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结构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村配电网,突出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特点,保障安全、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服务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是永城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落实国家电网“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三新战略,建设新农村电气化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永城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多项措施,以建设数字化配网、实行信息化管理为手段,遵循“结构紧凑型、设备无油化、控制智能化、节约环保型”的原则,通过大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使农村配电网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信息化步伐全

首页 > 农电 > 报道 > 正文

永城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纪实

2010-10-19 17:00 来源:河南省永城市供电公司 作者: 刘亚勇、任申
      建设“结构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村配电网,突出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特点,保障安全、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服务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是永城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落实国家电网“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三新战略,建设新农村电气化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永城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多方筹措资金,采取多项措施,以建设数字化配网、实行信息化管理为手段,遵循“结构紧凑型、设备无油化、控制智能化、节约环保型”的原则,通过大力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使农村配电网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信息化步伐全面加快,配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走出了一条具有永城特色的新农村电气化之路,为服务农业、农民、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

一、立足电网现状,结合十一五规划,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农村配电网络
近几年随着国家农网资金的不断投入,永城农村配电网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村用电企业不断增多和农村家用电器得到了普及,永城电网也逐渐暴露出电网布局不合理、设施陈旧、供电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为落实“三新”战略,服务新农村建设,解决电网实际问题,永城公司以解决供电难题为出发点,仔细分析存在问题,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验收标准和典型供电模式的要求,并结合该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永城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并设计了《永城市新农村建设工程设计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建筑物布局不同,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在台区建设方面分别采用了箱式变、配电房式、台架式,高低压线路采用电缆入地、架空绝缘导线、架空裸导线,对配电台区实行远程抄表系统,在城区居民小区试点小区集抄系统。工程设计标准适度超前,确保已实施的工程能满足当地五年以上的经济发展要求,避免重复建设现象发生。

二、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农村配电网络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自2006年以来,永城公司在大力推行新农村电气化改造的工作,通过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将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于配网改造与建设中,从而不断提高了电网的智能化程度。

--自动化方面:

首先积极实施变电站无油化和主变有载改造工作,10千伏及以上开关、CT、PT均实现无油化,主变实现有载调压。同时成立操作队,进行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变电站实现远程全部实现“四遥”功能,无人值班,部分变电站达到了“五遥”功能。其次是大力推广10千伏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解决农村电网负荷波动较大,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很不稳定,通过自动投退电容器的容量的办法对负荷波动进行实时动态的调整,实现经济运行。三是新上多项自动检测校验仪器如全自动电能校验仪、现场电能校验仪、互感器校验仪,配置绝缘工器具实验仪、变压器油化验仪,拉力试验仪、冲击试验仪等设施,并建设安全工器具实验室等,实现对公司生产设备的的有效检测管理。四是根据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建设原则,应用35千伏紧凑型变电站技术,积极推动新农村变电站向小型化、智能化发展。五是公司各35千伏变电站安装投运微机防误闭锁操作系统。微机防误闭操作包括防误闭锁与操作票专家,具有防误闭锁和倒闸操作票智能生成功能,该系统投用后,能强制运行人员按照既定的安全操作程序对电气设备进行操作,实现“五防”操作要求。同时在开操作票方面更规范、准确、快速,同时也杜绝了误操作现象的发生。

--数字化方面:
首先是在全面实行专用数字微波通道的基础上,通过自建和租用光纤相结合的办法,实现调度通讯双通道互为备用通讯模式,实现了可靠调度。其次是在120个大用户、55个变台安装负荷终端,安装用户负荷管理主站系统,远程监控大用户及重要用户用电情况。并在城区居民小区实施了远程GPRS集抄系统,,初步解决了人为估抄、漏超、错抄等现象,提高了需求侧管理水平,使其变得及时、准确、有效在线检测客户用电数据,实现了有序供电。同时减轻了职工的工作量,拓展了服务区域和服务内容,建立了全方位、高效率、规范化的服务管理体系,加快了服务节奏、简化了工作流程,极大的方便广大电力客户。第三是为全面提升公司数字化程度,积极实施县调自动化升级改造,全面依托公司光纤网络,全面升级了主站系统,增强了对电网的实时监控、故障处理、负荷预测的能力,促进了电网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信息化方面:
首先是整合了公司信息系统。将营销MIS、办公自动化、生产MIS、物资管理、95598服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统一整合到一个平台运行,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依托这一平台,建成了网络视频培训系统,在主会场配置视频会议终端设备,实现了主会场与各供电所分会场的互联,大大降低了职工培训成本。其次是为减轻各级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更好保障永城电网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公司结合实际投运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投运,让管理人员全面、及时了解全网的生产状况,给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服务,为公司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善、稳定可靠的应用平台。第三是对营销MIS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按照不同岗位、不同权限实施统一管理。采用流程化手段,通过公司制定的各项业务流程,建立合理的处理机制,保证公司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对客户的服务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使每个客户的服务要求在公司内部处理的过程中实现可控、可查、可追溯,使公司营销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第四是全面应用农网线损一体化在线分析与管理系统,通过强大的专业在线综合分析来判定网络结构的变化、线路经济运行、无功优化等因素对线损的影响程度,可以对农村电网进行电网结构分析、电网经济技术分析、电网经济运行分析、电力营销与线损分析、线损管理模式分析、线损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经过两年的应用,公司高低压综合线损率同比分别下降个0.53和0.97个百分点,增加效益173万元,取得了良了的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的规划,突出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特点,助推了“结构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新型农村电网的建设,使永城电网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逐步提高。高压线损率由4.21%降至3.68%,低压综合线损率由原来的8.13%降至7.16%以下,供电可靠性达到99.81%,电压合格率达到97.68%。现在农村电压稳了,电灯亮了,各种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入农村居民的家中,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让我市农村居民的生活过得更加舒适。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到“十一五”末,我市将顺利完6个“新农村电气化乡”和50个“新农村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为我市“三农”工作提供安全、经济、可靠的电力保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作者: 刘亚勇、任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