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能源央企“一把手”发表署名文章,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华电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汇总如下:
(来源:《求是》杂志、中国能源观察、人民日报《新安全》杂志、国资报告、《学习时报》)
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智刚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来源:《求是》杂志
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明确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为我国统筹能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10年来,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定不移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深化国际合作,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一、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以来的这10年,是我国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绿色低碳转型速度最快、安全高效发展质量最高、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最多、国际电力合作领域最广的10年。目前,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新能源装机容量、输电线路长度、变电容量、发电量、用电量保持世界首位,电力事业在砥砺奋进中走过非凡历程。
10年来,大力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有力保障人民用上电、用好电。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需要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我国深入推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6%,对改善空气质量的贡献率超过1/3。因地制宜推进电能替代,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8%左右。10年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由5.3万亿千瓦时增长到9.2万亿千瓦时,以用电量年均5.6%的增速有力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国家电网建成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累计接入可启停充电桩超51万个,注册用户超2500万。在福建深入实施电力“双满意”工程,向11.7万户用户推送能效账单,提供节能降碳综合解决方案。
10年来,全面推进能源供给革命,实现绿色电力发得出、供得上。我国能源电力自主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基本形成多轮驱动的能源电力生产体系。深化电源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含绿量”。截至2023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9.2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14.7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比重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较2013年分别增长约5倍、40倍。持续完善网架结构,建强电网“大动脉”。截至2023年底,国家电网在国内建成35项特高压工程,累计送电超过2.9万亿千瓦时,有力促进了电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张北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创造12项世界纪录,助力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成为亮丽名片。
10年来,持续强化能源技术革命,抢占电力科技最前沿、制高点。“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电力行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特高压输变电、柔性直流、大电网控制等领域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重大成果。建立了完备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10年来,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平均造价分别下降30%和60%,白鹤滩水电站、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等一批世界级工程相继投产。国家电网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水平,构建完整的特高压试验、研究、技术标准体系,研发世界首套完全可控换相技术换流阀,自主研制特高压换流变有载分接开关工程样机,建成新一代电磁暂态仿真平台。在上海建成世界首个35千伏公里级超导输电示范工程,提升了我国在超导输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10年来,不断推进能源体制革命,加快电力改革市场化、法治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力现货、绿电交易等试点取得重要进展。2023年我国市场交易电量约5.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1.4%。我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注册市场主体70.8万家,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深化绿电市场建设,2023年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6845亿千瓦时,占新能源总发电量的47.3%。深化电价改革,“准许成本+合理收益”的输配电价机制初步形成,燃煤发电上网价格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配合完善市场机制,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浙江成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供需对接平台,累计成交绿色技术1300项,交易金额超31亿元。
10年来,积极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推动电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电力行业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技术、装备、标准、文化、品牌一体化“走出去”。绿色低碳技术加快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为全球贡献了60%的风电装备和70%以上的光伏组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主导发起编制电力国际标准超过100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可持续电气化交通系统委员会落户中国。国家电网在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投资和参与运营13个能源网项目,特高压技术在海外生根开花,建成投运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送出一期、二期工程,将亚马孙流域清洁水电输送到2000多公里外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累计送电超过1800亿千瓦时。成功中标巴西东北部新能源送出特高压直流输电特许权项目。巴基斯坦默拉直流工程荣获“中巴经济走廊突出贡献奖”。
