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勃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国家电网公司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熠熠生辉,备受瞩目。国家电网公司创造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一系列里程碑事件,拥有近20个“第一”的头衔,捧回各类奖项70余个,不仅在中央企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还创造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上的最好排名。
有责任才有品牌,有责任才有竞争力,有责任才有和谐共赢,有责任才有基业常青。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带动力的中央企业,国家电网公司顺应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世界潮流,从2006年发布我国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开始,七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倡导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努力从综合价值创造的角度追求更优的企业行为方式,在服务、保障和支撑世界一流电网和国际一流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取得显著成效。
企业社会责任是重要的时代潮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能源保障、消除贫困、重大灾害救援等议题的高度关注,随着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际国内广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正在成为全球企业新的运营规则和竞争条件。
对中央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是天然使命,推进社会责任要顺势而为、模范作为、大有所为。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2011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上说,中央企业要想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目标,必须大力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培育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责任竞争力新优势。
不仅如此,履行社会责任也是社会各界对中央企业的普遍期望。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对国民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社会各界对中央企业增强履责意识、履责能力和履责绩效的期望越来越高。中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统筹兼顾社会期望和利益相关方诉求,提升运营透明度,才能增进利益相关方对企业重大决策部署的价值认同和支持程度,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工作高度重视,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中央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企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2008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就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目标、主要内容和措施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2011年,国资委又发布《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将推进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中央企业在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和谐发展战略的载体。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带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形成社会责任发展潮流。
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扮演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领跑者的角色
在蓬勃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国家电网公司宛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熠熠生辉,备受瞩目。国家电网公司创造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一系列里程碑事件,拥有近20个“第一”的头衔,捧回各类奖项70余个,不仅在中央企业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还创造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在国际上的最好排名。
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创新之旅拉开帷幕。那一年,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中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上批示:这件事办得好。企业要向社会负责,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从那时起,国家电网公司始终扮演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领跑者的角色:先后发布我国企业首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南、首本企业绿色发展白皮书、首个企业价值白皮书,率先提出奥运社会责任、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等理念,率先创建社会责任理论模型,率先开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四级试点,率先成立公益基金会,在历次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会议上都作了先进典型发言。
一直以来,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分歧较大,一些狭隘的甚至具有误导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正在使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出现倒退和异化风险。倡导树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成为深化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的首要问题。对此,国家电网公司率先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提出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保证经济合理性、社会接受性和环境友好性,自觉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提出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维度”、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四个不是”“四个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边界、内涵等作出了明确的界定。
参与标准制定,代表了参与者在某一领域的分量和话语权。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发布于2010年的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被视为最权威的国际标准,包括中国在内的90多个国家的400多名专家共同参与了该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国代表团的最大特点就是中国企业(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次直接走上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制定活动的国际舞台。”中国代表团团长说。国资委在工作交流中还专门介绍了国家电网公司参与社会责任标准制定的经验。
不仅如此,国家电网公司还积极参加社会责任国内外交流,与社会责任领域的专家学者、意见领袖建立了良好联系,推动社会责任案例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国家电网:企业社会责任》案例相继进入哈佛大学商学院全球案例库和北京大学教学案例库。
企业社会责任是深化“两个转变”战略的内在要求
屡次创新,始终引领,并非国家电网公司偶然为之,而是源于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高度重视,源自国家电网公司切实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公司使命和发展目标,进而推进社会责任工作的长远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的科学定义是,企业在其决策和活动中,统筹考虑经济、社会、环境因素和利益相关方期望,追求综合价值最大化的意愿、行为和绩效。而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能源战略大局提出的“两个转变”战略,展现的正是国家电网公司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意愿,探索的是最大限度创造综合价值的路径,追求的是最大限度创造综合价值的绩效。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是深化“两个转变”战略的内在要求,“两个转变”战略是最根本的企业社会责任落实机制。
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认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高度重视。刘振亚总经理于2006年年初多次召开总经理办公会,部署发布我国首个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于2008年指示深入总结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实践成果,这一成果后来获得了第十五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名列首位。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国家电网公司“两会”上,国家电网公司党组进一步要求,“深化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利益相关方建立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
