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基于安全考虑下发的风电并网新技术标准,有可能会大大增加企业成本,同时因缺乏对电网的相关要求,难使风电并网获得实质性改善。
国家电监会昨日下发通知,批准发布《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下称“新国标”)。新国标将提出国家层面的风电并网新技术标准,其与能源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共同规定了风电场并网的相关技术要求。
新国标的出炉,缘于去年以来风电行业在并网方面事故频发。
2011年2月24日,甘肃酒泉发生598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4月17日,甘肃瓜州发生702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同日,河北张家口发生644台风电机组脱网事故。
金风科技一位内部人士说,造成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的主因是部分风电场并网标准缺失以及部分风机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自此之后,国家加紧了对风电行业的规范,由此促成了上述技术标准的出台。
然而,本报了解到,由于相关技术改造花销不菲,风电企业普遍认为新国标的出台将大大增加企业成本。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告诉记者,低电压穿越的改造成本将由风电场运营商和风机制造商共同承担。
龙源电力一位高层向本报称,风电场进行低电压穿越改造要上马动态无功补偿,且要求都很高。因此目前一个普通规模风电场的改造费用就要上亿元,大运营商要承担的费用可能要在10亿元以上。
对制造商而言,施鹏飞称,采用直驱永磁技术的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改造技术简单,成本较小。而采用其他技术路线的机组则将面临10万~50万元/台的高昂改造成本。更有人估算,国内风机制造商所支付的改造费用或超过百亿元。
另外,技术改造导致风电企业成本增加,还在于主管部门延缓项目审批对企业造成的损失。由于目前的风电项目大多实行风机制造与风电场开发建设捆绑的销售模式,因此项目审批的延缓会直接影响风机制造商的经营情况。
2011年7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审核各地开发方案的基础上,明确各省“十二五”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不在《通知》中列出的项目不得核准,而此前5万kW以下的风电项目可由地方政府核准审批。
华锐风电相关人士就此对本报表示,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之后,风电项目审批有所延缓,再加上项目审批延缓原因以及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导致公司部分项目建设延期,进而导致销量和净利润减少。
2012年1月31日,华锐风电发布业绩预告称,2011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50%以上。
去年10月,金风科技公布的2011年三季报就曾预测,公司2011年年度业绩预减,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50%~100%。
也有行业人士提出,新国标不应仅针对运营商及制造商,也应对电网的稳定性提出相应要求,否则前两方承担的成本过高。
国内一家主要风电场运营商高层向本报表示,由于风电行业发展初期缺乏规范性,去年事故较多,使得电网企业也收紧了对风电场的核准,而电网企业的核准正是政府风电项目审批中的决定性因素。
该高层认为,对于风电并网的技术要求应是针对风电场运营商、风机制造商以及电网三方的。因此前两方进行低电压穿越技术改造的同时,电网也应努力保障稳定性,进行配合。
“如果对电网没有要求,即使新国标出来了,风电并网也难以获得根本改善。”该高层最后说。
在“十二五”风电装机达1亿千瓦的蓝图中,包括2300万千瓦分布式风电的装机份额。近日,国家能源局还专门发布《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以推动并规范分布式风电项目发展。
截至目前,包括河南、安徽、山西、贵州等被列入分布式风电重点发展区域的省份,其相关规划制定仍显滞后。此外,分布式风电项目尚未全面开建,却遭遇电网提出的一系列为适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并网技术要求。相关专家指出,这些技术指标相对于只有5万千瓦的发电项目来说,将大幅提高其运营成本,进而直接影响企业收益预期。
全部机组需改造
按照上述《意见》要求,国内建设的分布式风电项目从前期立项到中期建设,再到后期运营,都要适应当地电网架构及并网技术规范要求。
在申报分布式风电项目上,须符合多项要求,其中包括只可接入当地已有110千伏或66千伏电网系统,为确保当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所建项目须多点接入,且单个项目装机容量上限不高于5万千瓦等。
国内一家大型风电场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要求多点接入意味着各风电场开闭站数据信号采集后都要传送至集控中心,可能会出现通信接口不足的问题,而这将增加后期风电场运行时的集中管理难度。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目前国内风机制造商所产机组的技术参数均以接入大电网为准,在分布式开发的条件下,就意味着所有装入分布式风电场的机组均要进行电网接入技术改造。
而在项目运行方面,电网更是提出一系列并网规范要求,例如要求项目业主建立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同时定时报送风电场运行数据。但在电网保障风电场满负荷发电方面,《意见》只以“电网企业应保障项目的并网运行、电量计量和所发电量的全额收购”一句带过,没有附带相应的约束措施。
成本增加高于大型风场
对于电网提出的并网技术规范,众多风电场运营商都很理解。但对于他们来说,将因此而增加的成本负担却多有无奈。“事实上,对于机组的并网技术改造,电网自己都不清楚分布式风电场到底该如何改。而且,一个5万千瓦的大型风场机组并网改造动辄须上百万元,分布式风场改造技术难度更大,预计给风场业主增加的成本更大。”上述负责人说。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白建华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分布式风电并网在技术、经济性和政策扶持上均相对于大型风电项目开发来说滞后很多,这就决定了分布式风电大规模发展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分布式风电的随机性更甚于大型风电场,其对电网的影响更大,如并网措施不能及时跟上,未来可能造成的‘弃风’现象要比大风电基地更严重。”白建华说。
而对于国内众多欲进入分布式风电领域项目开发者来说,上述一系列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成本增加,乃至项目投资回报周期漫长的担忧,让他们从去年的一阵狂热慢慢地冷静下来。
“分布式风电项目综合投资成本本身就比同等规模的大型风电场高出5%以上,现在又要加上很多不可预知的成本压力,这些都让我们这些开发企业不得不望而却步。”上述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