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出海突围、融资并举已成企业生存现状的关键词。更长远地看,化债、融资也将带来新的财务隐忧。3月25日消息,哪吒汽车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共同签署超20亿元的债转股协议,哪吒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在本次债转股供应商名单之列。而本次债转股是哪吒面对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锂电池 > 市场 > 正文

生死突围:新能源资金链隐忧与出海重压

2025-04-01 08:47 来源:高工锂电 作者: 高工关注

内忧外患、出海突围、融资并举已成企业生存现状的关键词。更长远地看,化债、融资也将带来新的财务隐忧。

3月25日消息,哪吒汽车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共同签署超20亿元的债转股协议,哪吒的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在本次债转股供应商名单之列。

而本次债转股是哪吒面对百亿负债、开启自救的关键举措之一。面临债务危机的同时,哪吒还陷入了内部组织架构动荡的漩涡,自2024年底其CEO、CTO、智驾负责人均发生了变动。内忧外患之下,哪吒仍咬牙押注出海谋求增量。

而结合近期的新能源产业,哪吒汽车并非孤例。如锂电产业上下游中,锂资源、材料、电池各环节,不少企业虽未至亏损,但内忧外患、出海突围、融资并举已成企业生存现状的关键词。更长远地看,化债、融资也将带来新的财务隐忧。

走过2023、2024年的价格战调整期,2025年来到全面出海的高压开局。产业内大动作频频也折射出新能源产业新旧周期交替的典型特征,各企业正试图甩开上一轮扩张周期的包袱,以出海为矛,穿透新周期开局。

20亿债转股、生死博弈

截至2024年,哪吒汽车亏损扩大至45亿元,总负债近百亿元,其中60%-70%为应付供应商账款。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近20亿元,南宁、宜春两大工厂因资质问题被迫关闭,唯一运转的桐乡工厂也因零部件短缺陷入停工,海外业务亦受波及。

接受债转股方案的一众供应商,涵盖三电、车身底盘、内外饰、智能电器等全产业链环节。电池方面既有宁德时代类的头部企业,也包含二线电池企业。他们既有对哪吒汽车翻盘强烈期待,但除宁德时代类的龙头企业有着自身生态链的考量,134家中更多中小规模供应商更多的是无奈,若哪吒汽车未能翻身,股权可能沦为废纸。

而哪吒汽车内部组织架构从2024年底震荡频发。原CEO张勇转任公司顾问,CEO一职改由创始人方运舟兼任,张勇继续参与公司决策与发展。另外,哪吒汽车CTO戴大力已经离职加入了奇瑞,产品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智能驾驶部高级总监王俊平已于今年2月加入商汤绝影。

旧周期尾声、与产业链阵痛

内忧外患让哪吒汽车的本次自救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意味。而究其困局本质,是受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一轮周期激进价格战淘汰赛的余波冲击,此前价格战、供应链、管理动荡等问题集中爆发。

债转股虽覆盖哪吒总负债的20%~25%,但相较于百亿债务仍显杯水车薪,进一步暴露出旧周期遗留问题的顽固性:即便企业全力转向新战略,资金链压力仍如影随形。

不过时值多事之秋,哪吒汽车并非孤例。出海、融资的同时打破企业管理陈式已成为电池上下游企业的最核心的生存现状。

其中,各细分赛道龙头企业更具代表性,他们往往在上一行业周期中形成技术、市场、产业链上的优势,成功上市多年。但当前,电池产业进入需求升级、技术创新、产业链出海的新一轮周期。面对剧烈外部变化,大企业越是想在海外大展拳脚,其战略调整就越是如同大象转身。

锂电产业链中,近期格林美大规模调整23位高管职务、赣锋锂业聚焦降本增效、多家企业赴港二次上市“屯粮”等动作,均指向同一趋势:上一轮粗放扩张周期的余波未平,企业正以“刮骨疗毒”的方式出清旧账。

