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不用电力员工一户一户抄电表、收电费,而只需用户购买一张充电卡,将卡插在电能表里,就可以用上电,并预先完成交费。这种已经在北京等省市大面积推广的“先付费,后用电”的“用电革命”,对于提升供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功不可没。
不过,在供电部门对其大为赞赏的同时,也有电力用户为其产生的种种困扰,一场关于预付电费是否合理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中国电力报今起推出有关预付电费制度的系列调查,敬请关注。
问题一:停电能否及时告知?
程先生家住北京市通州区天赐良园小区,每次出差前都会检查家中电表的余额。最近,因出差行程临时变化,时间延长,回到家后发现电表没电了,冰柜里冷冻的食物全部变质,而原因就是因为预付电费已经用完,没有及时充值而被自动停电了。
从外地出差回家的程先生,进入家门的时间已是深夜,在发现家中无电的情况下,他拨打了“95598”服务电话,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半小时之内,供电公司的员工来到程先生家,对其电表表号和电量等相关资料进行核实确定无误之后,为程先生家的电表充进了50千瓦时的电量。同时该员工向程先生说明,下次充值购电的时候系统将自动将此次的50千万时电量进行扣减。虽然这样的送电程序解决了程先生的燃眉之急,但他还是希望供电公司能够在用户无法及时续交电费时,不要对居民立刻停电。
武小姐,家住北京市昌平区霍营龙苑中里,去年11月的某天晚上10时,独自一人在家的她,正上网搜集材料,突然,屋内漆黑一片,家中停电了,她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起初她以为是负荷过高跳了闸,可检查电闸开关,发现没有问题。而她此时想起,好长时间没有买过电。她来到楼上自家电表所在处,电表显示“000”。虽然电表在剩余电量不足的情况下都会有所显示,以提醒用户及时购电,但由于工作繁忙,电表又不位于同一楼层里,这使得武小姐经常忘记查看电表,而附近没有24小时购电网点,她没有办法,只得选择睡觉,第二天再去购电。武小姐对于“没买电就停电”这样的做法有些抱怨,“实在是很不方便,最起码事前应该告知一下”,武小姐说。
问题二:定时上门是否死板?
与程先生、武小姐的遭遇相比,北京朝阳区国美第一城的李女士则显得更为无奈。某天早上,李女士和爱人凑巧赶上同一天出差,家里只留下了婆婆和8个月的女儿。
当李女士到达机场准备登机的时候,接到了婆婆从家里打来的电话,才知道是家里因充值电量用完了,直接被自动停电了。女儿年纪太小,又只有婆婆一个人照看,对于这种突然停电的状况,婆婆无法出门去买电充值,而李女士和爱人又不能及时赶回家,等到出差再回来,这停电的时间长了,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情急之下,李女士拨打了“95598”服务电话,在说明自家的情况后,被“95598”的客服人员告知,供电公司员工为客户上门充值50千瓦时电量的时间只能在晚上19时以后。无奈的李女士只能等到晚上19时再次拨打“95598”服务电话,寻求供电公司送电卡的帮助。
“这种服务有点不太人性化,提前购电这是我们用电客户的责任,对于这种突发情况我们确实有疏忽的地方,但还是希望供电公司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服务。”李女士有些抱怨。
问题三:能否规避停电风险?
记者了解到,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不在少数。不少情况还因为损失数额较大而发生激烈纠纷,甚至对簿公堂。不过,在记者采访中,也有不少居民表示,没有遭遇过因没及时购电而家中停电的事情,因为他们所购买的电量剩余一定数值时,电表会闪烁灯光以提示居民,而居民此时就会有所发觉。
部分居民所购买的电量低于一定数额的情况下,其家中会自动停电一次,此时居民只需将电卡插入再拔出即可有电,以此发出预警,提醒用户及时购电。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预付电费的方式显然有利于管理。以前工作人员上门收取电费,经常遇到家中无人的情况,对于电费回收工作的开展极其不利。如今,预付电费改变了“先用电,后交钱”的传统状况,杜绝了个别不良市民偷电或拖欠电费的行为,既减少了工作量、人工成本和财务费用,也提高了电费回收率,避免了损失。业内人士指出,预付电费是电力商品市场化运作过程中购售电双方较为理想、公平的收费方式,随着其普及和实施,对供电企业有效化解和规避电费风险、提高电费回收率以及建立合理的供用电秩序等方面好处多多。
据了解,像北京这样的大中城市已大面积推广使用预付费电表系统。带着这种收费方式的运行情况有何利弊,供电公司将进行怎样的完善和改进等疑问,记者向北京市电力公司有关部门发出采访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