二、准确把握我国能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新型电网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我国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作为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领域,电力行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电网,为中国式现代化赋动能作贡献。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随着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能源电力消费仍将持续增长,电力供给侧将面临生态环境约束较多、系统调节能力相对不足等制约。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解决当前电力转型发展一系列复杂问题的根本出路。预计2030年、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5%、80%,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35%、75%,能源配置格局将更加科学高效,能源供给结构将发生深刻调整,能源利用方式将更加复杂多元。贯彻落实国家“双碳”工作部署,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需要站在全局、抓住要害,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有效应对保供、转型、稳价“三大挑战”。
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电力系统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清洁低碳,就是要形成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供给和消费体系,能源供给侧实现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能源消费侧实现高效化、减量化、电气化;安全充裕,就是要支撑性电源和调节性资源占比合理,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结构坚强可靠,系统承载能力强、资源配置水平高、要素交互效果好;经济高效,就是要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能源电力需求,转型成本公平分担、及时传导,系统整体运行效率高;供需协同,就是要源网荷储多要素协调互动,多形态电网并存,多层次系统共营,多能源系统互联,实现高质量供需动态平衡;灵活智能,就是要融合应用新型数字化技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先进控制技术,实现能量流和信息流的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显著。
加快建设新型电网,厚植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适应能源转型需要,进一步建设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适应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认真落实好“十四五”电力规划,超前谋划好“十五五”电网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特高压和主网架建设,提高配电网可靠性和承载力,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深化数字赋能赋效,形成安全合理的电网布局,实现交流、直流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和微电网等实现可观、可测、可控,全面提升电网发展质效,大力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
三、加快推动我国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
确保能源安全是推动我国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电力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载体,电网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平台。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国家电网将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进一步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深化国际合作,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让人民获得感更充实,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绿色低碳电力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家电网将着力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稳妥有序推进电能替代,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全社会节约用能、高效用能、绿色用能。持续提升服务品质,推动“供电服务”向“供电+能效服务”延伸拓展。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提效,推广能效诊断、能源托管等服务,深入开展居民“e起节电”活动。深入实施电能替代,推动北方地区以电代煤清洁取暖,全力服务保障“煤改电”用户温暖度冬,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港口岸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强化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推进老旧及高耗能变压器改造。深化“国网绿链”建设,打造全供应链绿色低碳场景,助力形成绿色产业集群。
让电力保障更有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确保能源安全可靠清洁供应,需要实现多目标平衡,多渠道增加能源供给。国家电网将以坚强的特高压和主网架为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配电网为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加快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积极服务“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送出,推动新能源集约式发展,强化配电网建设,服务新能源分布式发展,推动常规电源、新能源、抽水蓄能等各类电源灵活接入、可靠送出、高效消纳。深化电力供需平衡分析,加强电力调控体系建设,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做好电力保供工作。科学合理安排电网项目和建设时序,全力服务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实施。
让创新动能更澎湃,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根本举措。国家电网将不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深入研究电源结构、负荷特性、气候变化等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大力开展关键装备和核心器件攻关。加快研究新能源与各类资源协同运行技术,加强实验研发能力建设,健全新型电力系统标准体系。强化原创技术策源地作用,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牵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强数字赋能和规模化应用,深入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力北斗等技术。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让治理体系更有效,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是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基础。国家电网将助力新要素新业态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完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加强风光水火储联营、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业态准入规范、市场主体权责、交易模式等研究,促进多能互补。完善新能源、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用户侧储能等参与电力市场机制。推动电力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绿证交易等市场融合发展。协助优化完善代理购电政策机制,提升代理购电服务质效与客户体验。积极改善电力营商环境,大力实施“阳光业扩”,持续拓展“一网通办”,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配合政府部门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加强电力上下游成本疏导,建立各主体合理分摊系统成本的市场机制,实现多层次各类市场高效协同运作。
