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煤炭供需形势前紧后松,市场价格看涨,重点电煤合同实际执行价格将会在去年基础上上调30元/吨左右”,这是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10~2011)》报告中作出的判断。据测算,标准煤上涨25元 /吨,则会侵蚀每千瓦时电1分钱的利润空间。如果届时电价不能得到有效疏导,火电企业亏损面可能进一步扩大,这让已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火电企业更加举步维艰。煤炭前紧后松市场价格看涨煤炭价格连续多年疯狂上涨,已经成为火电企业的一大“心病”,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报告认为,今年煤炭供需形势前紧后松,市场价格看涨。其原因是,今年作

首页 > 市场 > 正文

合同煤或将再涨火电举步维艰

2011-03-08 14:01 来源:阿里巴巴 

“2011年煤炭供需形势前紧后松,市场价格看涨,重点电煤合同实际执行价格将会在去年基础上上调30元/吨左右”,这是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能源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10~2011)》报告中作出的判断。

据测算,标准煤上涨25元 /吨,则会侵蚀每千瓦时电1分钱的利润空间。如果届时电价不能得到有效疏导,火电企业亏损面可能进一步扩大,这让已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火电企业更加举步维艰。

煤炭前紧后松市场价格看涨

煤炭价格连续多年疯狂上涨,已经成为火电企业的一大“心病”,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报告认为,今年煤炭供需形势前紧后松,市场价格看涨。其原因是,今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和冲动,将带动煤炭需求的增加。

另外,国际煤炭价格的上涨也将推高国内煤价。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能源需求将逐步增加,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煤炭需求持续旺盛,将推动国际煤炭价格逐步上涨。报告预计,今年下半年就可能开始产生效应。国际煤价在2011~2012年存在超预期上涨的可能,而在我国进口量维持高位的背景下,国际煤价上涨很容易传导至国内。

此外,在供给方面,煤炭企业重组的进一步推进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进一步实施将会减缓煤炭产能的增加速度。从目前情况看,一季度煤炭供需形势将会偏紧,煤炭运输方面的紧张形势短期内无法得到缓解,且一季度为“枯水期”,南方雨水少,水力发电不足,都成为煤炭供给紧张的不利因素。看来,无论是“近水楼台”从国内购煤还是“舍近求远”买国外煤炭,火电企业都将不得不面对更大的燃料成本压力。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表示,煤炭价格的上涨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资源紧张的国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坚决不能走发达国家“低价格高消耗”的老路子。周大地认为,煤炭价格的持续上升主要是和我国煤炭需求旺盛密切相关,若要解决煤炭价格上升的问题,只能抑制煤炭的消费。

挡不住的“煤超疯”火电行路难

尽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明确要求,2011年重点电煤合同价格维持上年水平,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涨价。但在市场化条件下,国家限价令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火电企业应提早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煤炭价格上升。

2008年6月和8月,国家发改委曾连续两次限制煤炭销售价格,均未能抑制煤价上涨。由于现今煤炭市场价格较高,市场销售远比供应合同电企盈利,所以煤炭企业经常以生产、安全原因为借口以减少重点合同煤供应,致使发电企业只能高价采购市场煤。目前我国煤炭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局部供需关系失衡的状况,主要原因就在于过高的市场煤价使得煤电双方分歧不断扩大,导致煤电供应难以保障。

由此,报告判断,今年的重点电煤合同实际执行价格将会在2010年的基础上上调30元/吨左右。据测算,标准煤上涨25元 /吨,则会侵蚀每千瓦时电1分钱的利润空间。预计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为4.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电力需求弹性回落到1左右;煤炭消费量将超过35亿吨。如果届时电价不能得到有效疏导,火电企业的亏损面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煤电联动缘何“干打雷不下雨”

在煤炭价格突飞猛进,火电企业严 重亏损的情况下,煤电联动仿佛是火电企业目前唯一可行的“救命稻草”。虽然“药方”早已开出,但却为何一直“药未到,病未除”?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印发了 《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如果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内平均煤价比前一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即可相应调整电价。中电联也曾多次呼吁,要求尽快落实煤电联动政策。

中国能源研究会专家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尽管煤电联动办法还尚不完善,但在当前电价市场化机制缺失的情况下,煤电联动是缓解煤电矛盾、火电企业经营困难的最有效的方法。煤电联动不是解决煤电矛盾的长久之计,只有尽快形成电价市场化机制,建立煤炭价格监督体系,才是化解煤电矛盾最有效的方式。

就目前现状看,煤电矛盾在“煤价上涨—电企亏损—电价上调—煤价再上涨”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自拔。有专家分析指出,煤电联动的迷惑在于,电价 动了,煤价接着动,政府干预下的长期煤炭合同是中国解决煤电矛盾的一个手段,但当煤价进一步大幅上涨,要求煤企按照长期合同价格供煤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除了行政手段之外,法律上很难保障。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目前CPI压力很大,实行煤电价格联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煤电双方的矛盾,但实质上是将煤电双方的矛盾和经营压力转移给了其他行业,尤其是将对占电力消耗70%左右的工业领域施加更大成本压力,最终会影响到社会所有消费者,引发社会性物价上涨,增加推动通货膨胀的因素,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所以干脆将电价“堵”住。

煤炭价格“激流勇进”,煤电联动却停滞不前。火电企业不得不在“高空中的钢丝线”上艰难前行,但发电的机组决不能停转。无论是电企还是煤企,最终维护的必须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一己私利。现阶段究竟是继续实施煤电联动的政策还是推行新举措来缓解煤电矛盾,让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