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10日,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开征求《黑龙江省钒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文件指出,规划以近期目标(2024—2026年)为重点,确保相关目标和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兼顾中长期发展(2027—2030年),引领全省钒产业持续进步。到2026年,建成双鸭山

首页 > 储能 > 储能材料 > 电解液 > 政策 > 正文

黑龙江:到2030年钒电池成套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4.5GWh以上

2024-09-13 10:28 来源: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10日,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开征求《黑龙江省钒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

文件指出,规划以近期目标(2024—2026年)为重点,确保相关目标和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兼顾中长期发展(2027—2030年),引领全省钒产业持续进步。

到2026年,建成双鸭山钒产品全流程产业中心、伊春和哈尔滨精钒渣冶炼基地、齐齐哈尔高端含钒金属材料生产基地的“一中心三基地”产业格局。其中五氧化二钒年生产能力达到3.5万吨以上,钒电解液项目落地实施,隔膜、双极板、电极等钒电池关键组件项目落户龙江,全省钒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到2030年,形成钒铁精粉、系列钒制品、优特精品钢、钒电池储能4大细分领域。通过推进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研究开发一批名优产品,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钒产业。其中五氧化二钒年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钒电池成套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4.5GWh以上,全省钒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原文如下:

黑龙江省钒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

为推动我省钒产业领跑新赛道、形成新优势,加力发展新材料领域新质生产力,编制本规划。

一、产业基础

(一)钒产业市场前景好。钒作为新材料重要功能元素,在钢铁、有色、化工、医学和新能源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钢铁行业是钒最大的传统消费领域,2023年全国五氧化二钒(含粉钒与折算产品)产量约15.6万吨,其中约87%应用于钢铁行业,随着市场对钒钢需求的扩大,预计未来钢铁行业的钒消费量会有小幅增长。钒电池技术的不断突破,储能领域钒需求将大幅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钒液流电池项目规模已达到2.2GW/9.1GWh)。根据《黑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储能装机增量在130万千瓦以上,黑龙江省发改委要求新增新能源项目必须配置10%、2小时储能设施。若全部采用钒电池储能,需要高纯钒2.15万吨。电网侧、用户侧大规模长时储能应用也将快速发展,预计到2026年,区域新兴储能应用需要的五氧化二钒量超过1万吨/年,并将逐年快速增长。加快钒产业发展,构建钒电池储能产业链条,是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高绿能使用效率、推动绿能加速发展、加速产业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我省发展钒电池储能产业不仅可充分发挥哈大绥齐风带绿电资源潜力,同时依托我省特殊区域优势钒电池市场可覆盖黑、吉、辽蒙东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地。

此外,新型含钒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如高性能钒合金在航空航天、核能、汽车制造等领域的推广,也将进一步拓展钒产业的发展空间。随着新材料产业发展,钒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预测到2030年我国钒年需求量约24-27万吨。

(二)资源保障能力强。截至2023年底,黑龙江省保有铁(矿石)资源量3.57亿吨,钛矿(矿物)资源量112.21万吨。随着资源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查验证,预计省内钒钛磁铁矿资源约50亿吨,五氧化二钒近400万吨,届时我省将成为全国第三大钒钛铁矿资源大省。此外,我省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丰富的钒钛磁铁矿,俄罗斯钒钛磁铁矿粉含钒量高,五氧化二钒达到1%-1.2%,是国产钒钛资源含钒量的2倍以上。可充分依托同江及绥芬河对俄区位优势,提升我省利用俄罗斯钒钛资源能力,2023年我省进口俄罗斯钒钛磁铁矿粉约30万吨,未来可增至100-350万吨/年。

(三)钒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我省钒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依托黑龙江建龙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形成集钒钛矿采选、冶炼提钒、钒产品初加工的产业链条,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人才队伍、运输保障等方面有较好的基础。其中,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具有钒产品深加工能力的企业,拥有完整的冶金钒产业链,具备10000吨(五氧化二钒)/年产能和一定技术优势。双鸭山鑫沙环保有限公司拥有两条多钒酸铵生产线,目前具备6000吨/年产能。今后,随着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180吨提钒转炉项目、大连融科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全产业链合作项目、华永集团50MW/200MWh钒液流共享储能项目的相继建设,我省钒产业发展基础将进一步夯实,上中下游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完善,钒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四)已建立形成较强技术支撑。黑龙江建龙钒钛研究院已经与佳木斯大学、东北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融科等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结合,开展钒钛冶炼、高纯钒、钒铝合金、钒电解液及钒电池等全链条的创新研究,现已拥有4项国际领先技术,3项国际先进技术,具备一定保障钒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的技术基础。2023年完成《海砂矿制备球团、高钒钛球比冶炼及钒高效回收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该项目整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高比例海砂球团制备技术及高炉冶炼钒回收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4年完成特殊用途钒铝合金(用于“深海、深地、深空”装备制作)用五氧化二钒研发和生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资源供给保障,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拓展产品应用,积极延伸产业链,努力实现结构合理、链条完善、环境友好、技术领先、集约高效,持续壮大全省钒产业规模,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省产业振兴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二)规划目标

规划以近期目标(2024—2026年)为重点,确保相关目标和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兼顾中长期发展(2027—2030年),引领全省钒产业持续进步。