让国际合作更广泛,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国网力量。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国家电网将积极稳妥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境外资产运营管理,担当“一带一路”形象大使。利用和发挥好IEC等国际组织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建设,全面提高全球能源治理的话语权。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聚焦重点市场和重点项目,高质量拓展国际业务,持续发挥好技术、装备、标准、文化等优势,培育能源转型新增长点,在国际市场上培育核心竞争力。稳健运营境外资产,加强与当地监管机构沟通,做好境外电网运营安全生产,强化重大项目管理,提升运营质效,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稳步扩大“朋友圈”,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高标准履行海外社会责任,持续推动“小而美”民心项目,促进民心相通,架起“连心桥”,打造品质典范、创新典范、治理典范、文化典范、责任典范“五个典范”和管理领先、声誉领先、价值领先“三个领先”的全球知名品牌。
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孟振平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年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牢记能源电力央企职责使命,深入推进能源绿色消费、清洁供应、技术变革、治理完善和国际合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十年来,我们着力壮大公平普惠绿色高效的能源电力消费新生态,南方区域基本建成现代供电服务体系。牢记“国之大者”,践行服务用户理念,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用能需要。打好电力保供主动仗,守牢了不发生拉闸限电底线,保障2.72亿人口用上电、用好电,南方五省区用电量年均增长5.9%。对港、对澳供电分别占其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九成。“一省一策”融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快现代电网建设,助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彻底打通农村供电“最后一公里”,农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一步跨千年”的云南独龙江乡接入大电网。打造国际一流用电营商环境。持续高标准推行“三零”“三省”服务,大湾区供电可靠性整体迈向世界领先,广州、深圳连年入选“获得电力”标杆城市,珠海横琴、深圳福田供电可靠性达全球顶尖水平。引领新电气化进程。年度电能替代电量从45亿千瓦时增长到359亿千瓦时,实现翻三番,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3%。实现充电桩乡镇全覆盖,在海南率先打造电动车充换电“一张网”。
十年来,我们着力构建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电力安全供给新格局,非化石电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达世界同等规模电网领先水平。高效服务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动主体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能源供给结构加速绿色转型。南方区域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增长1.8倍、达2.8亿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61%、48%。新能源装机增长23倍、达1.3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成为五省区第一大电源。海上风电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实现跨越式发展,抽水蓄能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并网新型储能装机超510万千瓦。西电东送战略持续走深走实。已形成“八条交流、十一条直流”西电东送大通道,十年新增输电能力超3000万千瓦,累计送电量达2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超80%,直接拉动上下游投资约1万亿元,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能源消纳配置调控能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作用,从源网荷储各环节挖掘潜力保障新能源消纳,历年新能源利用率均高于99%,基本实现全额消纳。
十年来,我们着力推进以数字化绿色化为特征的能源技术新变革,以数字电网为关键载体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锻造电力重器,牢牢把能源电力科技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引领全球直流输电技术进入柔性直流时代。建成一批世界级重大输电工程,投产世界最大容量的±500千伏同塔双回直流(牛从直流,2014年)、世界首个±500千伏三端直流(禄高肇直流,2020年)、创出19项世界第一的全球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柔性直流(昆柳龙直流,2020年)。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重大荣誉。加快推动传统电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成立全球首家数字电网研究院,累计投资1.2万亿元建设数字电网,全面打造绿色低碳数字发电、安全可靠数字输电、智能高效数字变电、灵活可靠数字配电、开放互动数字用电和统一协同智能调控格局,220千伏及以上线路无人机巡检全覆盖,99.5%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3625座变电站实现智能操作,配电自动化有效覆盖率93.6%。推动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引领带动数字电网技术装备现代产业链发展,创建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牵头建设电力行业人工智能联盟,发布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推出国内首个电力物联操作系统“电力鸿蒙”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国产化,成功研制并量产首款国产电力专用主控芯片“伏羲”,拉动上下游产能超千亿元。
十年来,我们着力打造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并取得新进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推动电力资源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优化配置。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率先落地。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紧密衔接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体系并进入试运行,区域现货市场率先开展全域结算运行,绿电、绿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成交量累计突破135亿千瓦时、110万张,首次实现对港澳跨境绿证交易。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逐步理顺。输配电价改革在深圳率先破冰并发挥示范效应,基本建立输配电价由政府核定、发用电价由市场交易形成的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在保供应、促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力交易机构实现独立规范运行。组建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和5个省级电力交易中心,在全国率先完成交易机构股权调整,创新实施电力交易机构间交叉持股,实现电力交易机构定位与交易组织模式转变。推动央地电网融合发展。接收广西壮族自治区40个县域电网,云南电网与农垦集团顺利完成股权交割。
