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揭幕,但全球三大气候阵营——欧盟、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加拿大、澳洲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中国和77国集团),仍然就关键议题争论不休。表面上各国是就温室气体排放量讨价还价,但实际上却是全球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影响长远国际权力转移的问题。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将是联合国气候会议历史上出席国家代表数量和出席国家领导人数最多的会议。人类活动如何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使得气候变暖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但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总是难以达成。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联合国气候变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哥本哈根减排缔造方舟

2010-12-15 15:28 来源:慧聪论坛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揭幕,但全球三大气候阵营——欧盟、以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包括加拿大、澳洲和日本等)、发展中国家(中国和77国集团),仍然就关键议题争论不休。表面上各国是就温室气体排放量讨价还价,但实际上却是全球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的博弈,影响长远国际权力转移的问题。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将是联合国气候会议历史上出席国家代表数量和出席国家领导人数最多的会议。人类活动如何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使得气候变暖的研究一直层出不穷,但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识总是难以达成。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以来第一份实质性的协议,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

 

随着《京都议定书》实施后,以“碳减排”为目标的一系列金融交易机制发挥了有目共睹的积极作用。那么,在后京都时代,未来的碳交易机制将何去何从?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有哪些经验?就中国实际出发,有哪些借鉴?更甚于,未来中国暖通空调制冷行业及产业链条如何应对低碳排放这一严峻的发展形势? 

十一五以来,中国单位GDP能源消耗在前3年下降10.1%的基础上,2009年上半年又同比下降3.35%,国家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10%的目标有望实现。达成这一目标,将为全世界贡献15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CDM项目实施以来,中国政府已累计批准了2200多个CDM项目,其中在联合国注册640个,已签发减排量1.5亿吨。如果中国政府批准的项目都能得到实施,预计在2012年前可减少20亿吨二氧化碳。 

胡锦涛主席在上个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也提出了中国今后一段时间应对气候变化的四点目标和任务。这一切表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决心是坚定的,行动是积极的,效果是实在的。 

中国发展碳市场的目的,核心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发展权利,原则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而几个世纪以来,石油和煤炭等是工业的血液,它们转换成的电则支撑着人类的现代化生活。中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决定了我们只能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来实现减排目标。中国是碳排放大国,要想达到会议讨论目标,就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如果要控制碳排放,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必须控制使用石油和煤炭等矿物燃料,暖通行业是商用领域中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也是能源消耗较大的支柱产业,可以说是在低碳降耗问题上较为发言权的领域之一。采暖耗费的能源与带来的碳排放,空调制冷剂尤其是目前还在广泛应用的HCFCs的使用,都有足够进步空间去获得新的认知与改善。当然,除了遵从国际舞台的规则,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内暖通行业即将面临的考验,中国暖通行业逐渐跃居国际市场,国外展会也越来越多的看到本土企业的身影,面对新的更高要求的低排放量,中国暖通行业有义务有责任承担低碳排放的重任。慧聪网携手中国空调工业协会、中国制冷学会共同主办“‘减排’拯救地球谁来缔造‘方舟’”主题高峰论坛,探讨行业内发展新问题。 

本次论坛提供了一个激发创新思维、交汇不同观点、互相启迪、合作发展的平台。届时,国家发改委领导、中国制冷学会领导及专家、中国空调工业协会领导及专家、中国各大设计院设计师、工程院工程师、慧聪暖通空调制冷网领导人等都将出席本次论坛并做精彩演讲,300余家高成长企业共同参与探讨如何认识和判断暖通制冷行业的新发展趋势,如何在技术、产品、管理上解决低碳排放的实际问题。同时,会议也将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关注高成长项目。我们期望,各位领导、专家、工程师、企业人的观点碰撞能为大至行业小至企业的发展激发崭新的活力。 

发展中国家观点 

 

警告哥本哈根会议形势不乐观印度强硬拒绝绝对减排承诺 

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宣布,印度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20-25%。与中国类似,印度也公布了一个范围,并且同样采用碳强度标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我们理解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处境,对于印度根据本国国情及自身能力采取适应和适当减排的举措,我们会予以支持。 

 

    印度议会昨天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激烈辩论,主题就是印度应该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持何种立场。 

