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挥动关税大棒进行无差别攻击
4月2日,特朗普宣布了他全面的“解放日”全球对等互惠关税,几乎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是目标,包括对英国10%的关税和对欧盟20%的关税,而中国和东南亚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其中对中国加征34%关税!
在基准税率3.4%、芬太尼关税20%、301关税25%(2026/1/1后由7.5%提至25%)后,再次叠加34%的对等关税,对中国进口的储能系统关税,叠加后今年合计关税为64.9%,明年为82.4%!导致从中国进口到美国的储能系统和其出厂的成本相比,按照行业平均毛利水平,实际上翻了一倍不止!
二、对中国储能企业的冲击
中国出海的储能企业,去欧洲市场和亚太市场的多,能去美国市场的储能企业少,所以真正能被冲击到的中国储能企业,只有那些布局美国市场且北美市场营收占比较大的,主要是几家源网侧大储企业和几家户储企业。北美的工商业储能的市场体量较小,可忽略不计。
在北美的源网侧大储市场和户储市场上,长久以来,中国储能企业在遇到龙头特斯拉储能时,凭借的主要还是成本优势。此次加征34%的关税,会进一步加大特斯拉储能在北美的市场份额,无论是源网侧大储还是户储。
在源网侧大储项目上,中国储能企业尤其是能在北美布局的大储企业几乎都是上市公司,不太可能为了稳住销售端价格而大幅度降低毛利。自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加征关税会导致储能项目最终的EPC成本上升,进而导致项目的IRR降低,从而抑制项目的需求。当然,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订单流向特斯拉储能、瓦锡兰和Fluence等,预计几家深耕北美源网侧市场的中国大储企业会下调在北美的销售目标。
在户用储能上,北美市场上的户储产品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特斯拉和“非特斯拉”。而“非特斯拉们”的产品卖不卖动,并不是主要在于价格,更多的是品牌力、产品力、安装商网络和能源管理生态完整性。加征关税与否,对于几家在北美市场的中国户储产品的销量,预计影响不大,卖不动的还是会卖不动,而对于走山寨特斯拉路线的产品,预计影响会很大。
三、如何逆风前行
1. 分散化海外建厂
长期来看,在北美市场落地产能是最没有风险的方式,但时间和资本成本较高,或可考虑收购现有工厂进行改造。而分散化海外建厂,或是可以快速启动且降低风险的方式。
目前中国厂商海外建厂普遍热衷于东南亚,但这一轮加征关税,部分东南亚国家被加的关税和中国同样高,一些东南亚国家显然不适合用于海外建厂。由于特朗普政府是根据贸易逆差水平制定的对等关税,集中在某一国家地区建厂落产并出口可能会推高该地区贸易逆差,带来进一步加征对等关税的风险,因此需要分散化建厂,例如在加征关税较低的欧洲国家、东南亚国家和墨西哥等,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避免重蹈东南亚四国产能覆辙。
2. 技术授权和本土制造企业合作
避免前期高额的建厂投入,以技术授权的方式和本土制造型企业合作,这在动力电池和车企行业有案例可循。
3. 削减北美市场营收占比
近几年,储能的各个细分方向上均有新兴市场出现,尤其一带一路上国家市场,值得提早布局和开发。反观北美市场,仍是高投入且贸易风险最大的市场,此次加征关税,会使中国储能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去寻找新的市场。
今日股市一片飘绿,储能概念股几乎全线大幅度下跌,市场情绪过于悲观,大可不必,因为all in北美储能市场的中国企业几乎没有,此一轮加征关税能造成的影响有限。关税虽然是一堵墙,但我们已经学会了造梯子,中国储能产业已是滚滚向前,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