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内卷,卷起千层浪!
资本大量涌入、产业急速扩容、竞争不断加剧、价格几度腰斩,压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向储能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围绕储能市场发展、储能集成的大容量趋势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安全、性能和经济性企业/行业破局关键等问题。9月25日,在2024 SNEC储能展期间,北极星储能网与林洋储能总工程师曾繁鹏博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踏浪前行 全产业协同问道潮头新机遇
今年以来,产业链整合不断加速,尤以储能系统集成为最!自3月起,随着电芯和 PCS 报价逐步走低,国内系统集成价格从 1.4 元/Wh到0.5元/Wh一路走跌,不断创下新低。谈及当前市场的竞争情况,林洋储能总工程师曾繁鹏博士表示,未来储能产业链价格仍然存在下降空间,“低价竞争”“内卷”的市场情况可能还会持续。然而,面对竞争林洋有自己的解法。
据介绍,林洋能源制定了“集中式共享储能+分布式用户侧储能;国内+海外;产品开发+增值服务”的多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其中,“集中式共享储能”业务将碎片化的新能源配套储能系统集中建设、统一运营、大容量单并网点接入电网,增强新能源电站的调节能力,同时储能电站也可以接受电网统一调度,参与电力市场,通过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获取增值收益,这种模式可提高储能设备利用效率、降低储能电站的运营成本、有效增加资产投资收益。“分布式用户侧储能”业务致力于为以工商业用户为主的分布式储能及光储微电网场景提供全价值链服务,通过提供设备销售、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智慧运维、云平台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获取收益。通过大力开拓海外业务,将林洋在储能增值服务的价值带给客户,帮助客户获得更高收益,做客户的长久价值伙伴。
曾繁鹏博士提到,林洋能源长期保持与两网公司、各大发电集团的深度合作关系,在山东、新疆、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加速储能项目布局和推动,包括安徽五河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储能二期54MW/108MWh项目、中广核江苏如东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启东永庆80MW/160MWh储能电站等项目。成功获批近1GWh共享储能项目,累计储备储能项目资源超6GWh。
他进一步补充道:“除项目开发外,依托于林洋能源和亿纬动力合资的 10GWh 磷酸铁锂储能专用电芯生产制造能力,以及全资公司年产能达 6GWh 的储能 PACK 及系统制造能力,叠加公司控股或参股的储能项目公司,以及拥有 EPC 资质和新能源运维服务能力的子公司,实现了从储能上游的电芯到下游的储能电站建设运维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在电芯质量和价格方面都非常具有竞争力。”
跳出重围 拓宽合作维度 深化海外合作
为缓解国内市场的“内卷”压力,部分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一句“不出海,就出局”完美诠释了近况。据CNESA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签约订单规模超过 80GWh(不含招投标订单);海外订单签约规模超过50GWh,主要市场来自美洲、欧洲、澳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等地。而作为电力行业的老兵,作为最早一批“一带一路”的深度参与者,“出海”对于林洋而言并不陌生,甚至非常擅长。
“海外市场的利润竞争压力相比于国内小很多!”曾繁鹏博士表示,林洋提出了海外进行“3+N”布局,聚焦于欧洲、中东以及东南亚三大海外市场。一方面和国内有实力的新能源海外投资商或EPC合作伙伴合作一起出海,另一方面依托于林洋已有的海外智能电网营销网络及资源,联合更多的海外优质本地合作伙伴,共同开拓海外储能市场。
据北极星储能网了解,截至半年度末,林洋能源储能(含节能)业务实现营收约7.40亿元,储能设备及系统累计交付规模近3.5GWh。据曾繁鹏博士透露,林洋能源与沙特ECC的储能PACK合资工厂,于沙特吉达开工建设,预计将于今年实现投产。2025年,林洋储能海外业务有望实现质的突破。
向“新”破局 以产品与服务铸就口碑
非理性的价格竞争,也为储能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近年来,全球储能安全事故多发,大规模储能项目越来越多,单个储能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储能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为提升储能安全性,当前,包括宁德时代、海辰储能、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众多电池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只做电芯供应商,早已开始涉足储能系统集成业务,部分企业已开始亲自下场做PCS、BMS、EMS的一体化集成。这也代表着降低投资与运维成本,提高电池寿命,成为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方向之一。
“传统的BMS在温度检测、电压检测和电流检测上精度不高,很难预判到电芯内部状况。”曾繁鹏博士指出。当前,电化学储能正在进入新的技术与产品迭代期,正在加速向高功率、大容量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愈发重要。储能安全、技术创新、产品性能、市场开发、成本控制等核心能力成为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据介绍,为提高产品运维保障能力和系统可用率,林洋储能自研的3S融合智能数字化储能系统,通过将硬件、传感、控制、数据、算法的深度融合,提高储能系统的利用效率和安全运行能力。通过端到端的储能系统数字化云平台,打通了电芯、PACK、系统集成和测试、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运行数据链路,具备了数字化、智能化储能系统运营、主动运维的能力。
“这不仅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整体性能,还降低了运维难度和成本,提高安全性,为业主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曾博士表示,林洋在电力领域有着非常深厚的积淀,在“新能源+储能”项目开发、设计、产品提供、运维等领域具备更强的综合竞争力。通过与光伏等运维团队配合,使离线检测设备与在线数据相融合,林洋能源打造出适合多场景的大数据云平台。现阶段已经将运营的储能电站接入到平台之中,主要是做主动运维和故障诊断的算法,同时也会为用户提供运行支撑的服务工作。
除了稳步拓展大储业务外,公司还同步布局工商业侧储能产品。展位上,林洋能源集中展示了Power Key 2.0智能模块化P2G储能系统、Power Key智慧液冷储能柜、Power Boost能源路由器、液冷PACK、电芯性能检测分析仪、高效N型TOPCon组件、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综合应用方案等。其中,Power Key 2.0智能模块化 P2G 储能系统更是实现了业界P2G储能系统首发,以其3 in 1智能电池PACK设计、高效的P2G级联多电平技术、5级安全防护体系、高能量密度的全液冷系统,以及即插即用、灵活部署的便捷性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运维支持,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广泛赞誉。
曾博士表示,在工商业储能项目开发方面,林洋与电网公司、中电建、中能建等央国企有着非常多的合作经验。尤其在电网侧,会针对电网公司需要制定一些特定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储能在特殊场景的应用比例。
无浪行千里,有风送万程。储能正处于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离不开企业、市场以及用户的反馈和支撑。依托在电力行业积累的资源优势,林洋协同推进“智能、储能、新能源”三大业务板块,将平台资源、项目开发、方案设计等能力整合,共享客户资源,与全球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乘风而起,踏浪前行,林洋正以产业协同之优势破局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