十年来,我们着力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能源合作新局面,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坚决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全方位拓展能源国际合作,在国际能源舞台的话语权、影响力大幅提升。电网互联互通成效显著。加强与老挝、越南、缅甸等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控股运营我国首个周边国家主干电网——老挝国家输电网。积极参与周边国家清洁能源开发建设,稳妥推进跨境电力贸易,累计建成15条跨境输电通道,与澜湄国家电力互济突破7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超90%。建成越南永新电厂、中老铁路外部供电项目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打造中老友好学校等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全球能源合作持续深化。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境外项目延伸至欧洲、拉美、中亚等地区,先后完成欧洲卢森堡电网项目股权收购,中标智利首个直流输电项目开发权,即将完成秘鲁配电项目股权交割。依托重点工程项目有力带动我国特高压输电、数字电网、抽水蓄能、综合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先进技术、装备和标准“走出去”。
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变革,供需格局深刻调整,能源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电力系统基本特性和运行机理发生深刻变化,变革发展中蕴藏着重大机遇与挑战。南方电网公司将持续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电力保障,为塑造全球能源治理新格局贡献力量。
一是以更大力度推进能源电力绿色转型。扛牢保障南方五省区和港澳地区能源安全首责,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近零碳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典范。二是以更高标准端牢能源电力的饭碗。融入全国电力生产力布局,积极引入区外清洁能源电力,促进能源电力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构建“合理分区、柔性互联、安全可控、开放互济”的南方电网主网架,推动主干网架提质升级,提升电网资源配置、安全保障和应对极端情况能力。打造“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提升城乡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三是以更强举措推进能源电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电网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将数字电网打造成为承载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载体。依托重大工程开展关键技术装备协同攻关,持续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培育未来产业,积极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培育壮大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四是以更大决心纵深推进电力体制机制改革。立足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打造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标杆,推动完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务实推进央地电网融合,分类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促进多层次电网协同发展。五是以更稳步伐融入全球能源治理新格局。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进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提升澜湄区域能源电力合作水平,加快全球市场开拓,深化国际技术、标准、规则交流合作,促进设施联通、标准融通、民心相通,不断增强我国能源电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控制力、影响力。
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 以实干实绩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刘国跃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来源:人民日报《新安全》杂志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回望十年发展历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能源革命取得重大进展,14亿多人的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能源先进技术取得重大成果,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作为中央骨干能源企业,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深入学习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牢记“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质量发展两端发力,积极研究探索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国能实践,深入实施以煤炭保能源安全、以煤电保电力稳定、以多元快速创新保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以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保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装备升级的“四保一大”发展路径,为建设能源强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国能力量。
筑牢“压舱石”,坚持以煤炭保能源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煤作为主体能源是必要的,否则不足以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前提和关键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资源禀赋决定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煤炭仍将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必须充分发挥全过程兜底保障作用。一方面,要加强煤炭战略资源布局接续和增储增供,有序释放优质先进产能,保障安全稳定供应;另一方面,要强化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抓好煤系伴生资源开发利用,全方位推动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兜住我国能源安全的底线。
国家能源集团坚决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立足“以煤为锚、保供稳价”,深挖增产增供潜力,加大薄煤层及深部资源开采,推进露天矿智能化、规模化、自营化、重载化,加强外购煤、进口煤组织,自产煤连续32个月保持5000万吨峰值水平,以约占全国1/6的煤炭产销量保障能源安全,以约占全国1/4的电煤供应量稳价稳市。我们将继续扛起保供政治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优化煤炭产业布局,推动资源接续、增储增产、煤矿建设、证照办理和产能核增,推广煤质快速检测、无煤柱安全高效开采、智能化无人采煤和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巩固提升“神东、蒙东、新疆、宁东乌海”四个亿吨级绿色矿区规模,加快内蒙古新街矿区等重要接续资源开发,持续在能源保供中发挥顶梁柱作用。
稳住“基本盘”,坚持以煤电保电力稳定
