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河北省张北县,只见一片片风电场矩阵镶嵌在灰黄的荒原里,延绵数十公里;一座座银白色的风力发电机拔地而起,巨大的桨状叶片此起彼伏地缓缓转动着。
如此壮观的景象,是否印证了外界关于我国风电建设速度过快过猛、风机产能过剩的说法?现实情况到底如何,记者走访了业内的企业和专家。
我国风电产能并不过剩
“目前,我国同时满足风力和电网配套需求的风电资源已基本被利用,但大都处于开发建设期。”中节能风力发电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书升说,像张北地区,风电潜力可达600万千瓦以上,甘肃的“风电走廊”风电潜力可达1000万千瓦以上,而目前两地风机容量分别只有几十万千瓦。德国风电已占总发电量的3%,丹麦风电已超过总发电量的10%,我国风电占全部发电量连1%都不到,谈何“过剩”?
“风电作为绿色能源,不存在过剩的问题;如果说过剩,那是指一些建好的风电场由于发电上不了网,不能正常运营,显得‘过剩’了!”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战略管理部业务经理迟全虎说,在我国,电网输配电系统建设滞后,影响风电场并网发电是公认的事实,正是这样的现实,造成了“过剩”假相。
当然,不可否认,一些地方不顾自身条件片面追求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一些风电开发商为了争取绿色电力配额而“跑马圈地”,一些新进入的风机生产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无序竞争,由此导致我国风电发展出现了“局部过热”现象。
针对目前人们所说的风机产能过剩,迟全虎认为,风机产能过剩应该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实际上,不少风电场一上马就需要上百台的风机,国内风机企业在技术、产能方面可满足需求的并不多。“更何况,某些小风机厂提供的风机设备属于东拼西凑的杂牌产品,影响使用寿命和稳定性,谁愿买?谁敢用?”
迟全虎介绍,目前为我国多数风电场生产风机的几家大公司仅可满足600万千瓦时的装机容量,其余70多家风机生产企业的规模化供应能力有限,多是几台、十几台的供货能力。保守估算,目前我国每年新增风电发电量约为800万千瓦时,两相对照,按目前的情况看,不仅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还可能出现高品质有规模的风机供应商的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