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这些年的公众记忆里,国企似乎从来只有涨薪而没有过降薪。久而久之,涨薪再正常不过,降薪反倒非常不正常。近期国家电网降薪新闻一出就马上引起轰动,国网到底降没降薪、降了多少薪?媒体屡次求证未得定论。但可以料想的是,国网即使真的降薪,舆论也不会同声认可,因为一次降薪难言撼动垄断国企不合理的薪酬制度。 【舆情传播】     媒体报道日变化趋势图   (单位:篇数来源: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   报道披露国家电网降薪内幕 知情人称此举为缓解舆论压力   8 月20日,经济观察网刊发独家报道《缩小内部差距国家电网公司主动降薪》称,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国家电网降薪风波舆情报告出炉 直指国家分配体制弊端

2010-09-06 15:03 来源:正义网舆情工作室 
核心提示:在这些年的公众记忆里,国企似乎从来只有涨薪而没有过降薪。久而久之,涨薪再正常不过,降薪反倒非常不正常。近期国家电网降薪新闻一出就马上引起轰动,国网到底降没降薪、降了多少薪?媒体屡次求证未得定论。但可以料想的是,国网即使真的降薪,舆论也不会同声认可,因为一次降薪难言撼动垄断国企不合理的薪酬制度。

【舆情传播】  

  媒体报道日变化趋势图

  (单位:篇数来源:正义网舆情监测系统)

  报道披露国家电网降薪内幕 知情人称此举为缓解舆论压力

  8 20日,经济观察网刊发独家报道《缩小内部差距国家电网公司主动降薪》称,从今年5 月份开始,国家电网内掀起一波降薪潮。据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实行年薪制的员工都在降薪的范围之内,且各家公司降薪的比例自主确定,最高整体下降30%甚至更多。从目的上看,国网此次降薪与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并不大,更主要是为了缩小国家电网内部收入差距。长期以来只听涨声未闻降的国企终于主动降薪的消息迅速聚集了网民的关注,网易有3265 人参与评论,跟贴253 条,腾讯跟帖数也有462 条。此时网民观点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认为国网员工奖金远高于基本工资,降工资对他们收入不会有实质性损害。二是有国网内员工指称高工资的只是领导,降薪也应该从他们入手。

  随后,《经济观察报》又以《国网降薪记》为题刊登了上述报道的完整版,透露了此次降薪的更多细节,一位接近国家电网的人士称,近来外界对垄断行业的议论过多,此举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缓解舆论的压力。还有一位国网下二级单位的员工用实际数据验证了网友的猜测,即奖金远超基本工资,他表示只要绩效奖和福利没变就没什么。他的这一言论不但被部分转载媒体解读为“降工资无所谓绩效奖福利并没变”置于标题中,还再度成为网友批判的众矢之的。这一阶段的媒体转载并不多,8 20日有21 篇,8 22日有15 篇,转载的新闻源自《经济观察报》和其网站的两篇报道。

  媒体轮番求证降薪真相 官方回应暧昧不清被指作秀

  8 23日上午,《新京报》刊文《国家电网未证实大规模降薪》称国家电网内部人士并未证实国网降薪说。但到了下午14 2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新闻》节目称,记者向国家电网相关人士证实,减薪确有此事,最高幅度达整体的50%。一场关于国家电网到底有没有降薪的媒体爆料战就此拉开。8 24日,《新京报》再度发文《国家电网公司员工称薪酬下降》称有北京公司和国网总部员工称遭遇降薪情况,最高下降幅度达7成,但国家电网相关负责人并未证实。刊发类似报道的还有同日的《每日经济新闻》和25日的香港《文汇报》。而24 日《第一财经日报》和25 日《新闻晨报》则分别称,基层职工和国家电网相关人士证实确实实行降薪。最后,人民日报社主管的《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国家电网不否认降薪亏损或为降薪主因》为此次争论定下“不否认”的最终论调。

  这段说不上长的爆料战也推动相关报道在这几日的激增:23 日,有关国家电网降薪的相关报道达156 篇,中广网和《新京报》的文章均获得大量转载;24 日,相关报道数量继续攀升,达257 篇,其中《新京报》和《第一财经日报》被转载的次数最多。25 日,随着媒体评论的出现,舆情热度攀升至顶峰的326 篇。降薪还是没降,官方的说法暧昧不清,媒体对此一笑而过,认为这种含糊其辞的降薪难保不是屈从于舆论压力的一场秀。当然更多媒体评论的着眼点在于如何科学制定垄断央企的薪酬。对此,媒体公认的解决方法是引入竞争机制,将薪酬放在一个可以对比的市场中进行确定。另有媒体思索,国网降薪能成为新闻背后深层原因就是其薪酬上的垄断专行导致不满累积。