煤电是个大事,一定要搞好。我国已建成全球清洁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煤电体系,煤电机组以占比不到五成的装机,生产了约六成的电量,支撑了超七成的高峰负荷需求,仍将承担保障能源电力安全的重要作用。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的风险和挑战,再加上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可能上升,对电力系统韧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需要正确认识“双碳”目标下煤电兜底保障、系统调节等价值,切实以能源电力之稳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国家能源集团坚决做好煤电大事,加强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一体化布局,百万千瓦机组达到53台、约占全国30%,火电机组中超(超)临界机组占比63.7%,推进1.2亿千瓦煤电“三改联动”,建成亚洲最大50万吨煤电CCUS示范工程,发电量、供热量分别约占全国1/7、1/8。我们将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联营优势、规模优势,开发支撑性调节性大型先进煤电项目,加强智能工控系统、混氨掺烧、黑灯工厂、虚拟电厂、二氧化碳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等技术攻关,做好十个千万千瓦级、二十个百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开发,全力保障重大活动、重要时段、重点区域电力需求,坚决守好民生用电用暖底线。
加速“调结构”,坚持以多元快速创新保可再生能源规模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前,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全行业的共识,也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新型能源体系具有一次能源结构新、能源系统形态新、产业体系新、供应链韧性强、治理体系新的特征,就是要在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的前提下,加强新能源高质量供给,优先通过清洁能源满足新增用能需求,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转变。
国家能源集团积极对标“双碳”目标,坚持“多元化、快速化、规模化、效益化、科学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取得宁夏腾格里1300万千瓦、甘肃巴丹吉林1100万千瓦“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项目牵头开发权,推动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海上风电,宁东复合光伏基地等一批项目全容量并网,新能源装机规模接近1亿千瓦,在建常规水电装机容量101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17亿千瓦。我们将聚焦“十四五”末新增新能源装机9000万千瓦以上、力争1亿千瓦,新增水电装机400万千瓦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40%的目标,全力推动“沙戈荒”风光大基地建设,组团式开发优质水电项目,创新推进海上风电,布局氢能、储能等新兴产业集群,开展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的基地型、园区型、城市型综合能源服务能力。
聚力“提韧性”,坚持以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保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离不开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其中涉及数字化赋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韧性等多方面课题。当前,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源网荷储各环节,对实现电热冷气多网融合、多能互补、全局调度优化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而推动整个能源系统灵活调度、协调运行,迫切需要构建更具韧性的能源产业链,全方位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国家能源集团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煤电路港航”“煤电油气化”“产运销储用”一体化优势,健全煤电协同、煤化协同、煤运协同、运销协同机制,建成从煤炭生产到运输、储用及电力营销的一体化智能协同运营调度系统,通过“管一级、看一级”和“数据驱动+模型驱动”,不断提升能源供应链韧性和弹性,核心区日均调运量百万吨成为常态,一体化辐射范围延伸2700公里以上,推动中俄、中蒙、中印尼等能源合作取得新进展,为保障重点地区用能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将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化3万吨级重载铁路运输、智慧绿色无人港口、船舶智能管理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能源运输大通道,拓展疆煤出区、西延南线、三线南下、蒙煤俄煤进口等渠道,努力争做能源保供体系中供应链“链长”。加快推动煤电化运各板块产业数字化升级,建强国能e购、国能e商、国能e电、国能e链等千亿级生态化平台,构筑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新业态。
做强“增长极”,坚持以大项目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装备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未来一个时期能源消费仍将保持刚性增长。能源项目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有利于发挥“乘数效应”扩大内需,有利于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有利于带动大发展、大突破、大创新,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国家能源集团积极落实“稳投资”工作要求,以重大基地支撑发展,以示范工程引领发展,以项目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国能特色并且行业领先、质量过硬的标志性工程,成功掌握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井工矿8.8米大采高、矿井水地下水库储用、大型煤炭基地生态修复、煤电二次再热、混氨掺烧、低风速高效风机、重载铁路运输等关键核心技术。我们将继续扩大有效投资,依托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确保新街一二井1600万吨煤矿,玛尔挡220万千瓦水电,渤中210万千瓦海上风电,榆林、哈密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等项目按期完成,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打造现代能源产业集群,更好支撑和带动产业链循环畅通。
面向未来,国家能源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干担当、锐意进取,绿色发展、追求卓越,深入实施“四保一大”发展路径,努力争当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推动者、先行者和示范者,全面建设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保障能源安全加快绿色转型
中国华电以深层次改革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江毅
来源:国资报告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持续巩固深化体制机制类改革任务,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2023年公司超额完成“一利五率”考核目标,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经营、发展绩效创出历史新高。
一、大力推进功能性改革,更好履行新时代新征程央企新使命
