞争越来越厉害,企业发展慢,就会被吃掉。”严中华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现代企业,只有一次次创新,才能在市场上翘立群雄。2010年1月,积成电子顺利通过证监会审核后,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济南市首家本土成长起来的上市软件企业。他们兴奋地将“积文明之精华,成科技之大业”几个字,标上公司的网页,这是企业的核心理念,也是他们的最高梦境。
公司上市后,启动了总投资7.8亿元的智能电网产业园项目,园区占地面积320亩,建成投产后,智能电网设备生产能力成倍增长,年产值将达到40亿元。积成电子研发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电力自动化综合信息平台、iES-600(V2)调控一体技术支持系统等三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7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我国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家智能电网。在此背景下,积成电子的iES-600(V2)调控一体技术支持系统,作为国内公司第一批试点投入实施。该系统具有信息分流、防误操作、智能信号分析等一系列独特功能,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净利润约2000万元。积成电子研发的主要产品,遍布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300多个地市,畅销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