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国家发改委正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三大运营商已经与300多个地方政府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有关上市公司也纷纷行动起来,加入这一建设浪潮。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
近一个月来,延华智能、中国联通、中兴通讯、万达信息、浙大网新等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涉足“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告,从业务、技术、资本等各层面布局智慧城市相关业务。而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运营商、学术机构也不断在“智慧城市”规划及标准研制方面动作频频。
统计显示,目前三大运营商已与全国逾300个地方政府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
政府机构积极推进“智慧城市”
近两年来,各地方政府、运营商、学术机构以及信息技术公司不断布局“智慧城市”。9月4日,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重点覆盖城市规划、政府、交通、医疗、安防等重点行业。原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据国家信息中心人士透露,发改委研究和起草的关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关情况的报告已经上报,并获得高层领导重要批示。目前,国家发改委正着手起草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研究在区域范围内启动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在日前召开的“信息通信技术应用2012论坛”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总工程师续合元表示,目前智慧城市的系统架构主要集中在民生、城市管理以及信息化促进经济发展三方面,从规划建设的角度包含感知延伸、网络传送、公共应用支撑平台三个层次指标。主管部门正在加速推进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立项和制定。
据他介绍,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政务、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环境等各个领域,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提高城市状态感知和智能运行水平,不断推进城市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应用协同,从而持续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生活和企业发展环境。
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而提速。
运营商与逾300个城市达成合作
实际上,运营商一直被认为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推动力,并已经与多个地方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根据中国电信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所披露的最新数据,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先后与75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以智慧应用为主题,全面接应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据中国电信总经理助理郭浩介绍,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中国电信构建了400多个全国性的信息通信应用网络,覆盖了20多个行业,有2100万个企事业单位在智慧城市体系当中。
而根据中国联通此前发布的智慧城市战略,截至2012年8月,中国联通共与118个城市签约智慧城市类项目,共同推动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和创新发展。
在投资方面,《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要求总投资超过817亿元,未来8年将带动产业增加值达11200亿元。此外,获批工信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常州和扬州十二五期间也将分别获得三大运营商上百亿的投资。
据已披露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统计,目前三大运营商已与全国逾300个地方政府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预计下半年还将有近100个城市与运营商合作建“智慧城市”。
信息基础设施投入为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联通在“智慧城市”战略规划中明确将“城市光网络、WCDMA无线网络和WLAN三大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而各地方规划屡次提及宽带、无线等基础网络建设的具体目标。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计划到2015年,全市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光纤到户达200万户,基本实现100Mbps家庭宽带接入,移动通信带宽达到20Mbps以上,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9%。
青岛要求到2015年,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市互联网接入带宽能力超过20M,农村超过4M。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5%,宽带用户数突破200万户,光纤到户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中国电信在与贵州省的合作中,计划未来3年投入100亿元重点推动贵州宽带提速、光网城市、三网融合、通信同城化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等行业信息化应用推进。
此外,在8月与上海签署的共同建设上海“智慧城市”2012-2013年战略合作协议中,中国电信计划未来两年再投入140亿元,到2013年要实现上海城镇化地区全覆盖,完成建设WiFi场点1万个以上,开展LTE网络的探索;新增IDC/DC机架7000个,总机架数达到2万个,建设50个以上智慧社区。
