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是传说中的“末日年”,虽说末日只是传说,但风电行业却着实感受到了末日的苦闷和无奈。虽然我国已是风电第一大国,但国内严峻的“弃风”和“消纳不畅”仍让风电业“太囧”至极。
从两年前开始,中国风电行业进入复杂的“调整期”,由于风电发展无序、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以及新能源发电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下游风机设备制造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行业标准缺失、准入门槛过低、价格战导致中国风电设备厂商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另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发展困境,随着利润的不断下滑,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兼并重组或含泪退出的厄运,行业深寒“冻伤”设备企业,竞争加剧、市场萎缩、业绩下滑似乎成为这个时期风电设备制造商“绕不开”的梦魇。
回望这一年,风电企业亏损、风电企业裁员、国内风电被“双反”等都令国内风电行业寸步难行。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出台了《风力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等鼓励政策,或许,风电的春天就要来了。
北极星电力网对即将结束的2012年风电行业的重大新闻进行全面梳理,评选出了风电行业十大新闻。
1、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并网风电容量世界领先 成风电第一大国
“全球风能协会”(GWEC)2012年3月7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年新建风力发电设备的装机总容量排名首位的是中国(1650万千瓦),比第二的美国(511.5万千瓦)多出2倍多。这意味着中国的装机总容量远超美国,是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2012年8月15日上午,国家电网公司促进风电等新能源发展新闻发布会消息,截至2012年6月,我国并网风电5258万千瓦。国家电网调度范围达到5026万千瓦,六年年均增长87%;太阳能发电的并网容量达到251万千瓦,同比增加5.4倍,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
虽然我国在风电装机总量及风电并网量均占世界第一,但限电等问题仍未解决。电网做为风电发展的关键环节,也始终是各种矛盾的焦点。从全国看,风电占电源装机的比重只有5%,中东部地区调峰资源较为丰富,消纳风电的市场潜力未充分发挥。大规模风电消纳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风电消纳问题更为突出。一方面,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风电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特别是冬季火电供热机组比重大,不具备调峰能力。在风电快速增长的同时,风电上网消纳成为当前制约风电发展的首要问题。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大区之间的联系还很薄弱,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和与之相适应的全国联网能力。
为促进风电并网,国家能源局连续下发文件试图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低风速、海上及高海拔风电提上日程。始于去年底的“蒙西风电试点” 注重本地消纳,这些消纳试点包括风电直供火电、风电供热、火电为风电调峰和并网运行管理等项目。由于存在成本过高、难以大范围推广问题,政策效果仍有待观察。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如果绕开体制、政策、利益的调整,风电并网的比例将很难提升。
尽管国家电网表示将支持新能源发展,但其推出的“交流特高压大范围配置风电”措施受到质疑。原国家计委燃料动力局局长蒋兆祖等多位专家多次上书,从安全、成本、落地电价、技术等角度否定这一方案,限电问题仍待解。
2、 “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及增补项目公布
自2012年3月份至今,国家能源局公布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新疆及生产建设兵团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及部分省、自治区增补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从通知中不难看出,2012年的风电项目审核布局重“消纳”,新核准的项目并网条件优越,可使项目开发告别过去“越发电越亏损”的怪圈,可观的投资收益率将大大提升电站开发商的积极性。有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风电增补项目将间接利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
“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
