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4万亿”、“四万亿2.0”,“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是误解!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称:项目审批是依据规划进行,并未刻意加快。北极星电力网从发改委网站了解到,本次发改委大批量项目审批核准,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合肥热电集团等项目,项目总金额预计超过1500亿。发改委今年共审批通过1263个项目,公用事业行业项目占比高达78.8%,其中风电项目占比42.3%,水电项目占比28.8%。政策红利将成为未来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持续性利好。“十二五&rd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新四万亿”幻影不改节能环保领跑七大战略新兴产业

2012-06-01 15:16 来源:北极星电力环保网 

导读】“新4万亿”、“四万亿2.0”,“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是误解!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称:项目审批是依据规划进行,并未刻意加快。北极星电力网从发改委网站了解到,本次发改委大批量项目审批核准,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合肥热电集团等项目,项目总金额预计超过1500亿。发改委今年共审批通过1263个项目,公用事业行业项目占比高达78.8%,其中风电项目占比42.3%,水电项目占比28.8%。政策红利将成为未来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持续性利好。

“十二五”余热发电将形成1000亿元投资

以EMC为主的余热利用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将在我国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扮演重要角色。但融资瓶颈正影响着这一市场的快速发展。业内人士建议,国家应在融资政策上向这类集节能和服务两个产业于一身的企业进一步倾斜。

5年千亿市场规模

刚刚公布的2011年GDP能耗结果并不理想。

据国家统计局2011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2.01%,未达到2011年单位GDP能耗较上年下降3.5%的目标。

尽管大多数专家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较“十一五”时期将有所放缓,但每年8%以上的增速,仍意味着降低单位GDP能耗存在巨大压力。

紧随其后,工信部对外公布了《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实现节能量6.7亿吨标准煤。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保持工业年均增速8%的基础上,支撑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的指标难度不小,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要实现6.7亿吨标准煤的节能量,较“十一五”的6.3亿吨还多出0.4亿吨。目前,我国传统产业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已经大幅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从现有的装备节能中寻求突破。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认为,在工业节能中,潜力最大的方式是余热余压的利用,而合同能源管理(EMC)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规划》提到,“十二五”将在钢铁、玻璃、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余热余压资源丰富行业,全面推广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推进低品质热源的回收利用,形成能源的梯级综合利用。《规划》要求,到2015年,我国余热余压发电要实现新增装机2000万千瓦。

“这相当于一个三峡大坝的装机容量,按照每千瓦造价5000元计算, 十二五期间余热余压发电将形成1000亿元投资。”一位业内人士计算。

产能调控不影响市场前景

尽管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但也有不少人士担心,随着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进一步深化,钢铁、水泥、玻璃等上游相关行业的供过于求形势进一步凸显,加之“十二五”对部分落后产能的淘汰,将使主要依托“高耗能”产业的余热利用行业失去依托。

工信部原材料司2月27日发布的数据已经显示出这一趋势:2011年水泥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9亿元,同比下降8.3%,为5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

“水泥、玻璃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往往是结构性过剩。”多位从事余热发电行业的人士表示,中国城镇化进程对钢铁、水泥与玻璃等产品还有巨大需求,这足以支撑起余热发电行业今后的市场。

针对水泥行业,《规划》提到,要继续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到2015年,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比例提高到65%以上;针对玻璃行业,要重点推广玻璃窑余热综合利用,到2015年,玻璃窑纯低温余热发电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针对钢铁行业,《规划》提到大中型钢铁企业余热余压利用率达到50%以上、利用副二次能源的自发电比例达到全部用电量的50%以上。

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余热发电技术在水泥行业为40%左右、玻璃行业还不到30%,按照上述目标计算,意味着余热利用在“十二五”期间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而无论是通过等量置换还是减量置换,对落后产能的调控,将使余热利用在一定区域内获得更为有序的竞争市场,并保证已签约项目的顺利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淘汰落后、中小产能,实际上是净化了合作方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业绩稳定增长实际上是个保证。

