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立足“国网航空航天技术在电力领域应用服务专业平台”发展定位,坚持“隐患没有排查完不开飞、排查出隐患不解决不开飞”,持续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突出思想引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

首页 > 输配电 > 电网建设 > 评论 > 正文

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杜贵和: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全面提升空间技术安全管控水平

2024-06-14 09:08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 杜贵和

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立足“国网航空航天技术在电力领域应用服务专业平台”发展定位,坚持“隐患没有排查完不开飞、排查出隐患不解决不开飞”,持续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树牢安全发展理念。突出思想引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国网空间技术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形成常态化学习机制,切实做到“两个至上”入脑入心。强化理念融合。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个核心安全理念和中国民用航空局“三个敬畏”要求为根本,严格执行“十不干”和“八该一反对”,确保飞行和电力作业安全。厚植安全文化。在传承电力、航空优秀安全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国网空间技术公司独有、员工认同、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体系,实施“安全文化百千万星火工程”,推动安全文化落地。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常态化开展案例学习,举一反三强意识、促提升。

坚持管理强安,夯实安全基础。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以强化安全管理为目标,调整优化企业机构编制,在各安全生产一类单位设立安全质量处,配齐配强安全监察力量。全面规范班组管理。持续提升安全工作规范化水平。深化“3+1”(制度、标准、手册、流程)运行规范体系建设,出台安全工作规范、非正常事件信息报送规范等,健全覆盖各科目的标准操作程序手册、训练大纲。持续抓好规章制度刚性执行。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围绕“人人懂安全”,上台开展安全生产制度、标准、规程等宣贯,把上级要求切实转化为基层一线易理解、能接受的“接地气”做法;一线作业人员围绕“人人会安全”,健全完善岗位培训体系,分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安全作业技能。以考促训、以考促学,建立“严入、强训、必考”机制,开展全员安全知识普考。

坚持改革促安,提升管理效能。构建“大生产”工作体系。完善生产例会、早会商等工作机制,强化生产作业精细化管控,发现问题高效处置,生产任务有效闭环。构建“大生产”专业管理体系。以运行监控中心作为航空电力业务“大生产”体系的指挥中枢,以特种作业中心、各分公司作为现场作业的实施主体,以飞行管理中心、机务管理中心作为现场作业的专业支撑机构,对全业务链关键环节精准把控、规避风险、合理施策,在设备运行方面不断强化管理,确保超前、精准安排生产任务。构建“大生产”应急指挥体系。强化应急流程管控,厘清部门衔接程序,提升应急需求响应及时性和精准性。管理人员开展现场勘查和其他事务性工作,全力保证一线作业机组的主要精力放在确保作业安全、质量和进度上。建立“控风险、盯现场、保安全”监督机制。每日对所有在运机组(班组)进行“控风险”提示,做出“盯现场”安排,明确“保安全”措施,并依托安全风险管控监督平台开展督查。

坚持铁腕治安,紧盯现场一线。强化明责知责。制订年度安全目标,逐层逐级细化分解,全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强化通航征候、严重违章等安全事件管控。狠抓“四个管住”。全口径严管作业计划,坚持作业计划一律上线,坚持计划刚性执行。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按照飞行“四个阶段”标准流程,认真执行“三措一案”及各专业手册、工单卡,强化“三种人”“把三关”飞行安全管理。强化监督检查。严肃开展“四不两直”安全督查,压实各专业、各单位反违章主体责任,鼓励违章自查自纠,定期通报情况,加大曝光力度,推动提升工作质效。建立安全工作综合评价与绩效考核联动机制,修订安全奖惩实施细则,科学实施差异化分层奖惩。

坚持科技保安,支撑服务生产。推动安全生产管控数字化转型。上线定制化改造的安全风险管控监督平台APP,将作业计划、安全准入和飞行“四个阶段”纳入平台管控;部署新一代应急指挥系统,持续为公司提供空天应急资源支撑;建设反无人机系统运行监测平台,提升反无人机设备数智化管控水平。多源数据融合支撑电网防灾预警。持续利用高精度地形数据开展覆冰预警精度优化提升,开展典型灾害重点通道的卫星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推动建立“卫星预测-航空监测”的覆冰、山火、地灾融合监测预警服务体系。航空遥感技术支撑电网运维检修。加强空间综合感知技术和直升机智能巡检技术研究,加快更新外网云缺陷智能识别模型,提升综合检出率,优化查缺业务流程。统筹航巡、激光扫描和卫星感知等多源数据,持续丰富数字电网空间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安全管理、集约共享、云端部署、唯一溯源。航空作业技术支撑电网应急抢险。配足配齐配强航空器、应急装备、应急队伍,完善应急响应机制,研发试制悬浮式吊篮,超前储备架空输电线路中型直升机检修作业技术在高海拔、复杂环境下的应用能力,强化直升机精准吊装自主训练、灾后应急特巡和灾情普查,有效利用直升机搭载卫星通信系统保障应急通信,及时开展紧急消缺、灾情处置和线路抢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