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包鼓不鼓,拿出钞票数一数。”在几年前的济源农村,谁家要是借助富民政策致富发家了,大多数人都会羡慕地说“人家的腰包鼓登登”,说明人家袋里有包,包中钱多。而日前记者在济源市农村采访,听到的却是另外一种说法,“谁家越有钱,谁的钱包就越扁”。
日前,记者前往在全省百强乡镇中排名第四的克井镇探寻原因。该镇白涧村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伙子笑着说,看看我的钱包你就知道了。他掏出扁扁的钱包,打开只看一眼,记者就明白了,钱包里的钱确实不多,多的却是各种各样的卡。他俩一一展示:“这是政府发给俺就医的医保卡,这是厂里发的工资卡,这是我购买基金的交易卡,这是用来购物的得利卡。”“这是我在市图书馆办的借书卡,这是一家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卡,这是市里几家景区的旅游年卡。”在该镇一家耐火厂上班的康村农民杨东方则大方地展示:“俺这几张都是银联卡,农行的金穗卡、邮政的绿卡、建行的龙卡、中行的长城卡。”
从医疗保障到工资收入,从基金投资到文化娱乐再到日常生活消费,三位小伙子的吃穿住行游购娱,都在这几张卡里了。
记者了解到,济源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7784元,增长15.1%,连续6年实现了两位增长。济源市长何雄说,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出现的“五个转变”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二、三产业的迅跑和城乡一体、产城一体的加速推进,催生了更多新型“农民工人”,2010年农民得到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0.5%;健全的畜牧业“产+加+销”产业链,帮助农民坐上增收“动车组”,畜牧业收入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达到29.9%;农民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以及投资参与到经济发展中得到的财产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绩优股”;市财政连续3年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累计超过11亿元,成为促进农民农业增收增效的源头活水;不断优化致富环境,村村通自来水、组组通硬化路等富民举措,推动农民驶上致富“快车道”。
手里有钱了,农民的消费观念也随着收入的增加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向“全面发展需求”转变,越来越多的钞票变成了提高生活质量的薄卡片。
记者指着白涧村农民苗继忠手里的一张白色卡片问:“这是什么卡?”
他自豪地说:“这是俺村用来购买沼气的沼气卡,跟城里人购买天然气一样的,买多少气自己定,回家在表上一刷就搞定。”
记者知道济源不少农村已开始使用廉价清洁的沼气新能源,但使用沼气刷卡,还是头一次听说。“刷卡用沼气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哩!刷卡既是改变生活方式,也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嘛!”听着几位农民的快乐讲述,记者的心情也快乐了许多,因为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多种惠农富民政策做推手,像他们一样思想解放观念新颖,腰包越变越“瘦”的新型农民定会越来越多。
济源市政府为度夏电网开绿色通道
□见习记者 左朝君 通讯员 李建国
东方今报济源讯 夏日来临,用电成了每家每户度夏的必须保障。5月11日,济源市政府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16个镇办负责人,召开电网迎峰度夏工作部署会,要求全市为电网平稳度夏开辟绿色通道。
济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天顺在会议上,对济源市供电公司近段时间超前谋划度夏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需求侧管理、优化电力调度方式等方面所做的大量细致、周密、有效的工作给予积极评价,要求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向供电公司学习,把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做细、做扎实。
会议分析了电网迎峰度夏面临的严峻形势,重新确定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量化细化了各项措施,为电网度夏提供保障。
济源市成立有序用电领导小组,并调整充实济源市电网建设和电力设施保护两个领导小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线下违章树木、违章建筑清理协调,加大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的电网发展环境,提升电网保障能力。
同时加大电煤协调力度,该市领导带队,分组深入沁北电厂、国电豫源电厂走访调研,加大电煤协调力度,确保电力负荷高峰时段多发、满发。
加强隐患治理,市工信局牵头,供电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对全市45家重要用户内部存在的152条安全隐患全面治理,努力将重要客户供电安全隐患风险降至最低。
会议之后,市政府马上行动起来,责成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对部署事项制订可行方案,市督查局对方案制订、阶段性工作实施及工作效果进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度夏期间济源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