2012年3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从全国核准规模来看,1676万干瓦的总规模符合201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的1500-1800万千瓦第二批拟核准规模。从区域分布来看,第二批风电项目拟核准方案中“三北”地区拟核准规模得到较合理控制,其中华北481万千瓦,东北116万千瓦,西北196万千瓦,分别占全国规模的28.7%、6.9%与11.7%;华东规模为255万千瓦,华中规模为295万千瓦,南方规模为333万千瓦,分别占全国规模的15.2%、17.6%与19.9%。
详情点击:http://news.bjx.com.cn/html/20120511/359776.shtml
新疆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表
12年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新疆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安排表。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此次新疆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风电项目核准共计247万千瓦,其中新疆自治区212万千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5万千瓦。
详情点击:http://news.bjx.com.cn/html/20121219/408902.shtml
关于增补部分省、自治区“十二五”风电核准计划项目的通知
11月29日,国家能源局下达了“关于增补部分省、自治区‘十二五’风电核准计划项目”的通知,这无疑给沉寂的风电市场带来一丝活力。山西、山东、福建成为此次获批项目最多的三个省份。大唐集团本次共有21个风电项目共计99.55万千瓦项目入手。
详情点击:http://news.bjx.com.cn/html/20121213/407790.shtml
增补云南省“十二五”第二批风电核准计划项目列表
国家能源局于12年18日发布了《关于增补云南省“十二五”第二批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北极星电力网了解到,此次共有17个项目增补列入云南省“十二五”第二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总装机容量84万千瓦。
详情点击:http://news.bjx.com.cn/html/20121219/408909.shtml
3、黑龙江规定“风能太阳能属国有”引质疑
黑龙江省6月14日颁布《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其中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这是我国首个规范气候资源利用的地方法规。
据黑龙江省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去奇介绍,近年来,黑龙江省一些企业随意探测开发风能、太阳能资源问题非常突出,针对这一问题,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发布了《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对企业开发探测风能、太阳能资源进行规范。
按照《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规定,企业探测开发风能及太阳能资源必须经过气象部门批准,而且探测出来的资源属国家所有。引来网友调侃:难道今后晒太阳、放风筝成了盗用“国有资产”?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气象部门对风光资源数据统一管理有利于行业发展。但风电企业担心,探测需经审批,可能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在加入探测许可审批后,对于风电开发企业,主要有两点比较大的影响。”上述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个是项目工期的影响,一个是公平性如何保证。” 然而,除了对各省份的收费和《条例》规定加入审批环节引来的争议外,也有声音表示“地方政府无权立法”,对《条例》的合法性表示质疑。
■ 当事方称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可操作性”
张望朝(黑龙江省委政法委宣教处处长):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气象灾害偏多,气象立法适当超前,有助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更多关注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有助于我们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更好地利用。
现在来看,这部法规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它的可操作性。
这个象征意义在于它在我国利用科学技术协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方面是一种法律性的保障。条例经过实施若干年就可能为其他的省所借鉴。
■ 业内观点
“风光统一管理对企业是好事”
曹寅(美国Martec迈哲华咨询公司中国分公司能源电力业务总监):
