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9日晚,科力远发布了关于业绩质疑公告,同时也公布了关于接下来三年的发展规划。科力远表示,已取得储能项目建设所需批准备案、即将投建的储能电站规模共计超过10GWh,预计2025年内可实现储能系统收入18亿元-20亿元。
今年4月21日,科力远公布了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而激励计划执行的业绩考核目标为:2025年营收不低于5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1.50亿元,2026年营收不低于7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2.25亿元,2027年营收不低于1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3.50亿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科力远其实近两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中2023年营收仅37.11亿元、净利润亏损1.36亿元,而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4.64亿元、净利润亏损0.10亿元。

正因因此,其设置的业绩目标受到了多方质疑。随后4月23日,上海证交所向科力远下发监管工作函,要求其披露,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的设定依据、合理性及可实现性。
对此,科力远在5月19日发布的公告中回应称,储能板块作为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动力,其未来3年的营业收入测算,是基于当前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结合公司战略规划所做的预计。
据悉,科力远的业务板块包括电池材料、电池和储能三大业务板块。其中锂电材料业务是在2023年开始布局,科力远称,锂矿扩建及碳酸锂产线建设的前期投入较大,同时受碳酸锂行情大幅下跌影响,锂电材料产品毛利较上年同期下降1.69亿元,碳酸锂存货和采矿权计提减值0.45亿元;此外叠加企业加大投资、融资增加,导致2023年经营业绩整体呈现亏损。而2024年内,科力远在锂电材料业务方面,通过对宜春地区矿山停产整顿、以及扩建自有采矿权的材料等,最终实现锂电材料收入4.81亿元,同比增长158.03%,毛利率增加29.46个百分点。
不过,科力远其实将未来工作重点放在了储能业务上。在2024年其储能业务已经实现零到一的突破,打通了储能电站开发、投资、建设、运营的商业模式。只不过储能项目在2024年尚未产生投资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科力远与中创新航共同投资建设了河北井陉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及河北望都100MW/200MWh独立储能电站,其中井陉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在2024年12月并网运行,2025年2月进入正式运营阶段,3月已实现半容量并网运营,当前科力远正筹备在2025年下半年实现全容量并网。望都独立电站项目也已于2025年3月成功并网运行,并于4月底正式投入运营。
科力远表示,2025年还将加快战略布局,全方位推进大储能战略的实施,储能业务将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关键引擎。其主要布局电网侧储能,并由公司在建设阶段负责储能柜及储能集成系统的生产,从而实现储能产品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这一部分预计将成为科力远未来3年储能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储能电站的收益模式分为容量租赁、电力市场化交易、辅助服务(调峰、调频)及容量补偿等,其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电力市场化交易。科力远认为,在其目标投资省份河北、山东、广东等地区,电价差通常保持在0.5元/kW以上,能够有效保障电站充放电的差额收益。


下一步,科力远表示目前已取得储能项目建设所需批准备案、即将投建的储能电站规模共计超过10GWh,分别位于河北省3.2GWh、山东省1.4GWh、广东省1.2GWh、江苏省1.1GWh、浙江省0.8GWh、内蒙古3GWh,另有各类型储能应用场景储备项目三十余个,其中已满足投资条件的超过4GWh。
科力远预计在2025年,公司合作的储能产业基金投资储能项目规模预计将达到4.70GWh。而根据市场价格,储能系统含税单价在0.4元-0.6元/Wh之间,因此科力远按照每GWh对应4亿元左右的储能产品收入测算,预计可实现18亿元-20亿元的收入规模。2026年-2027年,储能产业基金投资储能项目的规模预计将会以约60%的年增长率增长。
不过科力远也指出,储能行业面临多方面的风险挑战,如政策波动及机制不完善风险、产能过剩与价格战风险、产品技术迭代风险、项目收益与资金风险等。
另外锂电材料方面,科力远预计未来3年碳酸锂产销量将逐年上升,分别为8000吨、15000吨、20000吨,同时考虑到国内市场碳酸锂价格波动,碳酸锂的销售价格按照7万元-8万元/吨的区间估算,据此推算三年预计实现收入分别为5.31亿元、9.96亿元、14.1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