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指示下,国家电网公司不断推动社会责任融入公司使命,将国家电网公司使命由内部工作视角表达的“建设和运营电网”,发展到社会价值视角表达的“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不断推动社会责任融入“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认为电网和公司的“强”与“优”,既要求技术效率和财务业绩达到一流,也要求发展能够满足利益相关方的期望,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推动社会责任理念融入日常运营,提出“安全、高效、绿色、和谐”四大行为标准和“守法合规、诚实守信、以人为本、透明开放、风险预防、持续改进、永续发展、价值创造”八项发展原则。
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家电网公司逐步形成了“有好品质才会有好品牌,有责任担当才会有表率,有创新才会有引领,有支持才会有榜样”的共识,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重要内容。
以“责任根植”为中心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2011年11月14日,江苏无锡供电公司以“履行社会责任,点亮品质生活”为主题,启动“企业社会责任周”系列活动,相继推出“媒体、网友看电力”活动,组织召开青年员工企业社会责任座谈会,行风监督员、VIP大客户座谈会等。这是该公司为深化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而推出的具体举措。
和无锡供电公司一样,天津市电力公司、浙江嘉善县供电局也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单位。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是将社会责任融入公司使命、发展战略、日常运营和企业文化,建立互信,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资源的更优配置。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中心是“责任根植”,即根植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自2009年起,天津市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嘉善县供电局相继启动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分别提出了“合作共赢心连心”、“点亮品质生活”、“和谐共成长”的责任根植宣言,提炼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全过程覆盖、全方位融合、全员参与”的目标模式,“领导表率、专业融合、班组建设”的推进模式,“社会责任指标与经营管理指标有机融合”的指标体系建设思路。各试点单位积极回应社会期望,围绕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改进企业运营方式和员工工作方式,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公司开展更大范围的试点积累了经验。
2011年1月7日,哈佛大学商学院40余名师生来到天津,实地考察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履责实践。经过调研,师生们对天津市电力公司“VIP大客户俱乐部”服务滨海新区大项目、建立健全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推进天津电网跨越式发展等履责成果,赞不绝口。
与社会各界实现理性的全面沟通
2月21日,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第七份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中央企业本年度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报告向包括两会代表在内的利益相关方,系统阐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披露了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重大履责行动、绩效及2012年履责承诺。
七年来,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内容框架持续完善、报告发布形式持续创新、报告传播范围持续扩大,向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专家学者、意见领袖、新闻媒体、社会公众传播公司重大履责实践的效果不断提升,被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中心誉为“引领整个行业甚至是国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潮流”。
正如刘振亚总经理指出的,责任创造价值。国家电网公司连续多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过程就是不断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合力,协调推进公司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当前,中央企业的经济实力、社会贡献都处于历史上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但却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的舆论环境。多数中央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自身“求大、求快、求强”的成长逻辑,与社会大众所关注的“公平、效率、分享”的诉求逻辑之间,存在明显的认知偏差。
为了改变这一不利状况,“中央企业在探索与社会公众建立基于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方面,应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在公众面前树立可靠可信赖的形象。”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在今年1月12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我国首个企业价值白皮书时说。
《公司的价值:国家电网时刻在你身边》白皮书,首次倡议企业和社会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视角,关注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加上之前发布的绿色发展白皮书一起,公司迄今已发布了两个专项报告。
连续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及专项报告,是国家电网公司探索与社会各界建立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电网公司创新品牌建设工作、塑造责任央企的重要举措。国家电网公司深刻认识到,中央企业必须立足国情、社会发展阶段,说出自身存在的根本原因、输出新的价值理念,与公众实现理性的全面沟通,才能赢得社会认可与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
“做好人好事”也需要责任管理
据报道,当前,有不少企业和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还停留在“做好人好事”、参与公益事业的阶段,比如给受灾地区捐钱,资助贫困学生等。“做好人好事”自然值得鼓励,但如果“好人好事”和企业主营业务没有相关性,对公益事业的推进缺少系统性和战略性安排,那么,“好人好事”往往容易成为表面文章,热闹一阵就过去了,大都不可持续。
国家电网公司倡导的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对实践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即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单纯地支持公益事业,而是企业为其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公益事业只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做公益事业也需要责任管理,需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福利的角度来思考公益行为。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国家电网公司深入研究公益管理策略,力争将公益资源投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2006年,国家电网公司设立“国家电网爱心基金”,全力支持爱心助老、助学和助残事业,其中,通过实施爱心助学项目,在全国各地建成投运约200所“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成立我国能源行业首个公益基金会——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将所属各单位大额捐赠纳入基金会统一管理,建立了公益资源的集团化运作平台。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全年累计捐赠1.08亿元,其中,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运作捐赠了3290万元。
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公益资源最优配置的有力保障。国家电网公司建立健全了“爱心基金”等捐赠管理制度和审批备案管理办法,逐步落实有战略、有预算、有研究、有程序、有管理、有反馈、有监督、有改进的“八有”公益管理原则,提升了公益管理规范化水平。
品牌化发展是提升公益资源配置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坚持“关注弱势群体、支持公益事业、促进精英计划”,加强公益工作的规划和策划,充分发挥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奥运会合作伙伴和世博会合作伙伴的平台作用,策划开展奥运社会责任大会、“7·26”国家电网馆特别活动日活动、“创新点亮梦想”主题传播活动等,有效传播了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提升了“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
集团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品牌化发展,推动了国家电网公司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11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第四次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国慈善事业最高奖——“中华慈善奖”,成为唯一一个四次获得该奖项的中央企业。
七年砥砺前行,七年自我超越。国家电网公司始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化“两个转变”战略,全力建设责任表率央企,与社会各界共同追寻可持续发展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