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历史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聚焦改革议题。其中,国资国企改革每次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决定》把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全局,作了集中部署,鲜明标定了国资国企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的方位、前行的节奏和工作的重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国资国企系统第一时间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全会精神。通过深入学习,国资国企系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坚定了认识。
为了更好地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2024年8月1日出版的《国资报告》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学者、中央企业,结合自身体会,对会议精神进行深入解读。
今天,我们为您分享第五篇企业署名文章《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能领先企业》——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核能领先企业
文 ·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和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要举措、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要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领会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部署,以全局意识和战略思维抓好贯彻落实。
中广核起步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四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壮大,最早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靠改革开放实现高起点起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不断创新,实现了我国大型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造和自主运营,带动核电批量化建设和规模化发展,奠定了我国核电发展主力军地位。在坚守核能主业的基础上,聚焦“核”与“电”持续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打造形成核能、核燃料、新能源、核技术应用、数字化、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6+1”产业体系。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中广核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以核能为特色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清洁能源在运在建装机规模已经超过1.1亿千瓦,规模体量进入超大型央企行列,经营效益位居央企前列。改革是深植于中广核企业文化中的宝贵基因,成为应对内外部形势与挑战,抢抓历史机遇的制胜法宝。中广核连续两年在中央企业改革重点任务考核中获评A级。
近年来,中广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国资央企“三个总”的要求,切实用好“两个途径”,发挥“三个作用”,聚焦“三个集中”,提升“五个价值”,始终把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从功能性改革和制度性改革双向发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狠抓改革落实,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聚焦主责主业,坚定做强做优做大核能产业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战略部署,制定实施核能领先专项计划,推动核能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打造卓越运营能力。全面推进“卓越运营2025”计划,以大修创优、重大设备可靠性管理、关键敏感部件数字化平台建设等为抓手,引领核电机组运营业绩突破性提升,在能源电力保供中发挥稳定基核作用。上半年,在运核电机组90%的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5台机组WANO综合指数达满分。华龙西部首堆防城港3号机组首循环保持零停堆,能力因子达到98.2%。二是高质量推进华龙批量化建设。深入实施华龙批量化建设全面创优工程,优化工程设计,应用先进施工技术,提升工程组织管理,多措并举提升项目群六大控制能力。今年5月,防城港4号机组实现高质量投产,标志着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高质量推进广东太平岭一期、陆丰5、6号机组和浙江三澳一期项目建设,形成“一台机组比一台机组好”的良好态势。三是稳妥实施核能“走出去”。主动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大局,坚持能力驱动、严控风险,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中广核良好口碑。与法国电力集团、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等开展人才、技术和科技等领域合作,共同推动核能领域技术进步。积极输出台山EPR全球首堆建设经验,为芬兰奥尔基托洛-3号、法国弗拉芒维尔-3号等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加快科技创新,着力打造核能新质生产力
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构建核能战略专项、自主化专项和尖峰计划“三位一体”科技创新布局,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是部署实施核能重大科技创新。聚焦核能科技前沿,大力推进先进堆型、先进燃料等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发的“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通过英国GDA(通用设计)审查和欧洲EUR(用户要求)认证,在国内实现批量化建设。自主研发的核级DCS(数字控制系统)在国内多个堆型实现规模化应用,并向航空、轨道交通等高可靠性领域拓展。积极探索核能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核能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建成东北地区首个核能供暖项目,在粤东、粤西规划建设核风光储清洁能源大基地,打造沿海地区新型清洁能源供给体系。二是着力推进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优势,建设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布局一批重大核能科技基础设施和示范工程,总投入超过300亿元,打造我国原子能科学综合性科研基地和原创技术策源地。牵头建设核电安全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点开展核电安全技术和机理研究。三是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机制。优化研发投入机制,研发费用视同利润加回,将研发投入、重大科研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成员公司年度及任期考核。2023年,集团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7%。降低科研示范项目投资收益要求,科研费用不计入项目投资成本,免除前期研发成本分摊,为核能科技示范项目落地创造了良好条件。制定首台(套)应用鼓励和责任豁免政策,对成员公司勇于承担首台(套)应用任务予以考核加分。
强化安全保障,切实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切实扛起中央企业的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坚决做到核安全万无一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安全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动核安全管理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部署推进质保体系有效性评价与改进,连续五年开展由集团班子成员带队的核电基地安全大检查,以扎实举措确保绝对安全。二是全力保障铀矿战略资源安全供应。自2008年起,率先走出去开发海外铀资源,目前在中亚、非洲、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四大富铀地区均形成战略性布局。建成投产纳米比亚湖山大型铀矿,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实体投资项目。三是着力提升产业链安全水平。充分发挥核能产业链龙头作用,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扎实推进产业链融通共链行动。带动5400多家核电产业链企业参与“华龙一号”建设,联合产业链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核电设备国产化研发,实现400多项关键设备自主化,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有力促进我国核电产业链韧性和实力的提升。有效控制核电“卡脖子”风险,设备国产化“十大专项”圆满收官,80余项研发成果实现应用。
健全体制机制,有力支撑核能创一流
面对核能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动态优化组织体制和管理机制,确保生产关系持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一是进一步完善核能管理体制。强化总部对核能领域安全质量重要事项的统筹管控,进一步夯实总部核安全责任。优化核电工程运营领域专业化布局,坚持“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明晰核电业主和专业化平台的职责、业务和能力边界,有力压实各方责任,提升整体协同和价值创造能力。二是加快推进核能产业创一流。明确“核能产业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引领带动集团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的实施路径,以“1930+”对标提升体系为抓手,巩固提升既有优势,着力实施科技创新领先、一流AE创建、品牌价值提升“三大工程”。目前集团“1930+”关键指标进入全球行业前三的比例达到83%,核能生产运营、经营效益效率等领域已基本实现世界一流。三是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科技创新“聚才”工程,灵活运用柔性引才、双聘制等多种方式,面向集团内外开展16个首席专家选聘。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明确集团重大科研团队至少配备1名40岁以下负责人,青年占比不低于50%。打造高效协同、专业集约的操纵人员培养体系,当前实际在岗和后备操纵人员接近4000名,可以有效满足未来一段时间核电规模化发展需求。
新时代新征程,中广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改革,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创新的制度安排,更大力度集聚和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以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以核能为特色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高水平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