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增城新塘西南村,村湖畔周边的楼房和村社区整洁划一,看不见一根电线。该村党支部书记何铁标说:“供电局派人给村里规整了电线,用电放心了,整个工程也不用村里出一分钱。”
自2011年8月南方电网公司“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以来,广州供电局结合广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供电所长进农村,供电稳定送温暖”活动,重点整治农村电压低、供电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积极开展支部联建帮扶行动,持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
绿色通道助推地方经济
近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收到一封来自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的感谢信。感谢信说,北汽华南基地项目入驻广州增城以来,得到了南方电网公司的大力支持。增城供电局为他们开辟了服务绿色通道,仅仅用了一个半月,就完成从报装到送电。“这是我们北汽集团在国内建设项目临电安装的最快纪录,直接加快了公司厂区建设进度,为厂区按时落成提供了重要保障。”对此,,去年12月30日,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赵建国指出:“这种主动服务的精神值得表扬,为民服务就是要扎扎实实,诚心诚意地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并要求全网学习这种主动服务的精神。增城是广州辖下的一个县级市,面积1616平方公里,既有平原,也有山地,既有位于广莞深黄金走廊上的区位优势,也有毗邻粤北山区的“区位劣势”。短短几年的时间,增城已成为全国经济第九位、年工业产值超千亿元、年生产总值超500亿元的县级市。“十一五”期间,增城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16.53%。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随着增城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用电需求猛增,增城地区的用电负荷已连续3年创下新高,广州增城供电局抓住机遇,在服务增城经济发展的热潮中,增城供电局多次组织为民服务小分队深入企业,现场了解用电需求,开通绿色通道,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农网改造提升电能质量
增城供电局作为广州支部联建的“试点单位”,各责任区党员带领职工分别挂点各个村,全局126名党员走进基层,联系379个村,挂点2000多个台区,切实解决了当前农村存在的配变重载引起停电或不能增容、电压低等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广泛赞誉。
“以前电压低,心里很窝火。”据广州增城石滩镇石湖村村民介绍,“电压一低,抽水灌溉搞不掂,风扇也转不快,空调也不制冷,现在广州供电局帮我们解决了电压问题,我们种田再也不怕干旱了。”据了解,自2006年实行责任区和党员挂点解决农村电压问题以来,增城供电局共落实农配网工程482宗,总投资金额2.7亿元,新增和改造低压线路660公里,公用配变从原有的2000台增加至目前2700台,电压低台区大幅减少,为广大农村居民彻底解决了低电压问题,让农村群众用电无忧。
吕田桂峰村的陈洞后山,森林茂密,山路蜿蜒,山羊坑就坐落在千米高的桂峰山半山腰一个小山窝,这里只有24户人家,组成一个经济社,由桂峰村管辖。
过去吕田镇的电力是由吕田镇政府属下吕田电厂、东明电厂负责供应和管理,属趸售用电,电力供应常常得不到保证。为了使广州北部山区人民尽快用上安全可靠的电力,2009年,广州供电局开始了对吕田十三村一居委的农网改造。
按照2011年的水平计算,山羊坑村一年的用电量是1.85万千瓦时,24户村民一年的电费是11320元,平均每户电费不到500元。山羊坑山势陡峭,地形复杂,9公里的10千伏配网线路,跨山越谷。线距太长,竖立铁塔时,供电人员不得不改用35千伏标准的铁塔,把更安全可靠的电网电力送到这24户村民,仅架设山羊坑的线路,费用就达275万元。
吕田镇原先受电压不稳、产业规模小等制约,加上生产设备落后,腊味的质量和产量便无法保证,农民的收入也就普遍较低。随着吕田农网改造的成功,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被破除,很多农民都购买了腊肉烘干机、包装机,吕田镇的村民告诉笔者:“现在用电放心多了,我们也能发展‘腊味经济’了,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支部联建”帮助贫困家庭
2011年以来,广州供电局派出服务小分队主动上门为贫困户免费检查、更换残旧用电设备,赠送节能电器,为行动不便的客户上门办理用电手续。从化市荷村的村民李金明家里,为民服务小分队员发现这间屋子没有门窗。“照明问题解决了,晚上睡觉怎么办?”队员问李金明,他指着地上的一块编织布说,晚上就把它挂在门框上挡风。在荷村,像这样的解困房还有5户,队员记下了这个问题,自己出资为荷村5户特困家庭安装了门窗,还为一楼的地面铺上地砖。2011年11月,这5户特困村民终于可以在焕然一新的客厅里观看电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