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2011年进一步加强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完善工作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加强可靠性指标关键因素过程管控,深化可靠性数据分析应用,有效提升可靠性管理整体水平。
可靠性指标是衡量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发供电能力的基础性指标。可靠性管理工作是电网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提升电网运行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各级、各单位要提升整体安全水平、运行水平和服务水平,认清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提升对可靠性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加大工作力度,以建设与国际一流电网企业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指标体系为目标,强化可靠性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工作考核、评价,促进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提升。
完善工作体系
基础是前提。没有完善的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可靠性管理就失去了基础,无从施展。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工作管理办法》是实施可靠性管理的基本依据。公司各单位要着力贯彻落实公司要求,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体系、制定实施细则,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推进可靠性专业规范管理。
同时,明确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及分工,建立由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各级单位主管负责人牵头,涵盖规划、安监、生技、营销等相关部门的可靠性管理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建立涵盖公司总部、网省公司、地市、工区、班站专责的可靠性专责人管理网络,明确网络层级和人员责任,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上有人抓、下有人管的全方位可靠性管理工作格局。
此外,统筹考虑地区经济差别和电网装备水平等客观因素对各单位可靠性指标的影响,研究建立多元化、差异化管理评级体系,引导可靠性管理由指标管理向专业管理转变。
优化管理流程
标准化的可靠性工作流程,是强化可靠性专业化管理的保障。公司要求,各单位要规范可靠性管理工作流程,落实可靠性管理组织体系和管理网络中各级人员责任,确保各级人员有效参与可靠性管理全过程,建立顺畅的信息流转渠道。
继续深化可靠性数据管理。围绕数据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三性”问题,加强数据填报管理,严格执行数据填报规范,细化运行事件责任定性标准,夯实数据质量基础管理。
加大数据考核力度。依据规范的工作流程,建立各级数据审核、检查、督察工作机制,完善数据核查手段,确保可靠性基础数据和指标数据的真实、可用。
深化分析应用和评价督察
在加强可靠性管理过程中,应如何深化可靠性数据分析应用,充分发挥可靠性指标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建立可靠性指标分级、分层过程管控体系,强化指标预测和过程分析评估,通过加强停电计划综合管理、开展状态检修、推动带电作业等有效措施,加强关键环节过程管控,促进可靠性指标提升。
另一方面,深化可靠性数据指标分析,分析各类电网设备运行指标,及时发布质量分析报告和运行分析报告,围绕设备制造质量、差异化设计、设备退出等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准确反映电网运行现状和设备质量变化趋势,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服务。
第三方面,遵循“预防为主”的理念,以可靠性指标为指引,综合运用电网风险管控、状态评估、生产管理流程优化等手段,开展供电高可靠性示范区建设,努力提升电网可靠性水平。
加强可靠性管理,专业化管理评价和督察工作不可或缺。深化可靠性专业管理工作质量考核评价,要依据公司有关考核细则,从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工作深度等方面,加强对各单位可靠性日常管理工作的考核评价,促进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有效和深入开展。在继续开展可靠性管理基础研究方面,建立系统可靠性评价体系,完善输变电系统可靠性评级标准和方法,为电网风险控制提供定量分析手段和依据。同时,开展典型城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研究,以可靠性指标为引导,制定典型城市供电可靠性建设要求与标准,为相关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开展可靠性管理专项督察,要针对可靠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从各单位对新《办法》贯彻落实情况,可靠性管理组织体系、可靠性指标数据“三性”、分析及应用情况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
提升可靠性管理整体水平
整体提升可靠性管理水平,还要从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和典型经验交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培养高水平的可靠性管理队伍,要强化可靠性管理人员培训。加强电力可靠性工作管理办法培训宣贯,各级可靠性管理人员,尤其是各级主要负责人要深入掌握本次修编的基本原则、重点内容和要求,自上而下提高对可靠性管理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针对各级可靠性管理者和专业人员的不同需求,分层次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培训,确保培训效果。加强可靠性管理人员流动管理,组织对新上岗人员开展包括电网、生产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可靠性管理办法和规程、信息系统使用和管理要求等内容的岗前培训和考核。
在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开发基于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的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对电网设备寿命周期各环节的协调、控制和监督;继续完善可靠性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系统应用,进一步提升可靠性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
积极组织可靠性管理专项活动,加大各级、各单位工作交流力度,通过组织可靠性专业工作会议、典型经验现场交流会议和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公司系统可靠性管理工作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