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利信息化起步晚、底子薄,近两年,水利厅党组着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水利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全省水利信息化工作,明确各个阶段信息化工作目标和任务。周运龙厅长还多次召集有关处室研究部署信息化工作,对州市县水利(水务)局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快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我厅积极争取人员编制,设立了厅信息化专管部门,明确了厅信息化工作人员和职责。全省16个州市水利(水务)局也相应落实了分管领导,明确了信息化工作机构、人员和职责。(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我厅以

首页 > 水电 > 水力发电 > 市场 > 正文

云南省水利信息化起步晚 但成绩显著

2011-10-12 09:22 来源: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 

云南水利信息化起步晚、底子薄,近两年,水利厅党组着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水利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全省水利信息化工作,明确各个阶段信息化工作目标和任务。周运龙厅长还多次召集有关处室研究部署信息化工作,对州市县水利(水务)局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加快水利信息化、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我厅积极争取人员编制,设立了厅信息化专管部门,明确了厅信息化工作人员和职责。全省16个州市水利(水务)局也相应落实了分管领导,明确了信息化工作机构、人员和职责。

(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我厅以办公楼维修改造为契机,经厅多方筹资,按照应用和安全要求,建成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的两套办公计算机局域网和厅机关中心机房,建成了包含大屏幕显示、会商视频、远程视频会议、集中控制等系统的省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平台(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会商室),建成了省防办机房,搭建了省防办计算机局域网,完善了办公计算机局域网络,改变了原厅机关无机房、无会商室的状况;为信息化建设在网络和硬件环境上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全省各级水利部门逐步加强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州市均建成了中心机房,全省水利系统内部局域网建设基本完成,硬件条件和网络应用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

(三)逐步完善全省水利信息网络

加大全省水利计算机网络建设力度,我厅多方筹集经费用于补助州市到省厅的计算机网络互连建设。在建成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骨干网的省中心平台上,通过专线或VPN接入方式,建成了与州市互连的纵向水利骨干网络,横向与省委、省政府及有关厅局的专线网络;建立了覆盖全省VPN水情专网,实现了全省14个水文分局与省水文局之间实时在线连接。初步形成了纵横连接的网络架构。

(四)稳步推进信息采集及站网建设

抓住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实施好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全省大中型水库及近年来的除险加固水利工程都建设了水库自动测报系统和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可实现工程点的实时信息采集,也建立了部分县级信息平台。加快水文站网建设步伐,提高了水情报汛信息的时效,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建遥测站点777站(其中:水文129站,水位3站,水位雨量5站,雨量580站,水库10站,专用水文5站,墒情45站),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报汛水文站和雨量站,同时在全省14个水文分局建立了遥测数据中心站。

(五)推进各级水利部门信息化平台建设

抓住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建设的契机,在建成的云南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平台上,组织开展基础数据采集整编校核入库、云南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功能补充、水雨情数据库整合、防洪工程数据库迁移项目、州市信息平台接入等内容的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小(一)型以上部分小(二)型水库、水闸共计2616件工程的编码及数据信息的采集、入库工作,省级平台的信息覆盖延伸至州市和部分工程点,初步建立了以信息采集、网络平台、数据库、应用系统为主要架构的省级中心平台。州市水利部门逐年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相继建成了州市网络信息平台,部分州市如昆明、楚雄等建成了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防汛抗旱水情联网测报系统、旱情及抗旱动态管理系统、工情采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重点水库实时监控等系统为一体的州市信息化系统平台。

(六)做好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工作

各类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为日常业务工作提供了科学分析决策的手段,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经初步统计,全省水利系统现有应用系统共计57套,其中防汛抗旱类约占14%,水资源管理类约占3.5%,农村水利水电类约占1.8%,水利政务管理类约占29.8%,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类约占7%,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类约占14%,水利信息采集类约占29.8%。全省水利信息化应用系统主要来源于水利部下发、省水利厅下发、州(市)政府下发,各单位自建几个部分,其中水利部下发的系统约占23.5%,省水利厅下发的系统约占7.8%,州(市)政府下发约占23.5%,各单位自建约占41.2%,其它约占4%。