其实关于风光资源的数据是一个企业决定投资的重要依据。而获得这些数据需要长达一两年的探测,布置几十台仪器,成本很高。因此交给专业的机构如中国气象局来做,不仅可以给企业提供方便,也有利于掌握整个国家的风光资源。
此外有些信息也可能涉及国家安全,企业探测出来这些数据有可能会转让给他人,有必要统一管理。在德国,全国的光伏资源也是有机构专门进行管理的。
“风光归国有可能增加运营成本”
国内某大型风电厂商人士:
规定可能会增加风电场建设运营成本,为企业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目前,企业建设风场、光伏电站之前需要获得地方资源数据再决定建设风场、电站的规模,通常会通过气象局购买数据,但由于气象局的数据资料并不完整,因此企业有时需要自行探测,不需要经过任何部门的审批。
■ 专家观点
“明确所属关系不代表要收费”
孟宪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
以前都是建风场、光伏发电场的企业自己探测,现在有这个规定,好处是能够让当地政府了解都有哪些企业在探测那个地方的资源,避免重复测绘,也可以避免企业跑马圈地。
这与我国宪法规定中国的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是一致的。风能、太阳能属于自然资源这是没有疑问的。从法律上必须明确所属关系。
但是规定所属关系,属于国家并不是说使用就是要收费的,我想这里面可能有些误解。就像土地,也是国家的,买房的时候有土地使用费,但是走在大马路上是不收费的。所属关系属于谁,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要收费。
有记者获悉一份来自国家能源局委托相关机构对多个风电开发企业进行的内部调研汇总报告。根据该报告的调研结果,现实情况并非《条例》所说的“气象资料由省气象主管机构无偿提供”,各省地市存在程度不同的收费乱象。
4、国内规模最大海上风电场全部投产发电
11月23日,全国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场——龙源江苏如东150MW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场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可达到182MW,年上网电量约3.75 亿千瓦时。
龙源如东150MW潮间带示范风电场项目是龙源电力首个、也是国内首个潮间带示范风电场项目。该项目位于江苏如东环港外滩,于2010年12月获得国家能源局核准,2011年6月开始施工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100MW容量已建成投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龙源江苏海上公司合理用海,优化布局,为后期项目容量增补奠定了基础。
2012年6月19日,江苏省能源局下发文件,同意龙源电力如东150MW潮间带示范风电场项目利用节约的海域进行容量增补。增补后,该项目总容量达200MW。
此外,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4月26日在上海国际风能展览会透露,10兆瓦海上风机研发已经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由华锐风电、金风科技和联合动力三家国内风电龙头企业竞争开发,预计明年会有初步结果。届时只有两家会被选定最后生产。
5、2012低风速、高海拔风电发展受瞩目
世界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获批复并已开工
2012年6月,国电龙源那曲高海拔试验风电场获得国家能源办正式批复,此项目是国家《“十二五”支持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确定的重点能源项目,也是迄今世界海拔最高的风电项目。这将实现西藏大型风电“零”的突破。
2012年9月27日,国电龙源那曲高海拔试验风电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据了解,该项目计划投资5.6亿元,设计总装机容量5万千瓦,安装33台1.5兆瓦风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7000万千瓦时,2012年计划先行建设5台风电机组。
全球第一台1.5兆瓦 93米风轮超低风速风电机组在安徽并网发电
全球第一台1.5兆瓦 93米超大风轮机组2012年4月30日在安徽来安风电场并网发电。这标志着中国能源企业继2009年自主创新推出全球首款87米风轮1.5兆瓦低风速风机之后,向超低风速风机技术领域挺进并再次取得突破。
风轮与机舱对接
当“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风电基地如火如荼时,没人在意鸡肋般的南方风资源。现在,众多风电开发商、风机制造商纷纷南下跑马圈地,曾经在风能版图上默默无闻的南方省份正在变成中国风电开发的最前线。
6、2012年风电企业陷“裁员”门
2012年,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普遍出现利润下滑甚至亏损,风电企业突围乏力,使用裁员、停工等手段节省开支度过寒冬。
美国超导连连裁员
2012年1月初,美国超导公司——美国新能源领域曾经的明星公司再次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裁员计划,进一步裁员20%,以削减成本并恢复盈利。
2012年11月28日,美国超导公司(AMSC)宣布,由于风电市场的困难环境,计划裁员25%,合并部分办事处,并预计本财年亏损将大于预期。
自2011年8月,美国超导全球裁员至今,已裁剪了超过一半的员工,现在只剩下大约340名员工。
华锐风电“休假门”风波不断升级
