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燃气收购战”仍处于胶着状态......自去年年底中国石化联同新奥燃气,以要约人身份,向中国燃气提出以每股3.5港元的价格全面收购建议,迄今已逾4个月,要约方一再延长最后截止日期,从日前的5月15日,推后至最迟的5月31日。近日又有北控集团不断增持中国燃气控股,据悉现已经超越韩资SK成第二大股东。最新消息称之前联同中石化提出收购的新奥三位董事集体减持股份...中国燃气收购战波折重重...
中国燃气收购战曲折第一波:
中燃气博弈战 要过反垄断审查关
新奥能源、中国石化欲联手收购中国燃气一事再起波澜:由于商务部进行垄断审查,此次收购被迫再次延期。
中国燃气、新奥能源4月30日同时发布公告透露,国家商务部4月1日已向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简称要约人)发出通知,经初步审查后,决定根据《反垄断法》继续就要约人联合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查。通常商务部就此阶段的审查时间为90天内。
因此,要约人同意将这次收购的最终截止日期由原定的5月15日,延后至7月6日。而新奥能源寄发非常重大收购通函的日期也预计推后至最迟5月31日。
公告并表示,要约人仍保留进一步延长收购最终截止日期的权利。
目前,中国燃气在国内20个省已取得151个城市燃气项目;新奥燃气实时行情)在国内也有100多个城市燃气项目,两者业务覆盖均达5000多万人口。一旦并购完成,无疑将诞生中国新的最大的城市燃气运营商。因此,此次并购需要通过商务部的反垄断审查。
新奥燃气的执行董事兼董事会秘书郑则锷曾表示,国内每个城市会由政府颁发城市燃气的独家经营权,因此即使这次收购成功也不会带来垄断。
港华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伟强表示,不担心新奥收购中燃成功后会垄断城市燃气市场。但是,中石油通过“昆仑能源”已经实现天然气产、输、销一体化,如果中石化联手新奥成功收购中国燃气,那么中石化的上中下游一体化战略也会变为现实。尽管国家在煤层气、页岩气领域放开对民资、外资的限制,而一旦中国石化行业“三巨头”的上中下游一体化战略落地,其他企业想涉足上游将很难。
去年12月,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签约组建财团,拟斥资最高达167亿港元,要约收购中国燃气。当时,新奥能源曾列出乐观的时间表:2012年2月28日前向中国燃气的股东发出通函;3月份召开中国燃气的特别股东大会;3月31日前拿到中国政府反垄断、安全审查等的审批,并正式发出要约收购的通知;2012年年中完成交割。
今年,新奥能源分别以2011年财报公布、接受商务部反垄断审查为由,两度将寄发通函的时间延至3月31日及4月30日,因此本次已是要约方第三次延后收购时间表。
中国燃气收购战曲折第二波:
半路杀出北控集团这个“程咬金”
在新奥能源和中国石化联手收购中国燃气进入僵持状态时,突然杀出了北京控股集团(下称“北控集团”)这个“程咬金”。
北控购入8.96%中燃股份成中国燃气第三大股东
从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4日披露的资料获悉,北控集团于5月3日以每股4.1港元价格从阿曼石油公司购入约2.38亿股中国燃气股份,并且还从股票市场内以每股平均3.87港元的价格购入约0.1亿股中国燃气股份,使其持有中国燃气股权达到8.96%。
经过上述交易后,北控集团成为了继刘明辉代表的富地石油集团和韩国SK集团之后,中国燃气的第三大股东。
自从新奥和中石化于去年12月13日联合发布公告称将以每股3.5港元、总价167亿港元收购中国燃气全部股份后,富地石油和SK集团都对中国燃气进行了数十次的增持,富地石油最近一次增持就发生在上述交易前两个交易日的4月30日。
经过近5个月的持续增持,富地石油占中国燃气的股份已达到16.12%,SK的持股比例则已达到10.84%。
4.1港元/股的收购价,比新奥和中石化财团3.5港元/股的要约收购价高出17%多,“这显然会增加新奥和中石化收购的难度。”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能源分析师对本报分析说,如果低于4.1港元,北控肯定不会将股份卖给新奥和中石化,而新奥和中石化提价的难度也并不小,北控的介入使这场收购的结局更加难以预料。
北控增持控股至12.65%超越SK成中国燃气第二大股东
据香港媒体报道,北控集团插足中国燃气收购战,出手快狠准,连续两日共斥资逾16亿元,增持中燃股权至12.65%,超越韩资SK成为第二大股东。中燃股权架构中,富地石油、北控集团及SK鼎足而立,新奥能源、中石化财团收购更添阻碍。
北控连日高价入股,中燃股价昨逆市大升4.1%,收报4.06元,全日曾高见4.11元,成交量激增至10.2亿元。除却北控集团已上板的1.6亿股外,场内交易股数亦达8,900万股,成交异常活跃;据悉,富地昨亦斥资逾亿元扫货参战。
北控集团举动引发市场猜测,北控则对母公司投资行为不予评论。市场盛传,北控集团数月前已接触中燃各股东,惟SK坚称双方无接触,富地则不置可否;不变的是,两公司仍指视中燃为长线投资。
涉资6.6亿料购自阿曼基金
据证监会资料,继周五出手后,北控集团昨再以每股4.1元购入1.6亿股中燃,涉资6.6亿元,但无披露卖方身份。不过,有关股数与阿曼基金(OmanFund)持股量完全脗合,料阿曼已悉售手中股份(包括阿曼基金及阿曼石油),全身而退。阿曼05年已入股中燃,每股持货成本远在2元以下,是次以4.1元售出,利润翻了一番。
据熟悉收购人士称,由于中燃交易仍在进行中,即使股东架构发生变化,董事会成员仍将维持现状。即原来身在董事会的阿曼代表,没有股份亦可留任董事会,不可另立代表。同理,收购交易提出后才入股中燃的富地及北控集团,也无权跻身董事会。
中燃收购战僵持多月,经历各方势力增持,股东架构已由过往的股权分散,转变为富地、北控集团、SK三足鼎立,三者持股量均超过10%,合共持股量亦逼近50%。外界均认为,三大股东均不会轻易放手,新奥、中石化要购得五成以上股权难上加难,收购价基准已在北控出手4.1元以上,远非当初3.5元收购价所能及。
中国燃气收购战曲折第三波:
三位董事集体减持 新奥或放弃收购中国燃气
中国燃气收购战曲折,之前联同中石化提出收购的新奥,三位董事却齐减持其股份,业界料或暗示新奥放弃收购。新奥主席王玉锁和非执董金永生,本周二各减持10万股和20万股,而执董赵金峰则在周三减持118万股。
或反被收购有利股价
瑞银日前发表报告指,北控母公司以每股4.1元增持中燃,作价远高于新奥之前提出的收购价3.5元,故新奥很有可能弃购,可望刺激股价追落后。该行特别提到,因新奥控股股东王玉锁只持股30.6%,新奥更是继中燃后,另一间有潜质收购的对象。通常董事减持为股价下跌凶兆,但新奥董事在收购战关头减持却显得微妙,不单令提价收购更淼茫,更有可能由收购者变被收购者,反可能对股价有利。
延伸阅读:中国燃气收购战:谁在动谁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