亟需融资支持

目前,余热利用主要采取EPC(工程总包)与EMC两种模式。与前者相比,EMC模式囊括了投资、建设、管理三个环节,将节能项目从工程建设环节延伸到了项目运营环节,从第二产业延伸到了第三产业——服务业,因此在国家政策层面更受鼓励,在市场层面也更具竞争力。

节能服务企业前期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因此,缺钱是目前制约余热利用企业的最大难题。

一位券商人士认为,以EMC为主的余热利用公司是以沉淀下来的投资资产和综合服务,与项目方分享节能电量,这类公司实际上是亟需资金的重资产公司,因此监管部门应鼓励这类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针对业内的这些疑问,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制定相关政策,以解决困扰节能环保行业的融资难题。

此次《规划》中就提到,要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为节能项目提供融资、保理、担保等金融服务;研究建立工业节能产业发展基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担保基金,鼓励国有、民间、外资资本进入节能领域。

记者还了解到,环保部刚刚下发的《环境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要加快发展环境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环境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采用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

但这些政策能否落实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有专家还建议,东部地区上网电价较高,企业有动力从事余热发电,但广大中西部地区上网电价过低,企业动力明显不足,因此还要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地区差别扶持政策。

附:

近期发改委余热发电、生物质发电等项目审批核准明细

安徽省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借用德国政府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已获批复

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借用德国政府贷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该项目借用德国政府贷款3000万欧元,主要用于购置焚烧炉系统、燃烧系统、余热锅炉系统等设备及支付部分工程费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收购戴文能源公司在美国的5个页岩油气资产33%权益项目通过核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收购戴文能源公司在美国的5个页岩油气资产33%权益项目。

陕西恒源焦炉煤气集中净化回收利用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陕西恒源煤电集团发电有限公司的陕西恒源焦炉煤气集中净化回收利用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的国外合作方为Climate Opportunity Fund Ky,GreenStream Network Plc和Fine Post-2012 Carbon Fund Ky,预计年减排量为485,339吨二氧化碳当量。

银川市东部4×200MW级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工程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宁夏东部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的银川市东部4×200MW级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工程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的国外合作方为Camco碳信用有限公司,预计年减排量为1,082,243吨二氧化碳当量。

鄯善非创精细余热发电有限公司压气站燃气机余热发电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鄯善非创精细余热发电有限公司的鄯善非创精细余热发电有限公司压气站燃气机余热发电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的国外合作方为蓝碳世界资本公司,预计年减排量为104,623吨二氧化碳当量。

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瓦斯发电项目(三期)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的贵州盘江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瓦斯发电项目(三期)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的国外合作方为环保桥有限公司,预计年减排量为504,317吨二氧化碳当量。

新疆阜康市33MW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新疆科林思德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的新疆阜康市33MW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发电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的国外合作方为FC2E GESTION S.L.,预计年减排量为650,886吨二氧化碳当量。

宁东煤化工资源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宁夏)项目通过批复

201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同意将宁东煤化工资源循环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宁夏)项目纳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备选项目,主要依托单位为宁夏大学。项目建设期3年。项目建设地点为宁夏自治区银川市。

燃煤烟气净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项目通过批复

201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同意将燃煤烟气净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项目纳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备选项目,主要依托单位为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建设期3年。项目建设地点为重庆市。

湖南省农村户用沼气小规模PoA规划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北京合百意生态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湖南省农村户用沼气小规模PoA规划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为单边项目,预计年减排量为6,693吨二氧化碳当量。

元氏生物质热电改造工程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河北槐阳生物质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元氏生物质热电改造工程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的国外合作方为GFACC IOM Ltd和英国低碳能源集团,预计年减排量为145,227吨二氧化碳当量。

吉林长岭生物质发电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国能长岭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吉林长岭生物质发电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的国外合作方为EDF Trading Limited,预计年减排量为199,199吨二氧化碳当量。

安徽寿县生物质发电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通过批准

2012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国能寿县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的安徽寿县生物质发电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该项目的国外合作方为EDF Trading Limited,预计年减排量为134,537吨二氧化碳当量。

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贵州)项目通过批复

201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则同意将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贵州)项目纳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备选项目,主要依托单位为贵州大学。项目建设期3年。项目建设地点为贵州省贵阳市。