2012年5月,华锐风电解约数百应届生,陷“解约门”。华锐风电给出的原因是:因公司战略调整,针对201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计划进行调整,公司决定与您解除签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2012年11月15日,华锐风电下发《关于部分岗位员工停工放假通知》称,公司自今年以来,因公司业务受整体经济形势低迷和产业政策紧缩不利影响,众多岗位开工不足或已停产,大量员工已无工作任务安排,经董事会批准,对开工不足或已停产的相关岗位执行停工放假决定。
2012年11月27日,20余名被放假的研发部员工在公司总部大楼外“跪求”公司裁员。“公司现在是铁了心要甩掉我们,但是必须按法律规定解决裁员问题。”华锐员工愤怒道,“他们想通过变相裁员规避经济补偿,我们是不会接受的。”
但被放假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2年12月初,华锐风电被放假的员工人数已升至469人。按华锐风电2011年报中公布的公司员工人数2873人计算,目前被放假的员工已占公司总人数的16%。
维斯塔斯全球裁员2335人 1600个职位仍面临被裁风险
2012年1月12日,世界最大风力发电机生产商丹麦维斯塔斯风力系统公司(VestasWindSystems)宣布,计划在全球范围裁员2335人,并警告称,如果美国国会不延长对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的话,美国的另外1600个职位也可能面临被裁风险。
维斯塔斯表示,受影响的包括丹麦的1300个职位;西班牙、意大利、德国和瑞典的450个职位;中国的400个,以及美国的182个。
该风力发电公司表示,此次裁员之后,其全球员工总数将降至大约20,400人。
2012年11月7日维斯塔斯宣布进一步裁员计划,拟在2013年底前将全球员工数量从2012年初的2.27万人缩减至1.6万人,希望通过出售资产、停止人才招聘、裁员等措施实现2013年年底前节省4亿欧元的目标。维斯塔斯曾于2012年1月份宣布在全球裁员2335人。
三一电气张家口风电解散 31亿“打水漂”
沸沸扬扬的三一裁员风波,从年初持续被媒体不断报道,三一则不断否认。然而,媒体深入三一电气张家口风电公司,发现该公司已经就地解散,仅剩4人。
而三一集团4年来在风电业务投入超过31亿,远超收购“大象”普茨迈斯特的金额,市场份额却只有1%。三一电气的多位高管因为战略失误,被全集团通告降职处分。
歌美飒裁员1800人
西班牙风电制造领军企业歌美飒公司2012年10月25日下午宣布,该集团将裁员1,800人,西班牙本地人占46.9%,达845人。
歌美飒公司对其工业基地的调整将影响到五家工厂,其中四家在中国,另一家位于梅迪纳德尔坎波(西班牙巴拉多利德),现已关闭,需求量的变化将决定是否继续停产。
苏司兰裁员人数超600
2011年下半年,苏司兰中国天津的制造厂已裁员超过600人。截至2012年3月,苏司兰在中国员工约150人。但是苏司兰公司一发言人拒绝证实裁员,但是他表示,我们在中国天津的工厂确实有人员调整,这也是所有公司都会做出的选择,随行就市。
大规模停工裁员的背后,是产能过剩现状,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参与制定的《2012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主要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产能已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但同期国内新增风机装机容量仅为1763万千瓦,较2010年下降6.85%,这是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的开发尚处于尝试阶段,导致国产设备40%以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近年来,新增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和风电设备生产项目较多,直接导致风电设备产能过大。“产能过剩必然导致价格战,设备企业挣不到钱。”
7、风电规划出台 鼓励政策雪中送炭
作为“十二五”时期我国风电发展的政策指导,《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在目前风电行业发展进退维谷、信心不足的情形下,无疑是一剂提振精神、鼓舞士气的“良药”,再次向各界展示了国家坚定不移加快推进风电发展的决心。
按照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国累计并网运行的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千瓦时。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推动风电为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发挥更大作用,这一市场规模也将为我国风电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基础。就目前发展情况而言,截至2011年底,风电累计装机超过6200万千瓦,加上到今年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总容量4800万千瓦,总计超过1.1亿千瓦。从理论上讲,规划目标与具体实施项目已经完全对接。
除《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也对风电未来发展作出描述。
8、风电企业三季度业绩全面下滑 三大风电企业现首亏
虽然有相关政策暖风吹着,但风电行业三季度业绩依然持续下滑。10月以来,众多风电设备上市公司公布的前三季度业绩显示,风电行业延续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放缓趋势。有媒体称,风电或已进入寒冬。
