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热电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
——访天津国能津能滨海热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刚
天津国能津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滨热电”)地处天津市滨海新区,现役2台35万千瓦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近日,中能传媒就发电企业如何向城市综合能源供应商这一角色转变,专访了津滨热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刚。
近年来,面对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双碳”目标的大力推进下,传统火电基于传统模式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津滨热电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改变传统热电生产经营模式,加速向城市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开辟出企业发展的全新格局。
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中能传媒
作为一家传统的发电企业,津滨热电提出立足“城市合伙人”定位,打造城市综合能源基地的发展目标,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
卢刚
近年来,随着光伏等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火力发电厂的运营利润被进一步压缩。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津滨热电两台机组建设时间过长,建设成本很高;津滨热电成立初期,在职员工有将近600人,背负的运营成本巨大,企业的经营包袱太重。基于这样的背景,为摆脱困境,津滨热电审时度势,提出立足“城市合伙人”定位,打造城市综合能源基地的发展目标。
中能传媒
津滨热电在转型城市综合能源服务商过程中面临哪些挑战,是如何应对的?
卢刚
主要遇到了三大挑战。第一,津滨热电属于传统的单一热电生产方式,在转变为综合能源供应商上,客观存在与客户交互性欠缺,用户黏性提升、用户需求挖掘、营销渠道开拓、服务意识增强等问题。第二,路线选择初始没能采用更灵活的商业模式。第三,先期业务规划大而全,导致在落地过程中没有抓手。多重压力下,班子成员带领技术骨干深入市场考察,开展客户侧调研,结合电厂能够提供的产品及服务,采取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灵活供能模式,一级带着一级干,以获取市场利益最大化。
构建综合能源服务朋友圈
中能传媒
在种好城市综合能源服务商这块“试验田”上,津滨热电在抓服务、挖掘资源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卢刚
全力提高机组的可靠性,有了安全生产的基础,才有经营目标的实现。其次是实现了超额供暖,以前能够保障的供暖面积是1400万平方米,通过技术改造和客户拓展后,今年有望超过2000万平方米,最终将实现2800万平方米的供热面积。从提高机组的经济性,以及可靠性、供热能力、机组灵活性的角度,做了大量针对性的工作和持续的投入,通过这些工作,让内部挖潜再提高一部分,这是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以电换热。通过拾遗补漏,电网需要电的时候发电,电网不需要时通过熔盐储能等储能技术,把不能上网的电量储存起来,转化成工业蒸汽和热水去销售。消纳上不了网的绿电,把热电厂作为绿电消纳的接入点,吸收要弃的光电,消纳光电转化成热能供热,实现整个大电网的热—电循环。充分利用供热管道,冬天供热、夏天回收,通过热能带动制冷运行,实现了管网的“一网双供、冷热同源”,使整个管网的投资回报率提高一倍。
中能传媒
在整合资源,丰富综合能源服务朋友圈上,津滨热电目前有哪些举措?
卢刚
在这一点上,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新商业合作模式,主动寻求多方合作,因企制宜搞好项目服务。比如在探索电厂粉煤灰等固废高质化利用上,和唐山华纤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共同开展固废在陶瓷棉保温建筑材料等新兴技术方向的应用。在综合能源的开发应用上加强企业合作,邀请烟台龙源等13家行业领军企业共同成立综合能源研发应用中心,以综合能源创新项目开发为切入点,从科学研究及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及行业最新实际需求,联合立项开展综合能源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企业能源转型面临的瓶颈性问题。目前,综合能源研发应用中心设立第一批研发课题4项,分别为开展乏汽提质研究、优化冷热联供技术、开拓固废利用新方向及推动综合能源数字化,将这些项目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引擎。
为更多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中能传媒
您认为传统热电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有何政策建议?
卢刚
随着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热电联产系统将与可再生能源集成,形成绿色和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模式。通过与其他清洁能源技术的结合,热电联产有望为更多领域提供可再生能源的解决方案。除了燃煤、天然气等传统燃料外,热电联产系统会根据时势需要消纳多种新型燃料,如生物质和氢气。这种燃料多样化可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热电联产系统的环保性。热电联产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趋势将使其更具灵活性、可持续性和效能,有助于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减少故障和优化用能管理。
应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来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和能源产业的转型。由此可提供额外的经济回报和激励,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促进热电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另外,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推进热电转型发展,包括共享实践成果、建立联合研究机构等。
原标题:对话天津国能津能滨海热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