到2026年,建成双鸭山钒产品全流程产业中心、伊春和哈尔滨精钒渣冶炼基地、齐齐哈尔高端含钒金属材料生产基地的“一中心三基地”产业格局。其中五氧化二钒年生产能力达到3.5万吨以上,钒电解液项目落地实施,隔膜、双极板、电极等钒电池关键组件项目落户龙江,全省钒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

到2030年,形成钒铁精粉、系列钒制品、优特精品钢、钒电池储能4大细分领域。通过推进建设一批重点项目、研究开发一批名优产品,形成在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钒产业。其中五氧化二钒年生产能力5万吨以上,钒电池成套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4.5GWh以上,全省钒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加大资源开发,提升保障水平

1.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重点,抢抓国家提升铁矿石资源自给能力机遇,科学推进省内钒资源的开发,逐步推进“钒铁矿资源勘探”、“新建矿山”、“扩建矿山”、“复建矿山”等省内钒铁磁铁矿开发项目。加强俄罗斯等国外资源的利用,依托同江及绥芬河对俄区位优势,增加俄罗斯远东地区钒钛矿粉利用能力。

(二)坚持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

2.积极探索绿色高效提钒技术。加强全钒钛磁铁矿冶炼、钒废物综合利用、高品位钒矿替代低品位钒矿、高钛型磁铁矿应用等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动省内应用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开展高比例钒钛铁粉配矿及冶炼技术、钒钛磁铁矿直接还原技术、含钒固废冶炼钒合金、高浓度沉钒工艺等技术研究合作,提高钒资源利用效率。

3.加大氧化钒的研发和生产。加大力度开发高技术含量钒产品,研究五氧化二钒、多钒酸铵及含钒浸出液除杂原理,开发低成本高纯五氧化二钒产品。依托高纯五氧化二钒产品重点发展钒系催化剂、钒系颜料、硫酸氧钒等深加工产品,力争钒渣全部转化为二级、三级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氧化钒及钒产品的品种和质量。

4.加强含钒特钢的研发。依托钒优势,重点开发高等级石油用钢、百万千瓦火电锅炉管、压水堆核电管、弹簧钢、非调制钢等含钒特钢,满足建筑、铁路、电力、汽车、石油、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行业和领域高质量发展需求。

(三)建设重点项目,优化发展布局

5.建设双鸭山钒产品全流程产业中心。建设钒钛磁铁矿冶炼、钒渣提纯、高纯钒制备、钒氮合金、军工及航空航天用钒产品、钒系催化剂、精细化工用钒产品、高端钒系颜料,钒电解液生产、钒液流电池制造、风电储能全产业链创新示范基地,成为“源、网、荷、储”的钒产业示范区。

截图_20240913102556.png

6.建设伊春、哈尔滨精钒渣冶炼基地。依托180吨提钒转炉项目,推动精钒渣冶炼产业基地早日建成,实现300万吨/年钒钛铁精粉及精钒渣供应目标。积极推动建龙阿钢120吨提钒转炉项目,谋划建设哈尔滨精钒渣冶炼基地,实现高端中间合金2500吨/年及精钒渣供应目标。

7.建设齐齐哈尔高端含钒金属材料生产基地。以省内重点企业为龙头,建设高端含钒特钢、钒合金聚集地,加强与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产业合作。

(四)拓展产品应用,扩大消费领域

8.积极推动含钒产品向新型产业拓展。加强含钒特钢新材料的生产,重点开发先进压水堆核电管、百万千瓦火电锅炉管、耐蚀耐压耐温油井管、高耐腐蚀化工管、油气输送高性能管线钢及高品质特钢锻材等产品。加强高端钒合金市场开拓,重点发展钼铝合金、钒铝合金、高温合金等,推动高端钒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高纯钒、高端钒系颜料等高端钒产品,进一步拓展钒在新型产业领域的应用。

9.延伸发展钒电池产业。依托省内钒资源基础和逐步壮大的钒产业优势,抢抓全钒液流电池产业产能扩张、布局调整战略机遇,聚焦产业链头部企业、骨干企业,引进落地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项目,着力培育“钒钛磁铁矿冶炼提钒——钒电解液制备——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储能应用”为代表的产业链条,打造全钒液流电池产业。

(五)强化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产业

10.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加快低碳转型,优化高炉钒钛冶炼——转炉提钒——钒渣提纯——钒产品深加工流程原燃料结构。探索副产资源深度耦合利用,开发绿色低碳生产工艺。利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服务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并在碳排放管理、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积极行动,推动我省钒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六)产业体系建设

11.搭建协同创新体系。瞄准国内外钒材料及其应用产业的前沿核心和关键技术创新,搭建协同创新体系,为钒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性创新支持。以黑龙江建龙钒钛研究院为依托,主动对接新材料领域的大院大所,联合钢铁研究总院、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哈工大等专业科研院所,以及本地龙头企业,组建国家级钒材料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及若干企业联合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形成面向产业需求和发展前沿的国家级钒创新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省市联动、部门协同,做好重大事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各有关市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围绕本规划确定的产业方向和重点工作,细化工作任务,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二)加强政策保障

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引导作用,用好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新时代龙江创新发展60条、工业振兴20条等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技术、瓶颈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和“首购首用”。加强企业投资引导,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百大项目。

(三)加强招商引资

积极对接行业龙头企业,谋划招引产业项目,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集聚。聚焦我省钒产业链的发展空白和关键节点,围绕国内领军企业开展靶向招商,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协作配套等方式开展合作,补齐钒产业链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