  舆情发酵至此,网民的评论热情也被引致最高点。新浪和网易分别有6797 42153 人参与评论,四大门户网站腾讯、新浪、网易、搜狐的留言量分别为692513052440599 条,凤凰网各篇转载新闻下的留言也总计达499 条。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媒体在报道时提到了国家电网2009 年亏损23.4 亿,这种巨额亏损与高于平均水平数倍的工资的对比,使得网民中出现两种新论调,公平在这种对比下遁形及亏损降薪为电费涨价埋下伏笔。

  国资委发文调查央企职工薪酬 舆论关注向收入分配改革延展

  此后几日,相关评论逐渐减少,电力行业网站北极星电力网成为报道主力。但央企降薪的新闻放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和央企工资实施“双控”改革的大背景下,难免被媒体赋予更深重的含义。

  8 26日,国资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张贴了于8 17日下发的《关于做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职工薪酬调查工作的通知》。这则通知回应了此前媒体报道国网内部人士“国资委在限制垄断央企薪酬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薪酬的下降确实将会成为趋势”的说法。《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报道就将这一话题引向更深的层次。该报26 日刊文《网民认为收缴央企红利有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称,央企降薪的举动引发网民对央企上缴红利的讨论,进而对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思考,网友认为,央企凭借特权使用国有资源创造利润,那么给国家上缴红利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而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可从收缴央企红利入手。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苏振华则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于如何平衡利益关系。而平衡利益关系,实现途径之一是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呼吁形成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他将国家电网降薪看作这一机制发挥作用的实例。

【媒体观点】

  不调薪酬结构降薪也无意义

  《重庆时报》刊文《电网“闭门降薪”徒具围观价值》称,各式各样的奖金收入、电力职所参股的公司分红收入以及部分职工的灰色收入,曾是构成电力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如果这些收入得不到有效规范,表面上的工资收入下降得再多,遏制垄断高薪和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也只能无能为力。总体而言,在央企平均工资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情境下,如果这些高工资和高福利体现的不是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而是企业的垄断程度,整个薪酬构成也不够合理、透明,那么此次国家电网“闭门降薪”也就徒具围观价值。

  未经确认的降薪可视为忽悠

  《每日新华电讯》刊文《国家电网降薪近7 成恐怕只是一个传说》称,既然官方不予确认,其大忽悠的马脚已初露端倪。记得国家房地产调控“组合拳”出台不久,很快就有报道说某地房价降了多少多少,可事实情形如何呢?不过是商家在玩苦肉计,试图干扰调控政策的落实而已!国网降薪会不会跟房地产商应对楼市的“绝招”如出一辙,笔者不敢妄加断言,但其中发出的令人玩味的信号却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和广大民众的警惕。

  《上海金融报》刊文《“国家电网降薪”或为自导自演》称,既然高薪已经是国家电网这类垄断行业的既得利益,人家当然不可能轻言放弃。国家电网降薪究竟有多大诚意,显然要打上个问号。而当缓解舆论压力成为此番降薪的初衷时,国家电网的降薪与其说是来自主动自觉,毋宁说是摆出个“降薪”的姿势暂时掩人耳目罢了。等到舆论压力消解之后,谁能保证人家明天不会变本加厉地说涨就涨呢?指望垄断高薪通过内部降薪的方式,其实多少有些“与虎谋皮”的味道,最终演绎成一场“降薪秀”,倒是概率更大。

  国企理应将薪金透明化

  浙江在线刊文《电网员工收入不应是“商业机密”》称,垄断企业高收入,高福利一直以来倍受公众诟病,可是有增无减,甚至越演越烈,其症结就在于,不公开不透明。电网是国有企业,说大一点是全体国民共有,其内部的任何一分子,只有使用管理的权利,没有直接享受的权利,其内部的成本、工资收入、福利待遇都必须接受国民的监督,把其当作商业机密其实就是逃避监督。因而,要弄清楚电网内部收入是真降还是假降,其下降的数量是多大,只能是由有关部门介入,解开其机密,如此才有说服力,才便于监督控制,不然,又是一场虚张声势。

  引入竞争机制合理制定薪酬

  《上海证券报》刊文《没有市场充分博弈央企薪酬难言合理》称,主动降薪“高姿态”,并未赢得舆论的喝彩和公众的赞誉,却再次引发业界对央企薪酬制度的思考。客观而言,央企因行业垄断因素而形成的业绩模糊了考核评价,具体收益究竟多大程度是源自于行政垄断所赐、又有多少因素是源于高管自身勤勉和员工工作态度,尚难有定论,更遑论薪酬调降标准的定夺了。在垄断行业并非完全受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考验,无法经由市场调节自发形成合理的利润率的前提下,熨平垄断央企与普通企业员工之间的薪酬落差,关键还在全面引入市场化的竞争机制,通过供求双方的博弈自发形成各行业的合理利润率,继而规范各级员工的收入待遇。只有卸下央企手中的“特权”并将其置之于市场竞争机制之中,才可能真正形成央企薪酬水平的客观检验标准。

  国企降薪怎成新闻?

