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粉煤灰的研磨机

有烧过煤的人都知道,大规模的烧煤会产生大量的煤灰,而据了解,大唐火电厂年燃煤量达500万多吨,如此大规模的烧煤产生的煤灰流向何处?4月7日,隶属于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的福建大唐同舟益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黎聪向记者介绍了其“变废为宝”的过程。
大量由电除尘收集后的煤灰经过同舟益材公司先进的工艺与专业的粉煤灰分选磨细设备加工,其全部变成了优质的建筑材料——Ⅰ级粉煤灰,实现了百分百的转换、百分百的进入建材市场,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利用,而且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利润收益,实现了良好的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效益。
据贾黎聪介绍,30多年前,煤灰对火力发电厂来说是非常头疼的事情,火电厂都要设置大面积的专用的灰场排放、堆存,一旦碰到刮风天气,就造成很大的扬尘污染,堆满后又需要覆土绿化,而后挑选新的土地堆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直到80年代末,将煤灰用于建筑行业的技术引入中国,因为粉煤灰具有后期强度好有利于提高水泥质量,以及低价替代性高和泵送性能好等优势,在90年代得以大量推广。
该公司副总经理郑顺章告诉记者,Ⅰ级粉煤灰生产过程简单的理解就是将电厂原状灰通过专业设备输送到粉磨系统,而后通过分选、研磨,最后产出的粉煤灰。传统Ⅰ级粉煤灰加工工艺有两种,一种通过反复研磨,容易造成过磨现象,本来合格的粉煤灰被磨得更细,降低了品质;另外一种为分选方式,就是挑选出合格的粉煤灰,剩下的仍需处理,存在不能完全利用的缺陷。
该公司研发的圈流闭式磨制工艺结合了上述两种工艺,通过循环分选,将合格成品选出后,不合格的返回至研磨机中继续研磨,如此反复,实现了百分百的“变废为宝”。
据了解,该技术生产出的I级粉煤灰先后提供给温福铁路、宁武高速、京台高速、合福高铁、洪口水电站和福鼎核电站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建设,还先后出口柬埔寨和南非等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理论。(记者 张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