(七)推动电子政务系统及门户网站建设与应用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建设效能政府、节约行政成本的关键,门户网站是政务公开、社会监督的窗口。云南省水利厅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系统和门户网站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工作,2010年按照水利部、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先后部署应用了水利部电子公文交换系统、云南省网上行政许可审批和网上电子监察系统,严格执行网上审批和监察制度。加强门户网站的管理应用工作,对云南省水利厅互联网的门户网站多次进行升级改版,强化网上安全措施。目前开发了云南省水利厅办公自动化系统(OA系统)已投入运行,正在厅机关范围内开展系统应用的培训工作,有望年内实现通知公告、部分公文流转在厅机关全面试运行,逐步向无纸化办公迈进。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建成了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到县级)和大型灌区信息系统(到灌区)。系统的不断建成,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行政开支,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八)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情况

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应急平台建设的要求,我厅以强化信息资源整合、提高应用水平为核心,加快推进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信息化,逐步提升应急指挥、抢险救灾、山洪预警预报科学决策的水平。一是加大投入,重在实效。2010年,云南省水利厅专门安排经费用于省级防汛抗旱应急会商系统改造升级和补助州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重点是改造升级现有的省防汛抗旱指挥会商中心软硬件,推动州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对州市水利(水务)局近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要求,围绕州市平台与省级平台的专线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质量、完善视频会议系统、积极开展与县(市、区)的连网建设,并加快与主要的水库工程点连网,实现部分工程图像、数据信息的远程实时连网调用等方面内容明确了建设目标任务,逐步转变建而不用、重建轻管的局面,提高应用水平。二是认真贯彻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视频会议精神,精心组织、统筹兼顾。推进州市到县级网络和应用系统的连网建设工作,统一技术标准,力争建成一个连网一个,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省、州市、县三级骨干网络和防汛抗旱应急指挥平台体系。三是完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逐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2009年云南省水利厅要求全省水利业务工作会议多采用视频会议方式召开,2010年已多次召开各类视频会议,并同步将水利部召开的视频会议连转到各州市分会场,使会议精神得到了及时贯彻,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会议成本。

(九)提高水利信息化的认识,积极开展信息资源整合,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应用的综合效益

在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和大力支持下,州市水利部门不断深化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应用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和应用工作,以楚雄州水利局为代表,先后建成了集各类业务系统为一体的州级防汛抗旱综合信息平台,并通过省水利信息骨干网络,实现了楚雄州防汛抗旱综合信息平台以青山嘴水库的视频监控系统与省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连网,在省防汛会商室就可以直接调用楚雄州防汛抗旱的各类信息并可察看青山嘴水库各工程点的实时图像。近年来,楚雄州水利局以大中型水库建设和除险加固为契机,先后建成了17个以青山嘴、九龙甸等大中型水库为主的骨干防洪工程的水情测报系统以及楚雄州龙川江流域上段河库联合调度系统,建成了覆盖2000年以后新建、扩建、除险加固的大中型水库的防汛抗旱水情联网测报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为防汛调度指挥决策信息的及时传递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云南省遭遇了百年大旱,楚雄州作为全省的重灾区之一,"楚雄州旱情及抗旱管理系统"在通过对"楚雄州水利地理信息系统"、"楚雄州防汛抗旱报表管理系统"、"楚雄州水情工情信息系统"进行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农业受旱以乡镇为单位,人畜饮水以村为单位,把实时的各类数据通过系统平台在GIS地图上显示全州农作物受旱、水利工程蓄水、人畜饮水困难分布等情况,及时跟踪抗旱救灾措施实施情况,制定出最新的抗旱应急措施,该系统凸显了在楚雄州今年的抗旱救灾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水利信息化应用的综合效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