  《成都商报》刊文《亏损降薪怎会成新闻》称,国企既然也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当然并非只能暴富,而同样也该能够承受亏损,这只是一个基本常识。然而,基于国企垄断身份,国企利润大增之时从来不提“政策性暴利”,而只当全是经营有方之功;相反,一旦出现亏损,却又很少被归结到经营不善之类原因,而往往均被界定为“政策性亏损”。于是,扭亏为盈之法往往都是两个:左手向公众要涨价,右手向中央要政策。与之相对的是,国企职工工资较之社会平均水平高出很多的事实,从来皆被罔顾和无视。若非国企,一家企业因为亏损而宣布减薪实在太正常不过;可是轮到国企身上,却马上变成了轰动新闻,这里面的云泥对比,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相比于被过度阐释的所谓“国企减薪示范效应”,公众真正能够从中窥见的,其实应该是国企与民企在“自负盈亏”上的双重标准。

【网民观点】  

  网民观点分布(抽样贴数:54条)

  福利高降工资影响不了总收入(30%

  搜狐社区网友“几世轮回”:又来忽悠我们了!谁不知道这些单位是工资低,福利高,老是拿那点儿工资来糊弄我们!

  腾讯福州市网友“深蓝”:聪明!这边工资降下来,那边福利提上去,明降暗升,不但少交了所得税,还能稍微平息舆论压力。

  新浪贵州省黔南市网友“黔宝牛”:30%,指的是降什么,是降收入还是降工资?他们的工资并不高,降30%也没多大影响,关键是奖金、福利等太高了。

  亏损了还拿高薪有损公平(20%

  腾讯南昌市网友“被遗忘的爱”:“据国资委上周末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家电网2009 年亏损23.4 亿。”不知道这亏损的部分是怎么来的,如果是有财政补贴,那每年电网的人还能分红,拿奖金,这还不是完全在愚弄百姓?

  网易江西赣州网友(ip218.87.*.*):电力公司向国家年年报亏损,而电力公司的正式员工却富的流油,电力公司也不倒闭裁员,真是怪事。

  腾讯商丘市网友“执着”:亏损30 多亿还在发高工资、高福利、高奖金,真是无耻啊!

  降薪不分级别受损的只有一线(19%

  腾讯武汉市网友“奔奔”:降到最后还是降一线员工的,领导的只会意思一下,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上面好政策,下面好对策,然后老百姓遭殃!

  腾讯重庆市网友“Norlea”:降薪也该分个等级,电网一线工人为了确保大家的用电,是多么的辛苦,他们是冒生命的危险工作的。本来工资就不高,还要降薪,简直太无语了!应该给那些领导降薪,他们才是好吃懒做,拿着高薪!

  垄断而来的高薪理所当降(17%

  凤凰网手机用户:早就应该降了,天天什么活不干,还拿那么多工资。

  搜狐社区网友“正方观点”:央企的工资:基本工资应该走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奖金这一块儿应该走事业单位的职称工资,结合社会平均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国家机关事业的工资标准量化,这样下来真正该拿核心技术水平高工资的人没几个。央企的薪资不是该不该改,也不是怎么改,而是亟待改革。要不然等他们积累起了更多并不公平的资源的时候,再改挫伤的是后来进入央企准备好好效力的年轻人的热情。

  亏损、降薪均为涨电价埋伏笔(15%

  搜狐社区网友“liuyxnjaa”:说国家电网巨亏,是不是又想找借口涨电价啊?降薪也许只是个秀,转移公众视线,减少大家的怨言,具体什么样,恐怕非电网公司人员是不会知道的吧。

  网易山东济南网友(IP60.217.*.*):这是一个阴谋,是电力公司又一次玩策略忽悠国家了,大家等着电价调整吧。

【背景解读】

  有关收入分配差距的争议向来有之,而央企由垄断所带来的高薪酬是最为社会各界所诟病的一点。为规正这种现状,中央年内动作频繁。今年两会上,收入分配改革第一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制定垄断行业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差距管理办法,并使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管理与实现的利润基本脱钩。正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负责起草修订的《工资条例》的核心内容也是“一低一高”,即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机制和垄断企业尤其是高管工资的限制。而从主管单位这方看,2009 底国资委宣布对50 余家央企启动薪酬制度改革,实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试点。近期下发的《关于做好国资委系统监管企业职工薪酬调查工作的通知》也可看作最新动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移动年初传出“薪酬连降5 年,每年递减10%”的新闻。但不论是中移动连降5 年薪酬还是本次国网大规模降薪,都存在降薪分级、明降暗补等语焉不详之处。对此,近期因发布收入报告而引发巨大争议的学者王小鲁表示:“说垄断行业的工资高也未必准确,而且情况各有不同。有些企业平均收入高,但是多数普通员工工资并不高,主要是一些高管的工资很高,拉升了平均工资。实际上,垄断性行业工资以外的收入往往超过工资收入,甚至是几倍,所以单纯调整工资意义不大。如果是经营得好导致良好的经济效益,工资高一些是正常的。但要把经营性收入和资源性收入、垄断性收入区分开来。重点解决工资以外的灰色收入问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