拉梅什在议会发表了长达65分钟的演讲,他强硬表态称,印度永远不会承认有约束性的绝对减排承诺,也不会同意设定碳排放顶峰年份。“有些国家一直试图让发展中国家宣布排放顶峰年份,我们不会签署这样的协议,这是不可接受的,这是两个不可谈判的立场,我们不会有任何妥协。”他强调,印度可以很灵活,但不能在基本的国家利益上让步。 

他表示,如果印度获得国际资金和技术帮助,印度将接受国际社会对于其减排努力的验证。他声称,现在是印度该展现一种可替代的增长方式的时候了。而为了保证代表性,他将带2名小学生和2名大学生前往哥本哈根。“这将展现印度为下一代做事的严肃性。” 

拉梅什还宣布了一系列具体措施:2011年12月前,所有车辆都将符合高效燃油标准,全新的绿色示范建筑,制定能源保护法案以让工业领域有能效认证等等。 

秦刚4号则表示,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中国和印度没有承担约束性减排指标的义务。中国和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相同的主张、相同的关切、相同的要求。我们都要求发达国家履行承诺,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率先大幅减排,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及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同时,中方也愿意和印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 

中国版草案周三已提交 

事实上,印度的强硬态度也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声音。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大国拒绝了丹麦草案所提出的在2050年把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至一半的要求。目前发展中国家仍然在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发展权利而做出努力,并要求富国在制定全球减排目标前做出更大的努力减少排放。 

上周,会议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南非首席气候问题谈判代表阿尔夫·威尔斯表示:“我们不能同意在2050年将排放量减少一半,因为这意味着剩下的份额将由发展中国家来完成。”他还明确表示,如果工业化国家继续增加他们的碳排放量,那么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会改变目前的温和立场。 

据一位研究该文件内容的欧洲外交官透露,丹麦提出的气候问题草案中为新兴国家划出了“红线”。他表示,新兴国家不能接受的底线是,全球在2020年达到碳排放顶峰,并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0%排放量。此外发展中国家还指出,发达国家应该为他们两百年的工业化时期和大量使用矿物燃料负责。 

据悉,由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制定的草案已在周三提交给联合国。 

秦刚称,中国、印度、南非、巴西这几个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相同的处境、相同的立场和相同的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履行各自的责任,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履行承诺,承担中期减排限制性指标,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及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 

他指出,哥本哈根会议能否成功,在于能不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能不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能不能坚持“巴厘路线图”,推动公约全面、有效、可持续的实施。如果背离上述原则,迟迟不履行承诺,那么哥本哈根会议形势不容乐观。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为期两周的气候峰会首要目的是达成一份接续《京都议定书》的新协议,制定2012年以后的减排目标。三大阵营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核心问题上,包括减排目标、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多少援助,至于应否继续坚持《京都议定书》,亦是另一要点。 

 

欧盟缺诚意美日仅摆姿态 

欧盟自视为应对气候变化领导者,在节能减排主张及实行方面一直积极抢占“制高点”,强调美国应承担减排责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与欧盟有密切关系。但金融危机后,欧盟态度转趋消极,在资金和技术转让问题上尤其缺乏诚意。 

美国等伞形集团国家立场类似,即中期减排目标低,且以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为前提条件。原先最不积极的美国在总统奥巴马上台后态度有所转变,但实际上却是“高姿态、低承诺”,仍然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亦较其他国家低得多。日本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5%,但尚未阐明如何实现目标,且分析认为该国减排空间有限。 

专家警告,根据当前各国提出的减排目标,全球暖化速度将远高于峰会所设置的摄氏2度上限。德国表示,假如无法紧守2度上限,峰会将等同失败。 

中印等77国促《京都议定书》继续有效 

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77国集团上月底在北京就峰会关键议题达成共识,坚持《京都议定书》继续有效,要求发达国家承担第二承诺期减排指标,并提出峰会成果应涵盖长期合作、缓冲、资金和技术转让等内容,并应考虑落后国家、岛屿国和非洲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特殊需求。 

峰会发起人德博埃在会议前夕表示:“我相信(峰会)将成为应对气候转变的历史转折点。”但评论认为,假如三大气候阵营未能调解分歧,全球民众只会在今次峰会中见证历史再次停滞。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