占新审批项目大半江山 节能环保投资有望提速

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要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根据国家发改委传达的精神,交通、能源、水利等成为近期加快重大项目审批的重点领域。市场普遍预期,中国为应对经济放缓而出台的刺激措施规模可能较大。

业内分析指出,一系列重大项目中,节能环保项目由于其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契合度高,且政府支持力度大,有望成为其中主体。据记者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核准的项目中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项目占比高达78.8%。

财政资金陆续下拨

据了解,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中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占主流,基建项目近期有所提速。发改委今年共审批通过1263个项目,公用事业行业项目占比高达78.8%,其中风电项目占比42.3%,水电项目占比28.8%。发改委今年已经核准8.8GW水电站,完成全年目标的44%,相当于去年全年核准量的70%,获批规模较2011年明显提速。

相关市场研究机构分析称,进入4月份,包括水利、公用事业、基建、环保等民生相关的投资建设持续加速,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中央政府投资累计同比也已拐头上行。近期,财政部更是宣布,将安排979亿元中央财政作为2012年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

事实上,各地上报的节能环保项目已陆续收到政府“红包”。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获悉,内蒙古自治区的重大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工程项目,近日就获得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55340万元,以补助区内21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赤峰市污泥处理等24个污水处理工程建设。青海省2011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项目已支出数百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甘肃省确定的90个2012年续建、新开工及预备项目总投资5829亿元,今年将力争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投资有望提速

对于目前释放出的一系列政策信号,市场普遍认为,未来国家投资的方向更为侧重“转型”,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及云计算等提升经济水平的新兴产业将成为投资主题。

而在一系列新兴门类中,节能环保产业更是被政府规划到2015年投资达5万亿元,政策积极性很强,这预示着未来政府在节能环保领域的投资很可能加快。

不过,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节能环保及涵盖其中的清洁能源近年来一直是各领域投资重点,此番政策信号释放尽管更显积极,但鉴于目前清洁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本身发展的现状,其实际能给产业带来的利好或难一步到位。

有券商分析师表示,节能环保产业政策主导性强,目前尽管各环节政策框架已显雏形,但决定产业市场爆发节奏的具体政策措施仍有待细化,例如火电污染物治理方面的火电厂脱硫脱硝电价补贴、水务市场的水价上调、垃圾处理领域的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等。

而清洁能源方面,风电、太阳能等支柱产业产能过剩“阴影”仍未挥去,且产业发展目前已处于瓶颈期。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甘肃省作为目前太阳能发展的重点省份之一,尽管其今年已核准300万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但众多项目未获电网方面的并网准入,至今难进入实质开工阶段。

“长期来看,政策红利将成为未来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领域的持续性利好,但短期来看,市场或许不能盲目乐观。”上述分析师称。

延伸阅读:“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力推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国务院对其未来的发展要求是: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事实上,近期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利好不断。记者获悉,《“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报国务院审批,《规划》明确了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的重点发展领域。同时,环保部也已完成《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草案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环境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40%,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占比达到30%。

据环保部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2%左右,预测到“十二五”末期,环保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

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忠奎告诉记者,当前国家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推出的财政扶持力度,无疑会拉大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投资规模有望翻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望从节能领域引入到环保领域,从而促进产业的良性有序发展。

综合新一轮刺激计划是误解 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领域发展是重点

对于因最近项目审批而起的“新一轮刺激计划”的猜想,发改委人士对记者表示,这可能是外界对于项目审批程序误解所致,实际上外面所说的“跑项目”并不对,“项目并不是跑出来的”。

“一个项目能不能获批,要看项目是否被列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或产业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该人士称,“每项内容都要经历严格的审核流程,少一个也不行。”

节能环保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平衡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仅就环保产业废气领域而言,预计废气治理“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容量超过2300亿元,其中除尘需求300亿、烟气脱硫需求1000亿、火电厂脱硝市场需求在1000亿。从发改委近期项目的集中审批余热发电、水电项目、风电项目以及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不难看出无所谓“新四万亿”幻想或是“新一轮经济刺激”猜想,节能环保和清洁能源领域都将在未来循环经济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