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布雷顿循环的ptes系统通常要求在超过500 ℃的高温条件下运行,对压缩机、储热材料和绝热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而其大规模应用面临显著挑战。...相比之下,基于orc的ptes系统是由热泵(heat pump, hp)循环、储热系统和orc组成,通常在250 ℃以下运行,对压缩机、储热材料和绝热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为宽松,提高了其应用的可行性
装置采用的炭基储热材料以集团公司独有的煤液化沥青为原料,通过低碳院自主开发的配方与制造工艺技术,成功突破了镁砖等现有储热材料的传热性能局限,将热导率提升7倍至70瓦/米·开尔文,是目前工业应用中固体储热材料的最高水平
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由低碳院、化工公司、榆林化工、科环集团龙源环保、国能智深等联合攻关,旨在解决“不稳定不连续的新能源与要求安全稳定连续运行的煤化工装置”的匹配难题,通过利用国家能源集团自主研发的炭基高温储热材料
为此,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联合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组成攻关团队,发挥“产-学-研-用”全链条研发优势,突破了高温复合相变储热材料批量制备、大容量高温相变储热的冷/热/汽多能联供控制等关键技术
合成技术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使材料能够实现工商业的规模、整体产业具体的应用,进而提高储热材料的储热密度,以及安全性能、稳定性、使用寿命。...换热技术是通过物理复配和化学改性解决材料的导热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热能转化率。针对相变材料做的储热,应用到供暖或者蒸汽类相关的场景,热能转化率能够达到 92%。
对标国内外能源资源利用先进水平,加强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熔盐储热材料、智能电网、储能、制氢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在重点行业开展能效“领跑者”行动,支持重点用能工业企业,对重点工艺流程、用能设备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升级
研究方向包括高效储热材料及储热系统优化技术、高效制氢及新型储氢技术、燃料电池电堆与系统开发及集成技术、储能和氢能材料及装备高精度检测技术以及能源高效转化装置研发等,致力于突破储能和氢能高效利用的技术瓶颈
移动储能供热,是利用装有储热材料罐体的车辆,将热量从热源生产者运送至距离较远的热能消费者,解决了供热管网建设周期长、成本高、覆盖半径短的问题。
项目在格尔木市建成年产10万吨的熔盐生产线,在德令哈市建成年产10万吨的多元熔盐储热材料复配生产线,申请国际发明专利3件、国家发明专利25件,制定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7项、企业标准3项、...项目构建了贯穿熔盐研发及生产、性能检测及工程化验证、光热电站运行及并网发电的产学研链条,执行期内累计销售额达3.4亿元,为基于盐湖资源的熔盐储热材料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全省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发展储能材料与器件测试分析和模拟仿真,重点包括变速抽水蓄能技术、大规模新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化学储电等新材料制备技术及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 相变储热材料与高温储热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等,
针对储热材料的性能提升,本文对构建复合型储热材料的配方研究、材料特性的微观模拟研究,及其相关的制备技术进行了总结。...1 储热材料的研究进展1.1 储热材料的配方研究1.1.1 显热储热显热储热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热方式之一。显热储热按照材料的物态可分为固态和液态。
发展储能材料与器件测试分析和模拟仿真,重点包括变速抽水蓄能技术、大规模新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化学储电等新材料制备技术及高温超导磁储能技术、相变储热材料与高温储热技术、储能系统集成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等,研发推广液流电池
《蓝皮书》提出:我国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的主要特点是以易于获得、安全且丰富的原材料为出发点和起点,如钢铁、水泥、超白玻璃、高温吸热及传储热材料(导热油、熔融盐)、保温材料等,带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核心装备的发展
加强风电、光 伏发电、光热发电、熔盐储热材料、智能电网、储能、制氢等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推进多种能源互补协调运行。鼓励在金昌等地建设绿氢产业示范 园,打造风光氢储一体化能源供给中心。原文如下:
同时,玉门还将大力发展风光电平价上网项目及风光热储能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在光热发电领域将重点引进光热超白玻璃、吸热材料、储热材料、聚光器、储热器等子类产业链;在风电运营维护领域将重点引进树脂、增强纤维、夹层材料
事实上,低碳院目前也正研发最新的储热材料,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光热这一领域仍面临着尚未规模化、产业链不成熟的瓶颈,要进行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卫昶称。...卫昶提到,储能不仅仅是储电这一种形式,储热、储氢等领域都是亟待开发的“新星”。
事实上,低碳院目前也正研发最新的储热材料,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但光热这一领域仍面临着尚未规模化、产业链不成熟的瓶颈,要进行大规模推广尚需时日。”卫昶称。...卫昶提到,储能不仅仅是储电这一种形式,储热、储氢等领域都是亟待开发的“新星”。
我们曾在青藏铁路一个车站做的项目,蓄热供暖我们采用了相变储热和固体的储热材料,还有锅炉的。多站合一主要用在充电站上,把充电站、光伏电站和数据中心站退役电池回收站,多站融合在一起,应用推广意义较大。
在最近的《科学进展》报告中,中村喜孝和日本化学,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长期储热材料,可以吸收38摄氏度(311 k)至67摄氏度的温暖温度下的热能。 c(340 k)。...他们注意到材料的热吸收在67摄氏度处有一个吸收峰,并观察到重复的压力和热诱导的相变。在从β相转变为λ相的过程中,储热温度从先前记录的温度显着降低 在目前的工作中,温度范围为197摄氏度至67摄氏度。
在新材料方面,要重点支持开展基于盐湖资源的特色新材料、先进晶体、钛及钛合金材料、铝基材料、镁基功能材料、镁系化工材料及建筑材料、相变储热材料、储能材料、碳纤维等研究。
其中,聚光器、吸热器、传储热材料器件和各种换热器的企业相对较多,总数超过170家。
其中,聚光器、吸热器、传储热材料器件和各种换热器的企业相对较多,总数超过170家。
中高温相变储热材料储热密度大,有利于设备的紧凑和微型化,但是相变材料的腐蚀性、与结构材料的兼容性、稳定性、循环使用寿命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商业化道路需要探索。
③光热效率75%,集热温度250℃,储热材料储热密度>400kj/kg(280-650℃);7500次冷热循环后,储热密度衰减<3%;储热装置储热效率>95%,储热温度>650℃,储热材料导热系数>2w
(来源:微信公众号“chplaza清洁供热平台” id:chplaza)除了常见的镁砖类储热材料外,海外部分厂商还创新性地利用混凝土、岩石、砂砾等材料储热,并取得了一些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