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了一年的喧嚣与癫狂,电煤市场在岁末陷入了难有的寂静,而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却暗流汹涌,在发改委的限价干预下,煤企、电厂、煤商正在进行最后的挣扎和博弈。
寂寞港口
12月份的秦皇岛港,似乎和“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的定位并不相称。14日下午,在秦皇岛港一个拥有18个泊位的装卸码头上,只有6艘货船正在进行煤炭装载作业。
“这个码头在秦皇岛港比较靠里的位置,风浪小,不容易封港,装卸条件还比较好。”港口一名工作人员对新金融记者说。这意味着,其他码头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此前有“秦皇岛港港口看似停工”的传言,在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总经理李学刚看来有点过火:“目前港口发运量还算正常,没有出现运力闲置的状况。”不过他也承认,现在停泊在港口锚地的货船确实少得多,只有70多艘,而在旺季的时候会有200多艘船停泊在港等待装运。
来自秦皇岛煤炭网指数中心的数据显示:12月8日-12月14日,港口煤炭吞吐量完成了490.3万吨,周环比减少了15.1万吨、下跌2.99%;而沿海煤炭市场的不景气直接体现在停靠船舶上,均保持在80艘的锚地水平,周环比减少了17艘。
装运船只的减少使得港口煤炭库存越堆越高,截至12月14日,秦皇岛港煤炭库存量为716.1万吨,虽然比前一周同期减少17万吨,但已经十分接近港口的饱和存量。李学刚对新金融记者说,理论上秦皇岛港的设计库存容量是1000万吨,但是到800万吨的时候就已经很难进行装卸作业了。“每到这个时候,秦皇岛港都会制定应急预案,包括一些疏港措施和铁路发运限制政策。”
秦皇岛港库存持续攀升的起点在今年10月初,在秦皇岛港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大厅的电子显示屏的场存动态走势图上,从10月初开始400万吨触底攀升,直至逼近800万吨。
调出一方出现停滞,而调入一方也开始出现阻塞端倪。截至12月14日,秦皇岛港煤炭铁路调入量为476.4万吨,较前一周下滑了2.6%,港口煤炭调进连续微幅下调。
“其实每年年底港口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是今年特别严重。”李学刚分析,这主要和发改委11月30日出台的电煤限价令有关,对于明年的煤价走势业内都难以预测,所以煤炭供需双方都在观望情绪中,这种情绪就集中体现在了港口吞吐上。
煤商心急
做了9年煤炭生意的陆微(化名)对眼前的煤市依然费解。“发改委既然上调电价缓解电厂亏损,为什么还要限制煤价?特别是在对明年煤价普遍看跌的情况下。”
12月的电煤到港价似乎非常配合发改委的限价令,秦皇岛港5500大卡发热量动力煤价从月初的840-850元/吨区间,“顺利”下滑到820-830元/吨区间。
“这是挂牌价情况,实际要惨烈得多。”陆微说。在煤市旺季的时候,实际交易价往往要高于挂牌价成交,在淡季则相反,这是受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所影响。
而发改委只限制终端到港价,而不去限制上游煤炭坑口价,让中间商们的交易利润大为缩水。
对于淡季,陆微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发改委会对到港电煤价进行干预,往年每周最多下挫5元左右,现在一周实际成交价就跌了将近20元,让中间的煤商很难承受。
一个月前,在港口煤价依然高歌猛进的时候,陆微从国外进口了一批5600大卡的煤,挂牌价是960元/ 吨,但受限价令后的市场观望情绪影响,如今挂在880元/吨都很难出手。更悲观的消息是,还有一个煤商也有一批6000大卡的进口煤,热量比他的高,而价格还比他的低10元,仍旧压在港口没有买家。
曾经的香饽饽如今成了烫手山芋,陆微这批货已经赔了2000多万元。更有甚者,还有将近两个亿的货压在港口。相较于陆路煤炭贸易,港口贸易虽然占用资金大,但是风险小,周期快,资金运转也快。“年底正是公司进行财务结算的时候,谁也不想有货压在港口,更何况银行授信也会受到影响。”
死扛着价格终究不是办法,“只要有一家以800元/吨成交,其他都会跟风降价,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银国际的研报表示,近期港口煤价仍有可能继续下跌。但全国范围内电煤坑口和车板价格近3周基本未出现松动,此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限价令对中间环节费用的限制效果或许更有效。
距离限价令实施还有两周的时间,李学刚预测,根据目前的供需关系,再加上今年暖冬迹象明显,局部还没有出现冰冻灾害,所以电煤消费需求不会像往年那么旺盛,到月底5500大卡动力煤降到800元/吨的可能性很大,限价政策会顺利实施。
“今年本应是一个丰收年,现在却搞得大家都一败涂地。”一个煤商在微博上无奈地写道。另一个煤商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平时他在港口每月会有20万吨的交易量,但本月到中旬,也只完成了7万吨,预计月底至多不会超过11万吨。
