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晚饭后,牵女儿的小手到广场游玩,县城中心新修建的广场绿荫如织,鸟语花香,音乐喷泉水花四溅,水珠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变化多端的水柱如流星雨,如飞花散,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飞流直下,女儿高兴的又蹦又跳。我们在宽阔美丽的广场上观灯看景闲庭散步,看到老太太穿红着绿,扭秧歌、跳锅庄,载歌载舞;老爷爷满头银丝,太极、扇舞,毫不落后。他们自娱自乐,把惬意、悠闲、富足、和谐写在脸上。看到广场舞台灯火辉煌,前面挤满了人,我也上前去凑热闹,原来是退休的老人们自编自演的高台方言快板书《夸高台》正在热闹上演:
打竹板,哗啦啦,我们来把高台夸。
高台是个好地方,塞上江南美名扬,
祁连山下牛羊壮,黑河两岸稻花香。
夸高台,赞高台。我邀您到县城转一转。
马路平,街道宽,两面的商店望不到边。
大饭店、大酒楼,星罗棋布的排两边。
新修的楼房数不清,还在蹭蹭地往上升。
夜晚的县城亮晶晶,路上还能拾到针。
中心广场的灯辉煌,朦胧中就像到了沈阳城”
……
热闹的场面和乡土气息浓烈的表演引得人们驻足观望,围观的人群中不时的爆出一片笑声,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高台的老百姓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描绘了家乡的美丽场景,用心唱出了对家乡巨大变化的喜悦心情,每天的“载歌载舞”已是老百姓春夏秋冬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广场文艺成为高台的一个新亮点。而我在听到“夜晚的县城亮晶晶,路上还能拾到针。”不由得开怀畅笑、感慨万千,多年来,电是这个小小县城的“紧俏货”,一九五九年高台第一架150马力的柴油发电机为政府机关照明供电,1978年,高台县境内只有高台发电厂一个电源点,发电机组功率为540匹马力360千瓦,仅供城区、巷道、六坝三个乡镇的居民生活用电,八、九十年代,县城缺电,停电、限电那是常事。而如今高台全县电力通达,乡、村、户通电率为100%,这期间经历了多少艰辛和努力,突飞猛进的高台电力铸造了辉煌的历程。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城里终于通电了,每天晚上,我可以在家里唯一的一盏白炽灯下写作业,可是居住在乡村的表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假期里我去表姐家玩,看到每天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作业的表姐,我骄傲的炫耀起家里的“电”,表姐惊异的目光和羡慕的神情无法言表,她实在想不通,一拉绳子就亮的“电”是个什么东西,缠着小姨带她进城看看“电”去。去年夏天,我带孩子去了已居住在小康楼里的表姐家,看着她家漂亮时尚的各种灯饰和电视、空调、电磁炉、冰箱等琳琅满目的家用电器,不由得说起了我们小时候到城里看“电”的趣事,表姐爽朗的笑起来,说那时候真傻,竟然不知道电是个什么东西,可现在她与“电”结缘了,家里一天都离不开电,九十年代初期村里通电后,脑子灵活的她立刻巧借电的东风,买了一台钢磨,办起了面粉加工厂,可电压不稳,常常停电,缺电、电费居高的烦恼也接踵而来,表姐说这几年他们村里进行了“农网改造”、实现了“两改一同价”她有用电上的困难随时拨打95598就可以解决,不但不限电、停电了,去年供电部门还对她这样的“用电大户”进行了奖励。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真是有些不可思议。她的生活随着电的飞速发展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一旁玩电脑的女儿和表姐的孩子听着我们小时候连电也没见过的故事,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们,说我们真会编故事,说笑话。生在亮通通的世界里的女儿哪能体会到我们所经历的电的渴望和变化。
“妈妈快看,灯亮了”
女儿的叫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夜幕降临了,高台广场里一片辉煌,造型各异的各种灯饰转装点着城市的夜色,看低低矮矮的小射灯,殷红的、桔黄的、翠绿的、亮紫的,柔柔的闪着五彩光,像星星般在草从中眨着眼睛;高高的,直入云霄,突然四处散开的灯,像天女散发节日的礼花闪闪亮亮;最耀眼的还是那南国的椰树灯,浑身通亮,红的如霞、翠的如织、黄的如染,像是一个美好闪亮的梦,尽显它夜色中的魅力,似是到了天国的霓宫,让人流连忘返,怎么也看不够!啊,亮晶晶的城市,是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扮靓了我们的家乡。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是七十年代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写照,可如今,住高楼,看电视,通电话、架宽带已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当我们在灯火通明的楼上楼下、俯视城市美丽的夜景,谈论着家事、国事、天下事;用手机、电话传递亲情、友情、暖暖祝福,让一根根银现拉近了天涯距离,真是心潮澎拜,感慨万千!流光溢彩的灯光点亮了高台人民的新生活,也将高台人民心里照的亮堂堂、暖融融!
如今,高台的广场里,街道上又新架了许多漂亮的彩灯,是为祖国献礼,是为家乡添彩,我们伟大的祖国几经沧桑磨难,终于走向了繁荣富强,而我可爱的家乡也因为祖国的强大而更加美好。
全新的高台将以更加绚丽多彩的风貌屹立在祖国的大西北,如一颗灿烂的明珠,熠熠生辉,又如一颗闪亮的新星,冉冉升起!
祝福你,伟大的祖国!
祝福你美丽的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