周期交替、企业如何大象转身

全球三元前驱体龙头格林美3月20日公告宣布,对公司管理层进行大规模调整,一次性涉及23位高管职务变动,调整规模在电池产业上下游十分少见。

经过调整,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亲自挂帅担任公司总经理。格林美战略级项目可绕过存在“董事会-经营层”双轨决策机制(该机制重大项目审批周期长达45天)直接进入执行阶段,提升决策效率。

同时公司增设7位高级副总经理,形成以许开华为核心的“1+7”决策小组,覆盖技术研发、国际业务、资本运作等关键板块,以平衡权力高度集中可能带来的决策失误风险。

除了改变体制提高管理效率,还有裁撤不必要的业务,尽可能“瘦身”。

赣锋锂业在对外介绍2025年的工作重点时指出,在经营管理方面进一步节能、降耗、挖潜,实现收益方面提升一个点,降低采购成本,节能上产生一些效益,最终实现智能化改造,大幅推升人工效率。

格林美也在本次公告中就动力电池回收业务谈到,出售非核心资产,全力聚焦动力电池回收业务,计划新建武汉、无锡两大超级回收基地。

新周期起点、出海成破局必选项

回到哪吒汽车自救,至少债转股的落地为哪吒汽车自救打开局面。哪吒汽车方面表示,债转股方案得到大多数供应商支持,并已与泰国金融机构达成100亿泰铢(约21.5亿元)授信,计划7月启动哪吒X的本地化生产,加速拓展东南亚市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电动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锂电池出口39.1亿个,创历史新高。

出海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已经实现了业绩兑现,设备企业在2022-2023年海外业绩就开始显现成倍增长的高增速。本土经营方面,走在前面的宁德时代德国工厂正在产能爬坡,按其预计应在2024年内就实现盈亏平衡。

同时,2025年初,为给出海准备粮草弹药,电池上下游企业集中赴港上市,开拓融资渠道。其中,就有宁德时代、中伟股份、格林美、龙蟠科技、先导智能这些已经在国内上市,二次上市重点发力海外业务扩张的各环节细分赛道龙头。

出海三重阻力、与资金链隐忧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全球的优势地位,是电池产业链企业必须接住的历史机遇,而优势产业链出海势必有非常的困难。

第一重阻力是关税。这是有可发展市场,但技术上处于弱势的经济体,实现赶超的直接工具。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相关措施于4月2日生效,且强调此关税将永久执行,若在美国本土制造汽车则可豁免。电池方面,3月初特朗普加征关税后,美国对华锂电池综合税达48.4%。

类似的关税政策还包括,欧盟自2024年7月5日起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税率从17.4% 至37.6%不等;巴西从2024年初开始对进口纯电动汽车征收 10%关税;加拿大也在研究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政策。

第二重阻力是“烧钱”。海外建厂的人工投入、土建周期、绿电成本都远超国内,导致资金回笼困难。

第三重阻力是合规。欧盟《电池法》是合规典型之一,自2027年起,出口欧洲电池需持有“电池护照”,记录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原材料来源及回收信息,中国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建立追溯体系。

面对上述三重阻力,企业除了持续已技术迭代驱动降本增效外,还在过去两年摸索出了技术授权的创新出海方式,以及加强ESG管理。并且新能源企业多次通过两会建言,推动国内汽车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立,并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但需要警惕的是,负重前行或负债前行时,企业的资金链能否承受压力。出海虽是必选项,但资金链安全仍是穿越周期的底线。且出海是全新的战略选择,能否找到合适的人才操盘海外市场也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回到哪吒汽车本次化债,其选择在东南亚市场谋求后续生机。这是因为哪吒汽车有所基础,并获得了泰国当地注资的本土支持,重押出海对于哪吒汽车而言有助其脱困的可能。

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具备哪吒汽车的海外基础。如果陷入危机,锂电池产业快速发展初期催生三角债问题应被引以为戒。曾几何时,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不断增加最后引发资金链断裂,头部企业也会落得破产收场。

现如今,站在新周期起点,面对全球化的出海浪潮,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应做充分准备。

原标题:生死突围:新能源资金链隐忧与出海重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