虽然交易惨淡,但陆微认为,煤价下挫只是短期现象,随后的春运导致铁路运力偏紧,以及“两会”期间中小煤矿关停整顿等都是明年的煤价利好消息,煤商的春天还会回来的。
蹩脚订货会
王安林(化名)所在的华能山东某电厂决定兵分两路,参加两个同时期召开的煤炭订货会,然而结果都是一样的:一无所获。
其中一个是山东能源集团(以下简称“山能”)12月12-15日在济南举行的煤炭订货会。山能整合了山东省六大煤矿集团,于今年3月挂牌成立,目前山东省内的煤炭产能是6000万元,主要面向山东省内的电厂和煤化工企业。
自从国家取消统一煤炭订货会后,都是由各省自行组织当地煤炭企业举行订货会,对明年的煤炭特别是重点合同煤的购销计划进行落实。但是在山能订货会上,除了焦化工企业和煤炭贸易公司,却难觅五大电力集团电厂人员的身影。
山能副总经济师、煤炭营销中心主任翟所修对新金融记者说,山能对于明年的电煤销售量和价格还没有确定,所以五大电力集团来得比较少,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重点合同煤量比去年会减少一部分,目前我们的煤炭资源还是处于偏紧的状态。
上述情况和王安林在订货会上得到的消息相吻合,但是除了合同量减少之外,另一个信息就是涨价。
虽然发改委对于重点合同煤价的上涨幅度锁定在5%以下,但是擅长周旋于政府和电厂之间的煤企依然有空子可钻。不同区域不同集团的煤矿,重点合同煤价也不尽相同,一般在520-640元/吨的区间,但是王安林发现,合同煤价为520元/吨的煤矿,不想按照520元的基数上涨5%,而是按照行情最高的合同煤价640元作为基数来上涨,“那就不只是5%了,如果这样的话,国家上调的这部分上网电价,最终还是被煤企吃掉了。”
而“限产保价”是煤企抬高话语权的另一个冷暴力手段,在抗衡发改委限价过程中尤为明显。煤商陆微说,以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煤企都不放煤了,明年1月份的合同不签,甚至这个月(12月)也不签,“因为现在煤价掉得厉害,煤企也不愿牺牲这个利润空间。”
“限产保价”在王安林看来已经见怪不怪,每年这个时候煤企都会这么干,为随后举办的订货会增加谈判筹码。有的电厂因此而缺煤停机,不得不向煤企妥协。“谈判时他们甚至会表态,你愿意出这个价,我就能出这个量。”
在订货会上,煤企和电厂一般只签署意向性框架合同,只签量不签价,或者量价都不签只表明个合作意向。“明年的煤价形势太复杂了,谁也不敢谈具体合作内容。”
每年的煤炭订货会几乎都会出现煤企电厂两方顶牛的现象,所以谈判过程异常艰难,为此,国家发改委12月15日发布《关于做好2012年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电煤供需双方在通知下发后15日内完成合同签订。
据悉,这是发改委近年来第二次缩短电煤衔接合同谈判的时间,在2009年和2010年,发改委留给谈判双方的时间都是不超过30天,去年首次缩短为25天,今年则再次缩短至15天。
煤电双方谈不拢,导致转年发电困境,最终受损的还是当地经济发展,所以政府也难坐怀不乱。王安林记得,有一年山东省订货会持续了10多天,“当时煤企就是不认同那个合同价,省经信委也不让他们回去,于是白天开会,晚上住宾馆,直到煤企签字为止。”
电厂淡定
今年的电厂比往年提气。
虽然在两个订货会上一无斩获,但是有了发改委限价令这张王牌,电厂可以淡定许多。
一个月前,业界对于明年煤价下行压力还抱着质疑态度,但是随着限价令效应和经济形势变化,煤价下跌逐渐成了业界共识。在山西焦煤集团的订货会上,王安林和同行朋友交流,也认定了这一趋势。
“首先是房地产市场的受挫,铁路、公路建设的放缓,预计明年建材用钢需求比今年要减少50%,由此带动下,焦煤和精煤肯定会减产,而钢厂炼钢非常耗电,用电需求减少了,电煤需求也会萎缩,这是一个连锁反应。”
订货会合同难以落实也有电厂方面的因素。王安林说,如果经济形势难以扭转,未来还有可能市场煤会低于计划煤,出现“价格倒挂”,虽然有点极端,但是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如果买市场煤合适,我们现在签计划煤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煤炭需求不旺在年中就有所显现,市场煤炭采购景气度的下行直接体现在电厂当前处于历史高位的煤炭库存量,截至12月初,全国直供电厂库存煤炭竟然超过8300万吨,存煤可用天数达21.5天,沿海主要电厂,浙能集团、国电沿海电厂存煤分别达到362吨和315万吨,存煤可用天数在30天左右的历史最高位。
“秦皇岛港电煤主要供应长江中下游的电厂,但随着今年煤炭进口量的持续增加,电厂又有了更多的采购选择。”李学刚表示。11月份我国煤炭进口2214万吨,超越9月份1912万吨的历史天量,而根据11月份的进口量推及,1-11月份我国总计进口煤炭16156万吨。推及至全年,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或超1.7亿吨。
而限价令和进口煤炭的增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国内煤炭市场的观望,“死等1月1日”成为当前沿海煤炭市场众生态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