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樟木头填埋气发电项目正式试运行。该项目利用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发电,从而达到减少填埋气向大气中直接排放,降低污染的目的。项目投入运行后,年均减排量二氧化碳6万吨,年发电量为600万度,可供两千多户居民用一年。
樟木头镇生活垃圾填埋场于1993年启用,目前已填埋面积约7万平方米。填埋场产生了大量的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被称为垃圾填埋气。这些气体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火灾隐患。同时这些气体也是一种可回收利用的能源,可以用来发电。
广东新科迪环保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黄家欢:“甲烷分子数是CH4,它在空气中跟氧气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它是属于一种清洁能源,就是说它燃烧是完全没有污染的。”
9月初,樟木头生活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综合治理工程启动建设,该项目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垃圾山表层已经覆盖了一层一米左右的泥土,有效地阻隔异味。有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械,把输气管打入地下,有部分输气管已经接好并且将填埋气体输送到处理中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并点火试运行,将有效地解决两大问题。
广东新科迪环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孙五梅:“通过我们这个项目,把气体回收了再循环利用。那这个渗滤液我们又通过从低位把它收集起来泵回填埋场自净循环,所以空气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然后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全部工程将争取在明年一季度全面竣工,实现并网发电,年发电量600万度,节省标准煤2500吨,同时实现二氧化碳减排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