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当记者见到张大贵时,他刚于昨天晚上从广州参加南方电网公司110千伏及以上系统继电保护测试分析评议会回来。“在广州的几天,每天都熬到深夜,反复对各厂家、各种型号保护装置在测试中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对各装置进行评价,最终评选出符合南网技术规范的保护装置,以保障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虽然脸上稍显疲倦,但他毅然精神抖擞,与记者侃侃而谈。
张大贵,贵阳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继电保护专责,中共党员。1998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进入工作岗位后一直从事继电保护专业。十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他和二次设备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使他养成了勤勉务学、踏实务行的工作作风。
近日,中央企业团工委表彰了一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中央企业先进青年集体和个人。张大贵被授予2011年度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是省公司系统内唯一获此殊荣的员工。荣誉的背后,是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生的价值。
思考出来的“国家专利”
“干鸡I回LFP901A高频方向保护动作、干鸡II回LFP901A高频方向保护动作……”2009年3月4日,220千伏鸡场变发生了一起110千伏线路故障引起越级跳闸,导致两条220千伏线路相继跳闸的事故,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单一的事故往往反映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本着绝不轻易放过一起电网事故、绝不轻易漏掉一条事故原因的原则,我们认真查找了此次事故的真正原因。”张大贵说道,当时,这个事故引起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车间也调配了技术骨干组成精英队伍。时任继电保护班班长的他,理所当然的承担了小组长的角色。
经过现场事故调查分析,他们发现鸡场变存在N600多点接地的问题。“N600就是我们所说的二次电压公共回路零相小母线,是从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中性点的引出线。通常情况下,一个变电站内经控制室零相小母线(N600)连通的几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只应在控制室将N600一点接地。”张大贵介绍说,如果多点接地,系统发生故障后,将造成中性点的电压相位偏移,从而可能导致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因此,保证N600回路一点接地显得非常重要。
“鸡场变的问题解决后,我们并没有说是完成了一项工作,而是在想,其他变电站会不会存在类似的问题?能不能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查找多点接地的方法呢?”据参与过缺陷处理的变电管理一所员工王亮说,鸡场变的缺陷虽然得到了处理,但他们却开始了真正的“缺陷处理”。
为了找到监测多点接地的简易方法,张大贵带领他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思考和攻坚。他们有的上网找资料,有的向老专家请教。因为没有先例,他们就每天奔波在变电站和单位之间,反复试验和理论研究。在变电站,他们动用了钳形电流表、电压表、击穿保险、滑线变阻器等多种设备。经过长达7天的攻坚,他们终于总结出了电阻法、电流法、电压法等三种方法,并在其他变电站进行了应用,成效显著,彻底解决了多点接地监测难的问题。
为将总结出来的工作经验推广应用,张大贵撰写了论文《电压公共回路N600两点接地查找方法探讨》。该论文获得了2009年度南方电网技术论坛一等奖,并受邀在论坛上做交流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认可和肯定。该项成果也先后获得了南方电网公司技改贡献三等奖和贵州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贵州电网乃至南方电网得到了广泛推广。
“方法得到了广泛推广,但我们更想把方法设备化。”张大贵说道,试验方法得到充分验证后,他就和设备厂家合作,研制了移动式在线监测二次回路多点接地仪,并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虽然申请国家专利还在走程序,但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投资少,实用性强,也为N600多点接地故障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大大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张大贵对技术的推广充满了信心。
学习出来的“南网专家”
2011年9月,因工作需要,张大贵担任继电保护专责。在此之前,他担任了五年的继电保护班长。期间,负责1座500千伏变电站、5座220千伏变电站、17座110千伏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维护和调试工作。继电保护专业新技术和新设备更新较快,而且每年都要进行技术反措,使得张大贵的工作日常繁忙。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也养成了“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工作习惯。无论是新站调试还是保护更换、无论是计划检修还是处理缺陷,他都仔细查看图纸、翻阅资料,对二次回路进行摸底、登记、归类、记录,不放过一个细节。
