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4日,玉树地震2周年纪念日。
3月底,我们再上玉树州,目力所能及的地方是连绵的雪山,冬日的寒风已将这里化成了一片荒漠。置身于震后玉树州瓦蓝的天空下,真觉得是在天上了,蓝天像面镜斜倚在空旷的大地旁,有着苍凉和寂寥的美。
高原冬早入岁寒,北风卷地飞雪漫。玉树州巴塘草原上,在皑皑雪山和潺潺流水的映衬下,一幢幢新近建成的既体现藏式风格,又蕴含现代元素的新房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道路伸向遥远的地方,新家园、新校园的面貌在巴塘乡越来越清晰……灾后重建的岁月里,玉树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生长着美好的希望。大部分援建玉树的建设大军已基本撤走,而武警水电官兵仍在这里奋战,橄榄绿的迷彩服就像是一团团在雪中跳跃的火焰,那么醒目,那么火热,让蓝天下的青藏大地更加炫目多彩!

美丽的玉树州高原仍是如此辽阔,她安祥地坦露着自己的胸怀,把最初的模样展示给同样辽阔的蓝天。你可能再也看不到比这更蓝的天了,它仿佛是凝固了的海洋,纯净得连一丝儿云彩也不曾驻足。
2011年12月15日,玉树州结古镇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验收!这项工程的完工为玉树六县电网升级和联网,查隆通、查日扣水电站电力送出,满足灾后重建负荷和当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必要的能源保证。
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从玉树结古镇变电站至下拉秀110kV开关站,途经玉树县,新建线路全长约90.31km,经上拉秀公社、作玛陇琼、扎岗陇、下拉秀公社、查隆通、芒达、通琼后进入110kV下拉秀开关站。在高海拔地区,为这么长的线路供电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从格桑花盛开到白雪皑皑,400多个日日夜夜,作为武警水电部队唯一参与玉树灾后重建的项目部,完成了输电线路及配套的开关站建设。该项目是玉树县、阆谦县、称多县三县电力联网的关键项目,是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电力供应的基本保障项目,是国家玉树灾后重建大业的能源供应关键项目,是玉树州30万藏族同胞重享光明的政治工程。

当我们走进驻扎点,看到10几个人住在一个简易的帐蓬里,官兵们正在组织学习。留守处负责的总工程师李健告诉我们:“现在工程已经结束,留守在这里的10几个人主要负责铁塔和线路的检修,现在有5个人已经派出检修铁塔,估计要到晚上才能回来。家里的同志要负责从几里地远的山脚处挑水做饭,现在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大家学习支队新下发的文件指示精神”。
我们跟随李总往山上走了一段,看到一根根银线连接着树立在山顶上的铁塔,好像是向我们敬着最为庄严的军礼。由于刚到高海拨,受不了高原氧气不足的影响,我们喘着粗气,被迫停止前进,返回驻扎点。
李总告诉我们,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32岁,最小的只有18岁!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4岁、身着橄榄绿迷彩服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在雪域高原。
谁能想到,这样美丽湛蓝天空下的土地,却让参与重建的武警水电官兵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工程线路穿越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区,冻结期为8个月以上。下拉秀公社、查隆通、芒达、通琼等地区处于多雷区,雷电有时竟然可以落到地面,形成火球,四处滚动。加之人的生理机能会急剧下降,高山缺氧反应强烈,头疼脑涨、腰酸背痛、睡不好觉、吃不好饭都是必须经历的过程,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感冒,感冒后很难康复。
参与玉树灾后重建是武警水电官兵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们艰苦拼搏,如同在沙漠中顽强存活的红柳,在逆境里生生不息,克服了一个个横亘在眼前的难题,唱响了一曲令世人传颂的凯歌!
灯火,从此点亮了震后的新玉树,他们用青春点亮了雪域高原,成为“新一代点亮光明的金珠玛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