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鲜明导向。中国华电围绕国之所需,把充分发挥战略功能价值放在优先位置,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全面发力。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形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的电力支撑,国有能源电力企业责无旁贷,中国华电以“奉献清洁能源、创造美好生活”为使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断提升清洁化、低碳化水平。一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强化“5318”战略目标引领,把水风光电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最强增量,大力推进西北沙戈荒、西南水风光、沿海海上风电、东中部集中式和分布式、东北“新能源+”等基地化、集群化开发建设,构建形成“3+N”风光电空间布局,2023年公司总装机容量突破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1.4%。二是加快发展战新产业。准确把握能源电力创新变革的方向和市场前景,培育壮大氢能、储能、碳交易、虚拟电厂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注重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打造“华电生态圈”,成功打通绿氢“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形成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2023年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39亿元,营收占比持续提升。三是强化数智技术赋能。深入实施“数字华电”战略,成立数字化中心,构建数字化三级管控模式,推动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AI+等数智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拓展数字电厂、数字新能源、数字流域、智慧矿山等场景应用,新能源智慧生产管理平台、综合能源网上服务大厅等上线运行,推进煤机“三改联动”,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引擎。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发挥国家队作用,中国华电坚持“四个面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技发展趋势和战略规划,在决策、管理、支撑、布局和队伍等方面构建“宝塔型”科技创新体系,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分类设置电力生产、电力建设、煤炭、研发及数字化等四个科技委专题会,建立重大研发项目“储备、立项、实施、验收”四个清单策划管控机制,出台科技创新能力专项提升行动方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二是打造科技创新高地。立足国家所需、两链所困、产业所趋,集聚优势资源力量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编制涵盖146项课题的宝塔型科技创新方向布局课题清单,推进培育“新型电力工控系统”“燃气轮机”“氢能”“水能”等原创技术策源地。坚持攻出来和用起来相结合,建立“三首”采购绿色通道,2023年我国首台全国产化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投入商业运行。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创新主体深度合作,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等全国重点实验室华电分室。三是培育一流科技人才。立足急需紧缺专业,探索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互兼互聘”的柔性引才方式,与9所高校共同招收工程硕博士72人,涵盖燃气轮机、智慧能源等6个专业领域。推行高端人才共享机制,健全“人才+载体”培养模式,加快充实科技创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支撑。国有企业作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必须把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和能源资源安全作为重大使命责任,中国华电牢牢把握能源保障和安全这一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国家能源安全“顶梁柱”“压舱石”作用。一是勇担保供责任。坚决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制订20条保供措施,加强设备运维,做好燃料供应,释放优质产能,强化应急管理,全力以赴战高温、抗冰雪、防台风、战洪水,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大运会、亚运会等重要时段保供任务,2023年公司发电量、供热量增幅位居同行业前列,有效满足了电力、热力和民生需求。二是夯实安全基础。坚持“两个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全面抓好电力、基建、煤炭、科工板块以及国际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评价体系和风险隐患“两个清单”分级督办工作机制,制定生产安全“吹哨人”奖励制度,加大科技兴安投入,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三是着力防范风险。秉持依法治企理念,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创新建设“平台统一、管理融合、监控智能”的内控合规风险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强化年度前十大风险应对措施落实,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建立协同监督机制,构建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巡视监督和纪检监察等多位一体、协同配合的大监督体系,有效发挥业务、职能、执纪监督“三道防线”作用,有力提升了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水平。
二、巩固深化机制性改革,打造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的新国企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推动改革的强大势能,这个“势”弥足珍贵,为持续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华电在巩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成效的基础上,乘势而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新形势新要求的内在需要,中国华电着力构建各主体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统一。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分层分类编制党组织前置研究事项清单范本,科学界定党委(党组)“定”和“议”的职责范围,使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形成以公司章程为统领、以“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等为支撑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二是推进董事会配齐建强高效运作。充分发挥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功能作用,出台深化子企业董事会建设专项行动方案,科学确定董事会应建尽建及外部董事占多数企业清单,完善董事会规范运行制度体系,高效落实董事会职权,2023年集团董事会授权董事长和总经理决策事项分别增加23%、18%。推动外部董事积极履职尽责,建立直属单位和基层企业两级“多元化”外部董事人才库,建立出资人列席子企业董事会会议、专职董事现场观摩学习集团公司董事会和“企情问询”等工作机制。三是创新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构建“三横(一级、二级、三级业务领域)三纵(基本制度、专项制度和实施细则)”制度图谱,建立制度分级分类管理名录,促进各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形成“一体系、一张网”具有华电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模式。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激发企业活力、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中国华电瞄准能下、能出、能减“三能”目标,加速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一是深入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建设。