华锐风电前三季度公司亏损2.56亿元
华锐风电三季报显示,公司2012年前9月实现营业收入36.34亿元,比上期减少56.68%;2012年7至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0亿元,同比下降215.78%,基本每股收益-0.07元。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亏损2.56亿元,营业收入36.34亿元,同比下降56.68%。
行业人士分析,华锐风电业绩的下滑,与国家产业政策影响及市场竞争激励,导致整个风电行业近一年的持续低迷难脱干系。不过,近期国家政策层面接连不断的利好消息让大家对风电行业的未来发展保持信心。华锐风电已开始做出积极调整,从各方面积蓄能量,为行业调整期后的再次发展做足准备。
公司高管介绍,尽管华锐风电业绩出现暂时亏损,但其开拓海外市场的部署正稳中有序地进行。
明阳风电净利润下降94.4%
明阳风电2012年11月16日发布的Q3季报显示,其总营收同比下降58.6%,至7.878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下降94.4%,毛利润同比降低55.1%。
金风科技2008年以来的首次单季亏损:第三季度净亏损3243.88万元
金风科技2012年10月26日公布前三季度业绩,金风科技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兼公司秘书马金儒称,按季度业绩金风科技的毛利录得持续增长,财务状况强健。但仍不难看出,金风科技第三季度也净亏损3243.88万元,创下2008年以来的首次单季亏损。其三季度公告称,金风科技利润下降是受市场环境及国家产业政策影响,风力发电机组销售量及价格较上年同期均有所减少。
维斯塔斯第三季税后亏损2.23亿美元
丹麦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公司2012年11月7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当季税后亏损1.75亿欧元(约合2.23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6000万欧元(约合7692万美元)亏损。该公司当天还宣布了进一步裁员计划。
根据财报,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9.88亿欧元(约合25.5亿美元),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总营业收入为47.04亿欧元(约合60.3亿美元),同比增长24%。
但是,受减记不良资产等因素影响,维斯塔斯前三季度税后亏损3.45亿欧元(4.42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亏损仅为9000万欧元(约合1.15亿美元)。
虽然税后亏损显著攀升,但维斯塔斯依然维持2012年的业绩预期,预计今年营业总收入在65亿欧元(约合83.3亿美元)到80亿欧元(约合102.6亿美元)之间,产能6300兆瓦,但新增投资从4.5亿欧元(约合5.8亿美元)下调至3.5亿欧元(约合4.5亿美元)。
美国超导亏损超预期
2012年11月底,美国超导公司(AMSC)宣布裁员之时,宣布了合并办事处,并预计本财年亏损将大于预期。
美国超导公司表示,不包括一次性项目在内,预计截至2012年12月的第三财季每股亏损不到31美分,大于此前预期的26美分。
9、中国风电产品 遭遇美国“双反”
美国对中国风电产品“双反”是从2011年开始的。2011年12月29日,美国风塔贸易联盟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申请,要求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输美应用级风塔产品启动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此前,美国商务部在本案反补贴初裁中已决定征收13.74%-26%的临时反补贴税。至此,我国涉案企业反倾销、反补贴初裁合并税率高达34.59%-98.69%。
美国商务部2012年7月27日公布对华应用级风电塔“双反”案的倾销初裁结果,包括华锐风电、天顺风能在内的多家风电企业被征收高达20%-73%倾销税。风电塔架是风电场建设必需的关键部件,约占据整个风力发电机组价格的20%。 2011年我国涉案产品对美出口金额为2.22亿美元。
根据初裁结果,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和天顺风能公司的倾销税率分别为30.93%和20.85%,重山风力设备公司、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和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业适用26.25%的倾销分别税率,其他中国企业的倾销税率为72.69%。此前,美国商务部在该反补贴初裁中已决定征收13.74%-26%的临时反补贴税。
美国时间2012年12月18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中国输美应用级风塔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终裁公告,倾销幅度为44.99%-70.63%,补贴率为21.86%-34.81%,补贴率较初裁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依据美国贸易救济案处理程序,美国商务部作出终裁后,须等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13年1月的终裁结果,到时若此次结果得到肯定,美国商务部将在明年2月签发反补贴和反倾销令。
