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主机企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型央国企主机装备企业之一,东方电气一直以来坚持自主创新,在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与核心部件研发奋勇当先,引领行业技术发展。2024年北京风能展期间,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与“国家卓越工程师”、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风电首席专家贺建华开展了对话。
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风电首席专家贺建华
贺建华认为,当前,风电设备价格走低与加大研发投入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因为技术创新,机组设计大型化、标准化、通用化,机组成本持续下降,所以价格能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平价时代,必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压降成本,提升风电机组的先进性、可靠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问:截止2024年10月,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突破5亿千瓦,风电产业为我国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主机企业发挥了哪些关键作用?东方电气在这些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
贺建华:2005年左右,我国风电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5年,我国风电累计装机突破1亿千瓦,用了整整10年,如今,仅2025年的装机量就将高达1亿千瓦,“10倍速”的背后是“双碳”战略部署的强大号召力,更是风电主机企业奋勇拼搏的强劲驱动力。
主机企业主要发挥了三个方面的关键作用:一是风电关键部套从“进口为主”到“全国产化”,发展初期,中国大风机关键部套主要是依赖进口,目前,我国风机设备均实现了部套级国产化率100%,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是风机产品从“跟跑”到“领跑”,10年时间,国内主流陆上风机容量从1.5兆瓦到10兆瓦,最大16兆瓦,海上主流风机容量从5兆瓦到18兆瓦,最大已达到26兆瓦,海陆齐飞,领跑全球,机组大型化为我国风电的度电成本快速下降,装机容量快速增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三是风电基地从“星星之火”到“遍布全国”,十年时间,行业前十主机企业制造基地数量总和从100余个增长到超500个,有风的地方就有制造基地,为全国各地风电大开发打开了新局面。
东方电气在过去十年,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不动摇,先后研制了我国首台全国产化7兆瓦海上风机、亚洲首台10兆瓦、13兆瓦海上风机、世界首台18兆瓦、26兆瓦海上风机、世界最高海拔风机、世界最长叶片等国之重器,开启了中国风电大兆瓦风机时代,并实现了持续引领,东方电气联合三峡集团在今年获得了风电装备行业最高荣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东方电气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部署进行产业布局,建成了世界最大叶片基地,在建世界最高海拔叶片基地,用一个又一个拔地而起的基地助力我国风电和地方经济发展。比如东方风电新疆木垒基地,在扎根新疆两年时间后,于今年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的最高荣誉“开发建设新疆奖”,成为援疆典范。
问:东方电气26兆瓦风机成功下线,一举刷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机组纪录,如此大力度的推动科研技术创新,东方电气是基于哪些层面的考量?
贺建华:一是履行央企使命的需要。在我国风电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压舱石”和“主力军”作用是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引领我国风电进入世界“无人区”,26兆瓦是我国海上风电领跑世界的关键里程碑,因此,东方电气必须拿下这块“高地”。
二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需要。26兆瓦不只是简单的容量变大,机组大型化的背后是技术的进步和全行业的奋进,通过开发26兆瓦带动关键部套技术再上新台阶,带动配套的吊装能力、运输能力急剧提升,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共同进步。机组大型化或许有终点,但是东方电气追求技术进步的步伐没有终点。
三是满足用户要求的需要。伴随平价时代到来,风电开发收益问题尤为关键,26兆瓦相较18兆瓦机组,度电成本可以再降10%,且发电量更高,该机组每年发电量约1亿度,让原本无法盈利的项目实现盈利。目前,已经有多家客户联系我们,想采用该款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
问:在超大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的研发方面,东方电气一直是风电行业的排头兵,无论是10兆瓦、还是18兆瓦,到现在的26兆瓦机组,是什么让东方电气拥有这样勇往直前的底气?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又是怎样去克服一道道难题的?
贺建华:我们有66余年的发电设备设计制造经验,成功研制三峡、白鹤滩等水电装备,实现世界领先,造出了我国新时代“争气机”G50重型燃气轮机,还有核电国家名片“华龙一号”等国之重器,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积累了技术、经验、人才,也形成了一种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所以,在2018年全风电行业都在使用5兆瓦海上风机的时候,东方电气凭借在电机等方面的技术底蕴,启动了10兆瓦风电机组制造研发,开启了我国风电大兆瓦时代。
当然,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有失败,有质疑,有犹豫等,面对挑战,以东方电气的底蕴为基础,靠着东方人不服输的韧劲,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协同用户、供应商联合攻关,最终在千锤百炼中走向了成功。
问:当前,国内风电主机厂竞争激烈,一方面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们的设备价格又越来越低,您认为是哪些原因导致的?东方电气的有哪些应对措施?对于这种现象您有何建议?
贺建华:首先,设备价格走低与加大研发投入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因为技术创新,机组设计大型化、标准化、通用化,机组成本持续下降,所以价格能持续走低。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平价时代,必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压降成本,提升风电机组的先进性、可靠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导致产品价格越来越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机组大型化,二是部件国产化,三是国内风电设备市场越来越成熟,产品同质化加剧,价格成为了关键竞争因素。总体来看,价格下跌有些过快,低价竞争有些过度,风机制造业务利润没有保证,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仍需处理好“快”与“稳”的关系。
面对挑战,东方电气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不盲目的进行价格战,而是更加关注产品的品质和用户的需求,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增强核心竞争力。
下一步,希望我们国内主机商不要一味的追求低价竞争,要沉下心来,狠抓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智慧性、友好性,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让中国风电装备成为一张崭新的“国家名片”。
问:未来,东方电气将发挥哪些独特核心优势,来取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在海外市场,东方电气进行了哪些战略性布局?
贺建华:一是依靠“六电六业”的产业底蕴,打造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东方电气具有水、火、核、氢、光、气、储能等各种能源装备研制能力,能够打造风光水氢等绿色解决方案,满足绿色低碳的未来发展需求。
二是依靠66年发电设备研制的技术底蕴,提升风电产品核心竞争力。依靠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一切资源,凝聚更强研发合力,加强叶片气动、控制、振动等基础技术研究,掌握更多原创技术。
目前,东方电气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黑灯生产线、无人车间等,我们将积极运用到风电产品,进一步提升效率和产品可靠性。
针对海外市场,东方电气进行了系统布局。针对境外技术、生产、市场、服务等方面,我们在打造“一体二平台六区域五中心”境外机构总体布局体系。技术方面,东方电气早在2014年就获得了国内首个GL国际认证,也首次将中国风电装备卖到了欧洲市场,后续,东方电气也一直在推进重点机型的国际认证,2024年,东方电气又有3款重磅机型通过认证并得到认可。市场方面,东方电气进入国际市场已超40年,累计为国外客户提供了超89GW发电设备,已在全球43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2个境外机构,依托以上资源,我们将积极开发风电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