在各级企业全面实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集团总部建立“一人一表单”绩效考核责任书,以上率下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管理人员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在总部和二三级子企业覆盖面达到100%。深入推进用工市场化改革,构建“1个平台+3个核心系统”的人才市场体系,强化“劳动合同+岗位合同+绩效考核”联动,构建“人岗匹配、优胜劣汰、进出通畅、灵活高效”的用工机制。二是健全精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以战略为引领、以关键业绩指标和重点任务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引导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通过强化刚性考核,公司系统同一层级的经理层成员薪酬高低差距达2.8倍。推进“3+2”中长期激励提质扩面,实施登高奖励、揭榜奖励、即时奖励等专项奖励机制。优化分层分类的荣誉表彰奖励机制,建立包含劳动模范、华电工匠、科技创新(青年)领军人才等33项具体奖励事项,更好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持续加大子企业授权放权力度。优化总部、直属单位和基层企业三级管控,厘清权责界面,编制总部权责事项清单和授权放权事项清单,在投资管理、生产经营、基建物资、综合管理等方面赋予子企业更多经营发展自主权,2023年新增授权放权事项60项,有力推动企业运转效率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三、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电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彻到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筑牢党的政治建设的根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中国华电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突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深入73家基层一线企业问需解难,有力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问题,形成“重走、重现、重温”“三重”模式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典型案例。织密建强党的组织体系,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研究建立消除党员空白班组“两优化一壮大”工作机制,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实现有形有效覆盖。加强一流总部作风建设,培育践行“创新奋进、奋勇争先”企业文化,以问题清单、需求清单、行动清单“三个清单”推动落实“反思、倾听、行动、见效”四大举措,构建形成具有中国华电特色的理论武装、融合服务、宣传教育、文明文化、组织保障等思想政治工作“五大体系”,广大职工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相融合。坚持把提高质量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履行使命责任能力作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华电聚焦绿色发展、提质增效、科技创新等年度重大任务,各总部党支部、各直属单位党组织与179家系统内外单位围绕打通产业链、稳定供应链、衔接创新链、塑造价值链深化开展党建联建共建,创设党组织书记领衔项目1600余个。深入实施“四力四推”党建工程,在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上下功夫,在推动公司治理、改革创新、生产经营、文化建设上见成效,有效提升了党建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体系化水平。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行动”“聚绿色动能、助双碳目标”劳动竞赛和“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深化“岗区队”建设,加强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着力激活红色引擎,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将党组织独特优势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和高质量发展优势。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按照国有企业领导人员“20字”要求,中国华电聚焦事业发展所需,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2021-2025年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规划》,启动实施“8090”工程,注重在改革发展第一线、重大任务最前沿、吃劲负重关键岗位锻炼考察年轻干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实施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措施和推进领导人员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制定尽职合规免责清单,既侧重设置违规违纪“高压线”,又注重营造干事创业“安全区”。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统筹推进管理、科技、技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工程”和“青年骏才”计划,拓宽畅通技术和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构建“引进、培育、使用、留住”的人才链条,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让各类人才在华电事业发展的舞台上充分施展才华、成就梦想。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华电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创新奋进、奋勇争先”的精气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巩固“稳”的基础,加快“进”的节奏,开创“优”的局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 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
戴厚良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来源:《学习时报》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构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能源篇”,为新时代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内最大的综合性能源与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坚定不移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提升能源高效供给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石油力量。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刻揭示了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阐释了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的特点规律和方向趋势,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我国能源行业和能源央企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我国新时代新征程实现能源安全提供了战略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如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能源事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十年来,在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事业蓬勃发展,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举措全面落地、成效加快显现,有力地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但随着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大国博弈更趋激烈,能源政治化、阵营化加剧,极端气候多发频发,能源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新征程上实现我国能源安全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丰富内涵和深远考量,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毫不松懈抓紧抓细抓实能源安全保障工作。
