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做‘体检’了,我们养殖场的发电机‘下岗了’了。”5月21日,浙江海宁市许村镇的甲鱼养殖户金平跃乐呵呵的对前来检查自发电装置的海宁市供电局职工陆亚国说。“这是今年的第262台‘下岗’的发电机”,陆亚国指着自己手里的小册子说,供电有保障了,全镇331台养殖甲鱼的自发电机,明年可能就要全部“下岗”了。
许村镇是海宁市供电局“低压分治法”试点,温室甲鱼是当地的特色农业,养殖面积165万平方米,养殖户2000多户,年产值近4亿。“甲鱼对温度、光照条件要求高,还要24小时增氧,甲鱼不好养,” 金平跃对记者说“村里小作坊多,以前一到夏天就常常被限电,热死了甲鱼急死了我们养殖户。今年好多了,几乎没停过电,听说因为用了低压分治法。”
在海宁农村,家庭作坊式的微型民营企业遍布,三相用电量不断攀升。部分地区微型企业负荷难控、企业用电影响居民用电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保障居民生活用电,服务“民生”,让微型企业公平用电,海宁市供电局量身定制“低压分治法”:在低压配变出线处安装一套可灵活切换相位的电源转换箱,在用电负荷紧张时,通过远程控制将三相电转换为单相电,督促微型企业控制负荷,不搞“一刀切”,正做到了让电于民。
据悉,经过近3个月的试运行,“低压分治法”已于2012年4月通过浙江省电力公司专家组验收,并将逐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