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化集团此次发布的申报指南均为企业当前存在的技术难题和未来科技发展需求,共包含煤炭、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矿山机械与LED产品、钢铁、企业管理等7大领域,共计29类技术方向。
鉴于陕煤化集团产业领域广泛、技术需求多元、科技创新水平不均衡的特点,本次申报指南未能涵盖所有产业,我们将根据各产业发展情况,长期进行内部技术需求的归集整理,择机补充发布。
一、煤炭领域
1、煤炭绿色高效开采
(1)根据陕北矿区的地质与环境条件,开展该区域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技术体系研究,形成该区域国内领先的煤炭资源开发技术体系和开发模式;
(2)开展千万吨现代化矿井建设和生产的管理模式研究,形成企业、行业或国家标准;
(3)探索陕北矿区煤炭保水开采方法,确定现代煤炭开采技术对地下水资源影响的量化指标和分析方法,真正实现煤炭资源合理开发与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4)研究或应用提高煤炭回采率、块煤产率和煤炭质量的工艺技术与装备;
(5)针对陕北薄、中、厚多煤层开采及煤层夹矸硬度大等问题,研究含硬质夹矸煤层综采、煤层群合理配采及薄煤层开采等技术及装备,以持续保持千万吨级矿井的生产能力;
(6)针对陕北和彬长矿区煤层赋存条件,开展特厚煤层(8m以上)开采方法、安全技术措施及装备应用研究,实现煤炭资源的安全合理开采;
(7)针对彬长矿区高瓦斯、易自燃煤层,开展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矸石充填、顶煤冒放性研究,实现矸石不升井,提高顶煤采出率。
2、煤炭开采地质保障及煤矿灾害预测防治
(1)开展矿井精细勘探和地质灾害探测技术研究,提高对煤矿采空区、火烧区下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区域富水情况等高精度探测,实现工作面可视化超前探测及信息实时分析;
(2)开展渭北矿区奥灰水承压开采的水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研究,实现煤矿开采对水害的超前预测预报;
(3)推广煤矿抑尘、防灭火新技术及装备,实现对煤矿粉尘、火灾的有效预防和治理。
3、煤层气抽采与开发利用
(1)开展煤与煤层气协调共采研究,确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模式及煤层气高效抽采工艺,实现煤矿的安全开采与煤层气高效开发;
(2)针对韩城矿区煤层高瓦斯、低渗透特性,开展提高瓦斯抽采率研究,解决瓦斯抽采率低、煤层容易突出等问题。
4、矿井掘进与支护
(1)针对黄陵矿区,开展煤层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研究,彻底解决巷道的底鼓问题;
(2)针对铜川焦坪矿区,开展高应力采区巷道支护研究,优化巷道支护参数,彻底解决巷道频繁修复问题。
5、矿山机电与设备
(1)针对煤矿井下无轨胶轮车尾气问题,开展尾气排放治理研究,解决尾气对井下环境的污染;
(2)应用有效的输电线路防雷技术方案,解决高压架空线路防雷电技术,保证矿区用电安全;
(3)针对煤矿井下越级跳闸事故频繁发生,开展煤矿井下预防越级跳闸治理。
6、煤地下气化
开展报废矿井或边角煤气化探索,研究煤矿地下气化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7、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
(1)应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节水、节电等工艺与技术,实现企业节能降耗;
(2)开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率>80%)、矿井水、粉煤灰、矿山设备废油、废渣、废水等综合利用,实现企业减排;
(3)其它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及工艺优化。
二、化工领域
1、煤炭中低温热解
(1)新型粉煤中低温快速热解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以6—20mm粒煤。
(2)中低温热解油气与热解粉焦气固在线分离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研究,要求除尘效率>99%;
(3)粉煤中低温热解增油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焦油产率>150%(以原料煤的铝甑值为基准)的加氢热解、催化热解(包括该反应系统内所产干气催化活化)增油技术;
(4)干熄焦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研究,要求半焦显热吸收率>80%;
(5)粉煤热解产物粉焦的钝化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研究,优先支持具备进行中试研究的能解决粉焦储存、运输及利用的钝化技术与关键设备;
(6)支持生物质与煤共热解技术。
2、粉煤中低温热解产物粉焦及粉煤的综合利用
(1)粉焦替代锅炉燃料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粉焦掺烧比大于80%且具备进行中试试烧的技术;
(2)粉焦替代高炉喷吹原料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粉焦掺喷比例大于60%且具备进行中试试喷的技术;
(3)粉焦干法或湿法气化技术开发研究,要求干法和湿法气化的碳转化率分别大于98%和95%;
(4)粉焦制浆及大规模、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已完成实验室小试的技术;
(5)粉焦成型技术及关键设备开发研究,优先支持已完成实验室中试的技术;
(6)湿法气流床气化水煤浆提浓技术开发研究,要求将水煤浆浓度在原来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3、中低温煤焦油加工利用
(1)中低温煤焦油芳烃分离及重整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煤焦油芳烃收率>97%且具备进行中试研究的技术;
(2)中低温煤焦油酚类化合物提取与分离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酚类化合物提取率90%且具备进行中试研究的技术;
(3)中低温煤焦油提萘及精制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萘的回收率90%且具备进行中试研究的技术;
(4)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制燃料油及其系列催化剂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产品收率>93%且具备进行中试研究的技术;
(5)中低温煤焦油加氢尾油综合利用开发研究,优先支持润滑基础油达到API类标准的尾油加氢生产润滑基础油技术。
4、煤基化学品的开发及利用
(1)甲醇制碳酸二甲酯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收率60%的尿素甲醇法合成技术;