“根据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装备上水平要求,为进一步提高110千伏线路保护可靠性,2010年,我们开始与设备厂家合作研究简化保护。”张大贵介绍说,贵阳电网110千伏线路数量逐渐增多,且大部分为地区单辐射供电线路,已逐渐成为配电网。而目前实际应用的110千伏线路保护功能仍按照主干网线路保护配置方式进行配置,存在功能多但运行情况并不理想的问题。
在此之前,简化保护也没有成功的案例。为此,张大贵积极与厂家合作,在学习厂家研究成果的同时,随时提出自己的理解。2011年5月,厂家制造出的首台三端光差简化保护在110千伏凤世宾线上安装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装置频发“装置告警”的问题,厂家也无法解决。此时,张大贵长期学习积累的知识再次派上了用场。经过分析,他认为是几台装置采样未同步引起,他提出了要先解决通信时钟和采样同步问题。经过程序优化和现场试验,最终取得成功,并于当月24日成功运行。
在日常的工作中,他常说,继电保护工作紧迫性强、技术含量高,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善于总结,只有平时把功夫下足了,任何棘手的工作才能迎刃而解。十余年的工作实践,大量新设备资料、新技术资料、故障处理方法在他的悉心钻研与实践中变成了一条条在同事中流传的维护流程和方法,很多人对他的专业技能无不佩服,称他为继电保护的活词典!也正因此,他被聘为南方电网公司第二届继电保护专家网工作组专家。专家网工作组主要负责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把好关口,为推动继电保护工作上新台阶献计献策。
在记者采访之前,他受邀参加了南方电网公司110千伏及以上系统继电保护测试分析评议会,是公司系统各供电局受邀参加的唯一一名专家网专家。
“今年初,南方电网公司对继电保护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了修编。与之对应的,各继电保护设备生产厂家也需进行重新的软、硬件设计。”张大贵介绍说,今年3月份,他们根据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拟定了实施细则,为设备软、硬件设计提供了依据。此次入网测试分析评议会主要就是对设备生产厂家新的设备进行测评分析,看是否符合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
“测试过程中,并不是每家设备都能通过测试的。对于测试不合格的,我们也给出了详细的改进方法,直到合格为止,这也是为我们的电网负责。”张大贵补充说道。
行动中的“安全卫士”
作为专业技术带头人,多年来的继电保护工作使张大贵养成了随时做好出发准备的习惯。无论白天、夜晚,变电站发生的事故、缺陷、隐患,接到信息,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组织处理,保证重大、紧急缺陷处缺率达到100%。
为确保重要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2009年11月,贵州电网公司决定在田坝变220千伏母线增加一套微机保护,实现双重保护,该项工作由张大贵具体负责。由于该项工作需对所有220千伏线路逐一停电,难度非常大。而他们又必须在元旦之前完成该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张大贵心里翻江倒海的琢磨:要确保主网安全运行,且不得丝毫延迟送电……总之,必须把线路接入和试验的时间压缩到最短,真正做到又好又快。
为此,他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并与工作班成员一起放弃双休,每天起早贪黑,不厌其烦地“重复”进行线路接入、试验等。须知,这种貌似简单的“重复”,要快不能快,欲速则不达,其间的一举一动都在体现着专业水平。好在张大贵及其工作班成员不负重托,仅用三周的时间完成了任务。
在日常的缺陷处理中,他经常是随叫随到,哪怕是深夜,只要一个电话,就立马起床。有时候调车需要一定的时间,他就开着私家车去变电站。在他看来,缺陷等不得的,尤其是紧急缺陷,晚一步,就可能酿成电网事故。“他是我的老班长,好兄长和好老师,经常加班加点,从来不关手机,时时刻刻都处于待命状态。”王亮动情的说道。
担任继电保护专责后,他的工作性质发生了变化,但他仍然保持着老习惯:随时准备出发、24小时不关机。
220千伏湾塘变数字化改造是变电管理一所的重点工程。作为专责,他充分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为此,在做好技术方案的编制、审定的同时,他积极协调各专业,合理安排工期,并多次深入施工现场协调具体的施工方案、安全措施的布置、工作进度的安排等。今年,变电管理一所将开工6座110千伏变电站数字化改造工程。繁忙的他还将依然繁忙着。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会议室的灯突然熄灭了。张大贵立刻紧张了一下,说出了一句“怎么回事?”他说道:多年的工作使他养成了一种心理上的习惯,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只要发现电力供应异常,就会担心是不是保护跳闸了?是不是哪条线路出故障了?保护的动作行为是否正确等等。
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就是这样兢兢业业的坚守着,只因为对这份事业无限忠诚,只因为对继保专业无比眷恋。在前进的道路上,张大贵也收获了个人的价值:先后被授予贵阳市北供电局先进工作者、贵州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贵州电网继电保护专业先进个人、贵州电力技术监督先进个人、贵州电网公司500千伏息烽输变电工程先进个人、贵州电网公司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竞赛第一名。(王明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