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赣江将现“高峡出平湖”盛景,江西的“三峡”工程——峡江水利枢纽正大步向发电、通航的目标迈进。2月28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电力电缆和控制、信号、计算机电缆采购开标,这是该工程发电的重要配套设施。按照计划,峡江水利枢纽第一台机组今年7月具备发电条件。
走进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可以看到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姚毅臣说,现在工地上有3000余名施工人员在奋战,即使是春节期间也没有休一天假,为的就是能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实现今年7月底首台机组具备发电条件的节点目标,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首台水轮机组管型座完成安装,3月初要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5月完成首台机组安装,进入设备调试阶段。据了解,一号机组年发电量达1亿多度。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后,上游会有大量农田被淹。为减少移民数量、降低村民外迁安置成本、尽量避免耕地被淹没,我省实施了全国最大的“抬田”工程,将3万多亩农田“抬高”,避免3万名村民离乡外迁。姚毅臣说,目前“抬田”工程还在紧锣密鼓地实施。
这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以防洪、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功能的大(Ⅰ)型水利枢纽工程。早在1982年,我省就着手汇编《赣江流域规划》,经过长达6年的实地勘测,该规划出炉并首次提出建设峡江水利枢纽工程。2009年9月6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奠基。
按照计划,2015年8月工程全部竣工,9台机组全部建成发电,每年可增加11.4亿度清洁电能,缓解我省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同时,南昌的防洪标准可由现在的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还可改善赣江航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