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三大运营商圈地布局,首先受益的就是光纤光缆、无线通讯等基础设施设备厂商。而后续随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包括平安城市、电子政务、数字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等众多应用领域也将受到带动,从而对云计算、物联网、安防、数据挖掘及处理等产业链上下游软硬件企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华东电脑:深度参与建设上海“智慧”】
作为上海本土最早介入云计算领域的电子信息公司之一,华东电脑凭借其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电科)和地方政府战略合作的天然优势,正加大力度参与上海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而随着第三季度公司对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的重组完成,华东电脑将变身“云计算全价值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根据《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云计算”被列为重大专项之一,包括推进健康云、金融云、社区服务云的应用示范等。
早在2011年,华东电脑及股东中国电科第三十二研究所就共同发布“华云计划”,以华讯网络和华存数据为协同,目标是将华东电脑打造成中国云计算全价值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据介绍,“华云计划”是上海市“云海计划”的重点支持项目,也是中国电科与上海市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去年11月,公司面向食品安全的《华云云计算产品与技术及应用示范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批准的云计算国家专项资金补贴。
中国电科第32研究所所长、华东电脑董事长游小明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电科将在上海组建信息服务产业子集团,其中云计算将作为战略合作的重点方向加以推进,32所旗下控股企业也会参与到子集团的成立中,华东电脑在其中会起到相当大的骨干作用。
记者从32所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合资公司目前正在成立中,名称拟定为:“中电科软件信息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电科信息’)”,注册资本20亿元,其中中国电科出资15亿元。
此外,今年8月,中国电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园正式在上海奠基,规划用地1000亩,将作为中国电科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聚焦云计算与物联网、智慧城市与信息服务、基础软件与自主可控平台、行业电子等业务。而中国电科的“智慧城市”设计方案已经在重庆、无锡和上海嘉定等地落地。
华东电脑凭借其实际控制人中国电科和地方政府战略合作的天然优势,正愈加深入地参与到上海等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
根据公司半年报,公司云计算业务正按计划执行国家云计算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完成了食品安全云平台的研发工作和云计算绿色数据中心集成解决方案,预计下半年开始对外提供食品安全云服务,并已开展食品安全业务的市场拓展工作。
此外,据介绍,目前华东电脑云计算应用还成功介入教育领域。日前刚刚中标上海市基础教育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一期工程,为深入拓展教育领域这一新领域打下了良好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对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的重组预计将于三季度完成,置入资产上海华讯网络系统有限公司将成为公司控股97.1%的子公司。华讯网络主要侧重于网络基础设施领域的系统集成及专业服务,客户主要是金融、电信、政府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在业务地区覆盖、产业链布局、客户资源方面都与公司存在较强互补性,将有助于华东电脑向“云计算全价值链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的转型。公司预计1-9月份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会有大幅增长,初步测算为1.1亿-1.3亿元。
【新大陆:智慧交通技术领先】
以“智慧城市”为依托,借势国家大力发展物联网政策的暖风,新大陆将在交通、物流、金融等多领域全面开花。
新大陆相关人士表示,“在国家大力发展智慧城市背景下,公司依托自己技术优势已有计划在福州市轨道交通领域寻求发展,目前正在做筹备工作,但未来能否真正参与还不得而知。”
据悉,智慧城市的建设就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多个组成部分。其中智慧交通旨在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其目的是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
一位大型券商研究员表示,物联网将在城市轨道交通中信号系统、设备监控系统等方面全面得到应用,公司未来如能参与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能迎合智慧城市提速,同时自身发展空间也具想像力。
据查,福州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至2050年)由7条线路组成,总体结构为“有环放射式”。线路总长约184.6km,规划设7条轨道交通过闽江通道和2条过乌龙江通道,而目前福州市地铁1号线已开工。
新大陆此前也透露,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领域,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前期商务沟通及技术交流,开始开发相应的应用系统,为公司未来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机电系统项目奠定基础。
事实上,新大陆借助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等技术,已在多个领域有所开拓。在高速公路信息化业务方面,公司赢得了较多的市场认同和市场份额。如今年3月份公司中标三个高速公路机电工程项目,金额合计1.897亿元。今年6月份公司再有所斩获,中标福建省莆田至永定高速公路(莆田段)机电工程监控、收费、通信系统和隧道通风、照明、消防及沿线供配电系统供货与安装E合同段,中标总价款为9283.21万元。上述两笔金额就已占公司2011年营收近30%。而在金融领域,公司的电子支付业务在各大总行的市场取得突破,已形成四大行、中小行、第三方的三大稳定客户群。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就包含了重点支持交通、电力、环保等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作为中国物联网的先行者与探索者的新大陆也表示,公司以二维码技术为核心,以芯片为代表的自主核心技术跨入国际领先行列,各领域的物联网应用业务取得不断进步;使公司成为国内“全产业链”的物联网企业。
