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煤炭价格长期低于市场价格和全国平均水平,重庆不少煤矿遭遇招工难、留用难的问题,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加重电煤紧张,危及安全生产。而这种情况目前已不仅仅存在于重庆。
招工何其难?
近日,重庆市经信委网站披露:今年初以来,重庆煤炭市场需求旺盛,国有重点煤矿原煤稳定增产,但区县煤矿的原煤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1%。区县煤矿的原煤产量下降有多种原因,其中民工荒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据称,民工荒“已经影响到部分煤矿的正常生产,开工不足使企业产量下降”。
政府权威部门的分析结论是有根据的,但只涉及了区县煤矿,并没有披露国有大矿的情况。据笔者了解,在重庆,国有大矿也存在这样的担心——民工荒会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
重庆能源集团党委工作部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该集团下属五个矿业公司有37对煤炭生产矿井,12对在建矿井,2008年以来就逐渐陷入招工难、留用难的困境。2008年至2010年,该集团共招工1050次,招收一线采掘工人14780人,先后流失9752人,流失率高达65.98%。一些矿井甚至出现采掘一线工人“净流出”的现象:中梁山公司青木关煤矿近三年招工428人,非正常流失433人;永荣公司曾家山煤矿2010年招工89人,非正常流失119人。
在一些煤矿,招工从阶段性工作变成了日常工作,但缺口仍然较大。许多矿井的采掘队已难以正常排班,采掘工作面开工不足,生产能力不能正常发挥,一些主力矿井相继出现生产部署脱节的现象。
在重庆能源集团资源条件较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松藻煤电公司,过去招工容易,招工条件较高,而现在情况反过来了,招工年龄从过去的18岁至25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放宽到28岁至35岁甚至45岁。即便这样,近两年新招来的工人数量也不如流失的人多。
从重庆能源集团去年的招工报名情况看,30岁左右的报名者非常少,绝大多数报名者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负担偏重。该集团现有采掘一线劳动力结构也呈现三个“基本绝迹”、三个“青黄不接”、三个“凤毛麟角”的特点:城镇户口的职工基本绝迹,独生子女基本绝迹,25岁以下的职工基本绝迹;职工队伍青黄不接,技术骨干青黄不接,生产骨干青黄不接;高中学历凤毛麟角,矿工子弟凤毛麟角,转业军人凤毛麟角。
重庆能源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忧心忡忡地表示,目前矿工招不进、留不住的形势严峻,不但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隐患,也制约着煤炭产能的发挥。
招工为何难?
招工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矿职工收入与工作风险、工作时间不对等——这是重庆能源集团下属各煤矿高层管理者的普遍看法。而矿工收入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电煤价格太低。
重庆煤矿是典型的南方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差,煤层薄、断层多、急倾斜占很大比重,水、火、瓦斯、顶板、粉尘等自然灾害普遍存在。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井下地质条件变得越来越恶劣。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方,不仅矿工安全风险大,而且先进装备难以发挥作用,劳动生产率多年无法提高,人工成本升至总成本的50%以上。
在恶劣的环境下,重庆国有煤矿井下工人每日的工作时间普遍超过10小时。
然而,风险大、工时长并没有让工人获得相应的补偿。按2010年同口径统计,重庆能源集团所属五个矿业公司的职工人均年收入均低于重庆市社会人均年收入。其中,资源和经营条件较好的松藻煤电公司职工人均年收入也只有3万多元。采掘工人扣除各种社会保险后,每月领到手的工资一般只有2200元至2700元。
在重庆,煤矿大多位于山区,当地既缺少就业机会,又缺少公共资源,绝大多数矿工家庭是一人挣钱全家吃饭。收入低直接导致这些矿工家庭人均生活水平低下。
招工难之殇?
矿工收入低,根源在于电煤价格长期过低。
在全国煤炭价格上涨最快的2009年,重庆电煤价格只有市场价的一半、全国电煤均价的三分之一。尽管今年的电煤价格按重庆市政府的要求有小幅提高,但依然低于市场价。据了解,按照松藻煤电公司供重庆主力电厂的煤价,每供电厂1吨煤,煤矿就损失100多元。
据粗略计算,因为要低价保证电煤供应,重庆能源集团一年至少要减少收益6亿元。若加上政府提取电煤价格调节基金补助电力企业,煤矿的损失就更大了。
与此同时,煤矿的税费负担也在逐年加重。据了解,重庆市政府从2010年1月1日起按每吨60元至105元征收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用于补助电力企业,重庆能源集团为此增加年支出5亿元。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迫使煤矿压缩成本,由此导致矿工收入上不去,矿井安全和装备投入受到限制,形成经营难与招工难的恶性循环。近三年,重庆能源集团为完成市里下达的电煤保障任务,加班加点生产,但产能利用率仍不足80%。
由于重庆的电力需求弹性系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力总装机中火电占比高达79%,因此电煤需求增加较快。从长远看,与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煤炭年供给能力在9000万吨至1亿吨之间,而2015年、2020年该市煤炭供需缺口将分别达到3000万吨、6200万吨,分别占全市煤炭消耗量的42.9%、66%。
从目前的情况看,重庆传统的煤炭来源地区云贵川电力紧张,自用煤需求增加,纷纷限制煤炭出省,增加市外煤炭和电力调入有难度;受铁路运力制约,从山西、陕西、甘肃调入煤炭也非常困难。
由此看来,招工难、留用难已不单纯是人力资源配置问题,长期发展下去,可能会严重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明天谁来挖煤——不仅仅是煤炭行业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当前,重庆能源集团在积极采取政府提价减负政策支持的同时,已先后采取提高采掘一线工资、增加矿工下井津贴、进行棚户区改造等措施吸引劳动力。同时,按照市政府的部署,加大市外优质资源的开发,以获得可靠的电煤保障,减轻用工需求快速增长的压力。
当然,要解决电煤价格机制问题,还需依靠更广泛的社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