(2)甲醇制芳烃及芳烃精制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甲醇转化率99%且具备进行中试研究的技术;
(3)煤基橡胶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由甲醇和含硅化合物为原料制备常规橡胶的替代品;
(4)煤基化学品替代现有非煤基化学品的技术以及低成本煤基化学品成套工艺技术开发研究。
5、氯碱化工
(1)新型乙炔法PVC无汞催化剂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工艺转化率和选择性均>95%的技术;
(2)PVC生产用助剂与添加剂技术研究开发,要求乙炔法PVC生产用进口助剂及添加剂国产化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同类进口产品的指标;
(3)卤水净化及卤水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要求卤水经净化后可稳定达到生产用卤水标准,卤水生产副产物十水硫酸钠的综合利用率大于90%;
(4)电解制氢系统氧气回收利用技术开发研究,要求氧气回收率>95%。
6、精细化学品及其他方向
(1)炔醛法1,4-丁二醇生产中关键催化剂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1,4-丁二醇生产中高压加氢及1,4-丁炔二醇合成催化剂的国产化技术,要求技术指标达到进口产品相应标准或以上;
(2)PTMEG生产过程中助滤剂谷壳灰开发研究,要求技术指标达到进口产品相应标准或以上。
7、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
(1)煤焦化、煤热解、煤焦油加氢等工艺废水处理技术开发研究,优先支持煤焦化HPF脱硫后废液有价值组分回收技术;
(2)再生废水处理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离子树脂再生废水处理技术;
(3)煤化工生产中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重点支持综合利用率>60%的煤气化废渣利用技术,综合利用率>60%的磷石膏利用技术,综合利用率>90%的电石粉尘利用技术。
8、页岩气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
优先支持在页岩气成藏条件、富集规律研究基础上,确定页岩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和方法体系,并进行技术适用性和经济性分析。
9、油页岩资源评价与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研究
重点支持大型油页岩干馏制取页岩油技术、页岩油加氢精制燃料油技术、油页岩干馏炼油与半焦燃烧发电集成系统等综合利用技术。
三、新材料领域
1、以煤制大宗化学品为原料的下游高分子聚合物的新型合成技术开发
(1)二氧化碳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合成技术开发;
(2)依托1,4-丁二醇产业,开展聚酯材料(PET、PBT)合成关键技术开发;
(3)依托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工艺路径,开展合成橡胶材料(NR、EPDM等)、热塑性弹性体(ABS、SBS等)关键技术开发及发展趋势研究。
2、聚氯乙烯(PVC)合金及改性材料
(1)高耐热抗老化PVC合金材料技术开发,优先支持PVC/ABS合金材料工艺技术及加工设备开发;
(2)建筑节能和防火用高性能PVC材料制备技术开发;
(3)自清洁PVC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开发;
(4)高流动性高韧性PVC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开发。
3、高性能煤基碳材料
(1)煤焦油制高性能针状焦技术开发,产品技术指标:灰分0.1%,硫分0.5%,热膨胀系数。
(2)煤制高纯石墨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
(3)煤沥青制高等级道路沥青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
(4)煤制超级活性炭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
(5)煤焦油制备通用级碳纤维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开发;
(6)新型煤基碳材料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4、金属镁及镁合金
支持低耗能、环保金属镁制备技术及高效设备开发,技术指标:镁还原率86%。
5、催化材料
支持低成本高效甲醇合成催化剂开发。
6、高性能膜材料
(1)高性能聚合物膜(聚酰亚胺、聚砜等)制备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成套化装备技术开发;
(2)复合碳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成套化装备技术开发;
(3)陶瓷膜制备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成套化装备技术开发;
(4)膜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7、高性能陶瓷材料
(1)新型碳化硅制备工艺技术,优先支持高纯度β-SiC晶须(纯度99%)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发;
(2)耐热、耐磨陶瓷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四、新能源领域
1、新能源储能技术
(1)重点支持液流储能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器储能技术;
(2)新能源储能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2、燃料电池技术
(1)重点支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
(2)燃料电池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3、生物质利用技术
支持生物质制氢技术。
五、煤矿机械与LED产品
(1)提高采煤机齿轨轮、驱动轮的使用寿命技术;
(2)采煤机煤岩界面自动识别技术;
(3)提高中厚高强度板焊接和大型铸件质量及采煤机大型壳体的热处理调质技术;
(4)提高采煤机、掘进机等喷雾降尘技术;
(5)LED产品低热阻、快速散热技术及电源、光学、外观设计等。
六、钢铁生产
(1)低硅、低锰铁水的冶炼技术;
(2)降低品种钢铸坯夹渣物和提高转炉的脱磷效率技术;
(3)回收利用高炉布袋除尘灰等炼铁副产品技术;
(4)高强度钢筋生产技术;
(5)钢材金相组织中魏氏体消除技术。
七、企业管理
(1)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体制机制;
(2)科研项目概算、预算、决算编制标准及软件开发等;
(3)数字化工厂生产中工时定额的管理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