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内氢能产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项目成功产氢,标志着我国首套ALK(碱性)与PEM(质子交换膜)联合制氢系统正式落地。该项目不仅是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的重点项目,更开创了国内岩穴储氢技术科研攻关

首页 > 氢能 > 制氢 > 电解水制氢 > 项目 > 正文

风光制氢新玩法!大冶首创“ALK+PEM”混搭系统

2025-05-12 14:57 来源:阳光氢能科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内氢能产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项目成功产氢,标志着我国首套ALK(碱性)与PEM(质子交换膜)联合制氢系统正式落地。该项目不仅是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的重点项目,更开创了国内岩穴储氢技术科研攻关的先河,为绿氢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运营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该项目核心设备由阳光氢能提供,包含多套1000Nm³/h ALK电解槽及200Nm³/h PEM电解槽。通过联合运行,系统兼具ALK的低成本、高稳定性与PEM的快速响应、宽功率调节优势,实现制氢负荷范围拓宽至5%-110%,功率调节速率大大提升。项目负责人表示:“双技术耦合不仅保障了风光波动性电力下的持续产氢,更使制氢能耗大大降低,为大规模绿电消纳提供了灵活解决方案。”

该项目通过阳光氢能自主研发的智慧氢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解槽运行状态、动态分配电力负荷,实现多设备集群控制与远程运维。该系统可精准匹配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在提升制氢效率的同时,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监测场站安全,为行业树立了安全与经济性的双标杆。

凭借ALK与PEM双线研发能力和领先的电氢耦合控制技术,阳光氢能验证了多技术协同制氢的商业可行性。大冶项目通过技术融合创新与新型储氢模式探索,打通了从波动性绿电接入到智能制氢、规模储氢的全链条,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也将加速绿氢在冶金、化工等领域的替代应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