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上午,山西阳泉供电分公司调度所平日肃静的楼道突然热闹了几分。
这天,调度所来了几个特殊的客人,他们分别来自阳泉供电分公司发展策划部、营销部、安监部,甚至还有两位已退休的老员工。
“赵主任,现在这套先进玩意儿我可看不懂了!”曾经从事调度专业40年的韩富贵兴奋地对调度所主任赵万明说。韩富贵老人和几位都在调度岗位工作过的同事们刚刚参观了全新的阳泉电网调度监控中心。
“调控一体化”这种新的生产模式让这位“老调度”既新奇又欣慰。
截至上月底,阳泉供电分公司“调控一体化”已成功试运行3个月,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任务。作为山西省电力公司备战“五大”的重点工作之一,“大运行”体系的探索与尝试就此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机构瘦身管理更集约
“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当年,郭沫若夜宿阳泉时曾发出这样的赞叹。40多年后的今天,这座山城的灯火更加璀璨。
阳泉市地处山西省东部,下辖两县三区,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全市面积4570平方公里,人口140万左右。阳泉电网是联系山西电网与河北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架结构比较坚强,6座220千伏变电站已形成双环网运行,20座110千伏变电站均已实现无人值守,并在运行工区成立了监控中心,对于调度命令可以统一受理。
阳泉电网是山西电网首家实现“大监控”的市级电网。
2010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部署,山西省电力公司积极推进电网运行集约化、精益化、规范化管理,结合阳泉电网的独特优势,将阳泉供电分公司确定为“调控一体化”试点单位之一。
在原有工作流程中,当电网发生事故或异常时,首先由隶属于运行工区的监控中心向调度中心汇报,调度中心了解后向监控中心下达指令,监控中心再向操作队下达操作命令,操作队进行现场操作。
而“调控一体化”要求,将调度和监控“合二为一”。阳泉供电分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李斐明告诉笔者,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迅速推进,传统的调度变电运行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电网集约化管理的需要。“调控一体化”是“大运行”体系的基本条件,是缩短管理链条,提升生产组织专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
2010年9月,阳泉供电分公司“调控一体化”建设方案及工作计划出台。经过3个月的筹备,2010年11月25日,该公司监控中心10名值班人员转移至调度监控中心值班,“调控一体化”模式进入试运行。
调控一体化模式,即采用“电网调度监控中心+运维操作站”的管理模式,成立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并承担原有集控站监控功能,将电网调度和变电监控合二为一。由于剥离了监控任务,集约了操作队的工作量,使职责更加明确和清晰。该公司调控中心长岭操作队队长李伟认为,“不仅改变了以往各队忙闲不均的现象,更可以将精力放在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等现场执行工作上,对夯实电网安全基础作用很大。”
信息分层电网更智能
“调度、监控”业务合一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自2010年11月25日试运行以来,阳泉供电分公司进一步对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先后增设了监控系统检修功能、增设信息屏蔽功能和未复归查询功能等,更好地完善自动化功能,减轻监控人员监视工作量。
为适应生产模式的转变,阳泉供电分公司制定了《阳泉供电分公司调控一体管理制度》等公共制度15种,调度员执行制度18种,监控员执行制度6种,工作标准9个,流程图6个。同时,对《阳泉电网调度规程》、《变电站一二次运行规程》进行了修编。
现任调控班班长郝利介绍,调度、监控一体化实现了电网信息的零距离传递,现在可以实现一些保护软压板远程投退、保护信号远方复归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要利用调控双方同台办公的机会,开展好班组互帮互学活动,尽快消除专业壁垒,以适应新的生产模式的需要。”他说。
该公司监控员闫秀丽介绍说,下一步阳泉供电分公司将开展调度、监控“双资格”培训和考核,“要学的东西很多,对我们是考验,也是锻炼。”信息规范是调控一体实施的焦点技术问题,也是国内监控普遍存在的难题。为此,该公司认真开展信号规范整治工作,3个月内梳理信号定义与分级达27016条,使名称清晰、分级合理。按照信息重要程度,他们将信号分为四层,包括事故信号、重要告警信号、一般告警信号、其他信号。针对每日实时信号中无效信息比率较高的现状,在保证信号完整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技术措施“过滤”无效和冗余信息,提高集中监控的效率和安全性。
调控中心的台账记录显示,2010年11月25日试运行当天,共收到监控信息6817条,而3个月后的2011年2月25日,监控信息已减少为472条。
“下一步,我们争取把日监控信息量控制在300条以内,基本消除误报、频报现象,让电网更‘聪明’。”调控班副班长张丽兰说。
响应迅速服务更高效
电网安全,分秒必争。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现代电网运行早已进入“毫秒”级阶段。例如,对变压器、线路起重要保护作用的差动保护动作时间达到20毫秒。而 “调控一体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减少了一个管理环节,缩短电网对于异常的响应时间,提升了自身防御能力。
调控班值长陈晓亮介绍,由于调控双方可以同时获取和处理电网信息,这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息沉淀和误判,特别是为处理事故或故障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他告诉笔者,2月2日,即大年三十的下午,他值班时发现110千伏秀水变电站10千伏Ⅱ段系统接地,并显示PT断线。由于此条线路带有很多重要和高危客户,又正值春节期间,如不能及时处理故障,后果不堪设想。以往调控分离的情况下处理最快也得七八分钟,而此时,他立即和监控员进行分析,很快确定了解决方案,在两分钟内就通过遥控拉合开关找到了接地线路。
“当年,调度模拟盘上的刀闸、开关、地线都是值班员手动分合,下令让附近的娘子关电厂投退重合闸或低周压板最快也得20多分钟。”离开调度岗位已多年的王丽萍、魏青艳现在分别从事安监、营销工作,但仍对电网调控技术的飞速发展艳羡不已。
阳泉电网的大客户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 “调控一体化”带来的好处。2010年投运的兆丰铝业氧化铝厂负荷已达到2.6万千瓦,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其所属氧化铝电厂电气车间主任高晓勇说:“今年 1月份,厂里的一组开关突然出现异常,如果造成停电,将会使正在逐步增加负荷的电解组炉彻底报废。”他心急如焚地打电话求助阳泉供电分公司调控中心。5分钟后他接到调控中心电话,得知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而以往解决此类问题至少需要二三十分钟。
赵万明介绍,经过5个月的艰苦建设和3个月试运行,阳泉“调控一体化”试点成效初步显现。“‘调控一体化’并不是简单的‘调度、监控’业务合一,它也不仅是技术的革新,而是设备运行集控业务的转变、变电运行业务的改革、生产管理组织方式、运行维护管理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