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6日晚,韩国国家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发生锂电池爆炸起火重大事故,共导致647个国家政务系统中断,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随后,韩国总理金民锡和韩国总统李在明分别为此事致歉。当前,锂电储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锂电池 > 企业 > 正文

超600个政府系统瘫痪,总统亲自道歉!锂电池爆炸“烤”问储能“真”安全

2025-09-30 09:45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网 作者: 清稚

当地时间9月26日晚,韩国国家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发生锂电池爆炸起火重大事故,共导致647个国家政务系统中断,给社会带来极大负面影响。随后,韩国总理金民锡和韩国总统李在明分别为此事致歉。

当前,锂电储能占新型储能应用超过95%,以锂电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正在成为新能源更高比例增长的关键支撑。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的安全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而韩国这一事故无疑为我们敲响警钟:必须重新审视储能安全风险与评价标准!

01

136号文后,储能面临三大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发生储能火灾事故167起。而自136号文发布后,储能正从“规模扩张”走向“价值应用”,新时期的储能安全正面临三大全新挑战。

01

价格战背后——减配埋隐患

当前储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可能采取恶性低价竞争策略,这必然导致储能系统内部的减料减配,继而为储能行业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尤其在过去强制配储要求下,部分新能源项目可能采用了劣质储能产品,未来不仅无法有效响应电网调度需求、更无法提供调频黑启动等关键功能支撑。而若采用劣质、一致性差的电池,储能系统在高频次循环应用中还会出现容量衰减加速的问题,其使用寿命也将较标注参数大打折扣。更严重的,部分老旧储能电站可能存在BMS算法落后,或热管理系统、防火系统设计不足等问题,长期运行将出现散热效率大幅下降、或无法及时预警热失控风险,火灾隐患大幅提升。

02

盲目追求大容量或带来安全风险

当下,储能电芯、储能系统走向更大容量是行业发展趋势。提升单位体积的容量密度,可以有助于降低储能成本,并提高储能管理和运维的效率。但“大容量”的设计需要循序渐进,谨防盲目追求“大”而带来安全风险。

大电芯不仅仅是容量和尺寸的改变,更将带来电池内部动力学、界面稳定性及温度分布的显著变化。当前,500Ah+电芯通过从材料结构等底层设计改善,已呈现出下一代电芯全面安全、性能优势。但“大跃进”式的追求大容量大尺寸,可能造成电池内阻增大或电解液浸润不良、进而影响电池寿命,尤其是设计不善会令电芯内部温升更明显,增大热失控风险。

03

储能20年寿命带来全生命周期安全挑战

当前,储能市场应用端普遍承诺15-20年的使用寿命,然而实际运行中往往在3-5年后就大面积退役。

随着风储、光储同寿逐步落地,储能的长寿命化已成重要趋势,但如何保证储能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此次韩国锂电池爆炸事件正是一个例证。涉事LG锂电池其实已运行十二年,但它更进一步表明:储能的安全需要经历更长时间尺度的考验。

02

系统安全、实证安全推动储能实现“真安全”

随着“136 号文”吹响储能“价值时代”的号角,电力现货市场也在推动储能发挥价格调节作用,助力其走向市场化运营。但在释放“高价值”之前,储能产品首先需跨越“安全品质”这道鸿沟。

究竟如何判断储能产品的安全可靠?首先应该明确,储能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通过单一产品的短期测试即可验证。

储能的安全管理理念,应该贯穿材料选型、电芯设计、生产制造到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任何短期主义的设计缺陷或运维疏漏,都可能在多年后引发安全事故,这也尤其考验企业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制造实力。

回归储能安全本质,储能电芯安全应该是基石。当前储能领域新国标GB/T 36276及GB 44240等已经明确了储能产品要通过针刺挤压等暴力测试安全要求。但其实对于储能应用端来讲,这些是进入市场的门槛,行业需要不断追求更高标准。其中以宁德时代314Ah、587Ah等电芯为例,在各类安全、性能测试中的表现,都已远超国家标准。

而造成储能产品安全隐患的另一重要因素,产生于制造端的不一致性。作为行业内的最高水平,宁德时代已将电芯的安全失效率降至PPB级别,即十亿分之一。

当然,储能产品更需要通过长周期运行证明其安全可靠。当前风光项目普遍要求设计寿命25年,而国内储能爆发仅过去5年,绝大部分项目甚至没有经过电网调用,更没有经受长期工况下的材料老化、环境侵蚀、充放电循环等多重考验。还有部分低价储能产品甚至公开质保期仅有3年,严重侵害储能投资者利益。

业内公认,“136号文”后时代,也是储能调用价值攀升的新时代,但安全应该是“价值”的基石。一旦储能在运行阶段发生安全问题,那么储能投资收益逻辑将彻底崩塌。

目前来看,唯一经过全生命周期运行考验的大型储能项目,当属国内运行最久、也是投运最早的张北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其中宁德时代供应电芯和系统的4MW/16MWh储能电站,自2011年投运以来已稳定运行十四年,期间从未更换核心电池部件、更未发生安全事故,且至今容量保持率仍居高不下,成为经受长期运行考验的储能标杆。

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王子元摄)图源:国网冀北电力公司

当下,国家已明确2027年180GW以上的储能装机新目标,而在价值论引导下,储能安全的评价标准亟待完善,只有从电芯本质安全、长期工况实证、全生命周期管控、高频调用适配等多维度同步提升,才能在这个储能更大规模发展的新节点,筑牢储能安全防线,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建立。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网 作者: 清稚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