【浙大网新:携手思科掘金公共服务信息化】
2010年,浙大网新完成了内部结构调整、高管股权激励及主营业务转型,襄助其两年即荣膺中国“智慧城市”中商业模式丰富、产品线较为完备的商业企业。如今,公司又引入思科为战略合作伙伴,筹建“智能互联城市平台”,瞄准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巨大市场。
记者采访多位地方政府分管信息化建设的官员后获悉,目前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及平台信息化业务,主要的竞争者即是IBM、思科。“IBM在中国的政府关系远好于思科,但思科技术更优秀、综合实力更强。”由此,记者也采访思科负责该项目的相关人士,收到回复也是:“与浙大网新的合作互补性很强。”
浙大网新与思科如何合作?对浙大网新意义有多大?思科相关人士给记者的回复是:“与浙大网新合作被列为思科核心项目,未来可能成为其在中国最大的一单投资业务。”
再解读浙大网新繁复的公告,实际上是其子公司、与公司部分高管、及思科合资设立城云国际,创新开发“智能互联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智能互联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及基于该平台的云服务”,以满足城市客户和园区客户信息化建设需求。
据公告,上述合作三方还存有对赌,即城云国际成立后年营业收入达到7.08亿,其估值达到16.07亿元。对此,公告还称,城云将在协议签订后的30天内,与客户签订总价值不低于5000万的合同。
“实际上,城云国际未来三年的业务都已有储备,客户包括杭州市政府、浙江省政府及省内其他地市政府。此外,我们还准备和国开行合资,面向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届时城云国际也可能参与其中。”思科人士向记者透露,“三年后目标是赴美IPO。”
实际上,在浙大网新公告的对赌协议中,也隐约提及IPO意图。
另一方面,对浙大网新而言,与思科合作、培育城云国际,更大的意义或在于推动其整体智慧城市战略的升级,撬动其他业务增长。
浙大网新内部人士对记者解构其战略:“我们希望构建一个两面市场(一面是政府、企业及个人用户,另一面则是产业链中的其他厂商、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商),向两面的客户提供价值,并促进形成一个正向的生态系统;通过多方共赢,不断加强这个生态系统,最终实现公司向平台型企业的角色转变,同时也实现业务的发展与壮大。”
资料显示,浙大网新从2010年开始推进“智慧城市”战略布局,目前已经形成以数字城管、市民一卡通、劳动保障一体化,智能电网等产品为核心领域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在国内十多个城市实施该项目。
2012年,浙大网新的智慧城市业务步入一个资源整合、战略落地及业务快速扩张期。公司在杭州市政府主办的“十城市智慧论坛”上与华数集团、海康威视及舟山市、江阴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结盟了新的伙伴。
记者还获悉,2012年9月初,为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智力支持,务实推进示范试点工作,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公布省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名单》,其中浙大网新副总裁郁强作为极少数企业代表之一入列。
【同方股份:智能建筑龙头蓄势爆发】
同方股份相关业务以物联网产业本部和数字城市产业本部为核心进行展开,在上下游产业链中,公司还拥有末端IC卡、RFID芯片设计、“北斗”卫星民用导航等多项业务。同时,公司在子公司分拆上市等资本运作上也颇有心得。
同方股份证券事务代表张园园告诉记者,物联网产业本部是公司智慧城市相关业务的核心,目前主要业务内容为城市运行体征监控,“城市运行的各个层次都可以监控到,一方面是危险源,另一方面是城管、公安等各种可动用的力量。在信息的整合和共享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而数字城市产业本部更侧重某一个具体行业或领域的智能控制,“这块业务从上市一直就有,比如建筑热能监控、轨道交通控制,我们还做过省一级消防管理的系统。”
公司今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物联网应用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2.49%至6.56亿元,在十二个业务板块中增速排名第二;而数字城市产业表现比较一般,营业收入小幅下滑1.81%至9.88亿元,毛利率提升逾一个百分点至27.09%。“业务量上在智能建筑行业公司已经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公司智慧城市相关业务目前占到公司总收入的20%左右。”张园园表示。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数字建筑与城市监控管理,本质上都涉及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通过计算平台处理数据,最后进行反馈并对突发状况进行响应,或者为居民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其中,由于数据性质不同,需要通过不同的手段进行收集,不过在汇总处理时,都需要软件平台的支持。张园园表示,同方股份的相关平台名为“ezONE”,在底层应用齐备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的需求有各样的定制化的需求,“软件平台与其延伸的相关芯片设计是同方股份的强项。”
不过,智慧城市业务爆发期尚未到来限制了同方股份许多业务的发展,“实现技术难度不高,推开是关键。目前的业务许多还是比较传统,所以看起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不太高。”张园园表示,公司与中国移动合作开展了智能家居的业务,可以实现通过手机控制家中的电器等等功能,“这些都不难做,现实中也需要这样的新技术,难的是技术和需求如何对接。”张园园对此充满信心,“公司就是要在相关领域做好技术准备,然后等待机会。”
东兴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王玉泉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同方股份的投资机会:公司在资本运作上很有看点。近期,同方股份实现了同方泰德、同方国芯、百视通三块资产的上市,三者分别用了独立挂牌、借壳上市和从大股东退居战略投资者,最后借壳上市的方式。而同方股份参股或控股的子公司数量较多,王玉泉认为,公司参股的龙江环保、易程科技、辰安伟业、同方知网等企业上市希望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