虽然此次 “双反”终裁影响有限,但风电企业并不能掉以轻心。虽然美国不是我国风电产品的出口重点国家,然而美国的决策对其他国家具有煽动力。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光伏‘双反’即表明了美国与欧洲大陆之间的某种默契,接下来欧洲大陆是否会效仿美国对中国复制‘双反’需要拭目以待。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发表声明对表示不满,国内风企则表示美“双反”影响有限
2012年7月31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发表声明,对美国“双反”调查结果表示强烈不满,称相关企业不存在倾销和获取违法补贴行为。一方面,近年来中国风电产业对美出口稳步增长,其外部原因是美国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带动;另一方面,美国未承认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却在本案中选取乌克兰作为替代国计算出口产品正常价值,被人为“计算”出高额反倾销税等。
对风电企业影响有限
天顺风能公告,根据美国商务部终裁公告,公司适用34.33%的反倾销税率以及34.81%的反补贴税率。天顺风能表示,美国本次双反调查的终裁结果对公司已经出口美国的订单没有影响,对2012年度经营业绩的预计也没有影响,但对后续公司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订单的承接会带来不利影响。
泰胜风能公告称,在美国商务部公布的调查期内,公司间接出口美国的产品均为北方电力100KW级小型风塔,不属于本次双反案中所涉及的“应用级风塔”,向美国出口的应用级风塔产品销售收入为0。2012年以来,公司累计向美国出口的应用级风塔产品的销售收入为461.23万美元,所涉项目均已在初裁结果发布之前执行完毕,本次裁决结果对初裁结果发布前已执行完毕的项目不存在任何影响。目前公司尚无正在执行的出口美国的订单。
10、三一集团风电项目在美受阻 起诉奥巴马
三一集团遭遇美国烦恼
在工程机械领域攻城拔寨的三一集团,旗下的另一块重要业务风力发电却正在遭遇来自美国的烦恼。
10月18日,三一集团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将就在美国的风电项目遭到不公平待遇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并表示‘既损失了金钱,也损失了名誉,这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
当地时间9月28号,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危及国家安全为由,宣布禁止中资企业购买俄勒冈州的4座风电场。这也是20年来,美国总统第一次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在美投资项目。
2012年7月至9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先后以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罗尔斯在美国俄勒冈州一军事基地附近兴建4座风力发电站,并要求他们在两星期之内从这些地方撤走全部财产和装置,90天之内从风电项目中撤出全部投资。
2012年9月12日,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罗尔斯公司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告上法院,10月1号又将美国总统奥巴马加入诉讼对象。
2012年11月28日22时30分,三一集团关联公司罗尔斯公司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一案,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方分区法院结束了第一次的庭审。庭审持续了两个小时。
三一集团美国风电项目诉讼案律师夏廷康介绍,这次庭审属于程序审查,没有进入实体的审理。庭审的焦点是,法院是否对这起案件有管辖权。
商务部支持三一起诉美国总统奥巴马
商务部2012年10月19日召开例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谈到三一集团起诉奥巴马一事时表示,这是中国企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商务部密切跟踪事态进展,希望美司法部门公平、公正、公开的审理。他指出,美国这一做法影响了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积极性,损人不利己。
沈丹阳说,商务部已经注意到奥巴马的总统令,并注意到三一集团所属公司目前提出诉讼。这是中国企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商务部密切跟踪事态进展,希望美司法部门公平、公正、公开的审理。
他表示,美政府已经不是第一次以安全审查为由拒绝中国企业投资,这影响了中国企业赴美投资的积极性,损人不利己。
他表示,美国政治人物对中美经贸关系说三道四,完全是政治原因,双方在经贸中利益大体相当。“美国政治人物对中美经贸关系说三道四,完全是政治原因,如果说中美贸易中总是美国人吃了大亏,中国占了大便宜,不仅美国人不信,中国人都觉得很好笑。”他称,中美经贸关系总体是互利共赢,双方利益大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