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国网山东青岛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前往特来电刚投运不久的“超阶”零碳办公大楼,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点、并网设备运行状态、计量装置及保护系统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同步讲

首页 > 智能化 > 市场 > 正文

解密“超阶”零碳大楼

2025-09-18 11:16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李嘉欣 王国荣 杨嘉萌

9月11日,国网山东青岛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前往特来电刚投运不久的“超阶”零碳办公大楼,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点、并网设备运行状态、计量装置及保护系统进行全面检测,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工作人员同步讲解日常维护要点和安全用电注意事项,帮助特来电提升设备运行效率,降低故障风险。

此前,该“超阶”零碳大楼于8月24日在青岛市崂山区正式投入运行。所谓“零碳”,是因为大楼安装了光伏玻璃,可以输送绿电;而“超阶”则意味着它不仅能发电,还能通过梯次利用储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进行储能和反向供电,实现100%绿能替代。该项目由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实施,青岛供电协同推进并提供关键支撑,深度融合能源互联网与绿色建筑技术,定位为打造中国碳中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标杆和示范基地。

大楼实现绿电自给与智慧储能

青岛供电相关负责人介绍,构建“建筑—交通—电网”协同减碳新范式,能在保障供电可靠的同时,实现能源数字化管理和高效利用,是城市发展转型的新路径。特来电“超阶”零碳大楼则是这一路径的生动实践,它融合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梯次储能、V2G(车网互动)、智能微网等十项先进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还具备向电网柔性送电的能力。

该零碳大楼高116米,地上23层,外观与普通办公楼似乎并无二致。然而,大楼的南、东、西三个外立面均采用光伏幕墙取代传统玻璃幕墙,总铺设面积约4750平方米。这些幕墙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年发电量预计可达40万千瓦时,犹如为建筑披上了一件高效的“发电外衣”。

新能源发电存在波动性,要保证系统稳定与电力消纳就需要足够规模的“储能蓄水池”。为此,大楼配置了一套梯次利用储能电池站,总储能容量约4000千瓦时。正常运行状态下,储能站在低谷电价时段进行充电,在办公时间或高电价时段进行放电,最大放电功率约1380千瓦。另外,大楼建立了“停车—充电连接—启动充放电”智能管理系统,最多可接入500辆电动汽车,最大接入可调度的储能容量可达25000千瓦时,融合V2G(车网互动)技术实现电动汽车在低谷低价充电、高峰高价放电的自动操作,在增加可调储能资源上限的同时为电动汽车车主带来额外收益。

“据测算,‘超阶’零碳大楼预计每年可节约煤耗140吨,减排二氧化碳398.8吨。”特来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说。

电网提供全链条服务与技术支撑

超阶“零碳”大楼顺利落地的背后,离不开青岛供电全方位、高标准的供电服务。自项目初期,该公司便主动介入,从规划、接入、调度和运维等环节提供全链条服务,同步实施电网规划与用户能源系统建设,为“零碳大楼”高效并网和长效运行奠定基础。

面对分布式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挑战,青岛供电组织专业团队,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创新采用了“光储直柔”并网方式,打造“会发电、能存电、省电用、懂配合”的智能建筑用电系统。该公司还成立专项服务团队,针对该大楼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多类能源融合、电能双向流动的复杂特性,量身设计了一套多元接入方案,并制定了精细的电能质量监测与保护方案。团队还协助特来电开发建筑智慧能效管控平台,引入负荷预测与AI调度算法,实时优化光伏、储能、车辆和楼宇用电的协同运行。据测算,该平台可助力能源利用率提升25%,降低大楼年用电成本超百万元。

“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和随机性,不仅增大了负荷预测难度,也提高了电网规划的难度。分布式光伏大规模接入配电网,可能造成线路、配电变压器反向重过载等问题。”青岛供电主任公维帅说。为应对这一情况,大楼部署了毫秒级并离网自动切换系统,当电网侧发生故障时,该系统可瞬间隔离故障并自主构建孤网运行,保障楼内生产车间、数据中心等重要负荷的不间断供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