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江苏省电力公司成功实现了供电可靠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注册基础数据由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导入,保证了数据来源的一致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基础数据录入时的大量重复劳动,极大地减轻了基层录入人员的负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前,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国家电网公司旧版供电可靠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我省普遍应用的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互相独立,导致了基层人员必须同时维护两套系统。而全省10千伏和20千伏配电网规模巨大,网络复杂,设备众多,堪称“海量数据”。为此,省公司生技部于2006年组织开发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构建数据模型阶段就兼顾到实现与用户供电可靠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实现数据高度共享,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电力管理系统平台。
今年2月,国家电网公司开始推广WEB版供电可靠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省公司生技部当即与该系统的开发单位取得联系,组织苏源信息公司软件开发人员和基层供电公司业务人员密切配合,讨论业务需求和数据规范,制定了适合江苏省实际的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系统的接口规范标准,合作开发了两套系统的接口程序,并组织基层人员培训,保证了接口程序的顺利应用。
通过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全省已实现了通过用户供电可靠性系统接口与配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集成,完成了45.4476万个用户、47.0591万台变压器、16197条/178036.41千米中压线路和16万多台开关设备等基础数据的转换、核实和上报工作。(来源:江苏省电力公司 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