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来,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供给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加快布局,国际合作扎实推进。但客观来看,能源高效供给、高水平科技创新、深层次体制机制变革、全方位国际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油气能源对外依存度居高等问题依然没有有效解决,特别是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能源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能源安全新战略为能源央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述国资央企的责任使命、战略定位,特别是对能源央企寄予厚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能源央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的同时,着力补齐自身短板,全力奋进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但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清洁高效能源的需求相比、与世界一流企业标准相比,在“卡脖子”技术攻关、发展质量效益、现代企业治理水平、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短板。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深刻领悟能源安全新战略丰富内涵,扎实推进战略举措落实落地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开创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有效履行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油气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大责任。
突出安全高效,全面提升多元化能源资源供给能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端牢能源饭碗”、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之以恒实施资源战略,以增加规模经济可采储量、提高SEC储采比为“牛鼻子”,深入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加大风险勘探和集中勘探力度,科学组织油气生产运行,大力发展非常规油气业务,着力强化油气储备体系建设,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增,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当量超过原油,高质量完成天然气保供任务、国内市场份额六成以上。加快发展新能源业务,优化拓展绿色产业布局,新能源业务发展跑出“加速度”。瞄准绿色智能方向和产业链中高端,有序推进一批世界级、标志性的重大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坚持分子炼油理念和“产品巨人”策略,大力实施新材料提速工程,炼油化工主要产品产量持续增长、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不断提高,成品油销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突出节能降耗,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等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走节能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深入推进“绿色企业建设引领者行动、清洁能源贡献者行动、碳循环经济先行者行动”三大行动和节能降碳等十大工程,持续加大能效达标、节能降碳等方面工作力度,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政策,推动公司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公司在油气业务持续增长、炼化新材料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实现了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增,连年获评“中国低碳榜样”企业,2023年获评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碳达峰“领跑者”称号。
突出自立自强,强化能源与化工领域科技攻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四个面向”,坚持支撑当前、引领未来,健全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机制,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部署实施两口万米科探预探井,吹响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角,深地塔科1井今年3月4日突破万米大关并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大力推进“数智中国石油”建设,实施信息化补强工程,加快为管理赋能。十年累计获得30项国家级科技奖励,授权专利数量位居央企第一方阵,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实现从跟跑为主、局部领先向部分领跑、整体提升的深刻转变。
突出激发活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两个一以贯之”、见到“三个明显成效”等重要论述精神,落实中央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善公司治理顶层设计,组建油气和新能源、炼化销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务、资本和金融四大子集团,全面实施事业部制 改革,深入推进专业化重组,持续加大三项制度改革力度,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公司组织运行质量、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发展活力不断提高。
突出互利共赢,积极稳妥开展国际能源合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要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等重要讲话精神,秉承“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加强海外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着力优化海外资产结构、业务结构和区域布局。持续优化全球贸易网络和资源渠道,深化跨国油气通道建设,打造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高标准建成一批标志性项目和工程,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保持1亿吨以上效益稳产。
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勇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石油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忠诚履行责任使命,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供给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深入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勇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顶梁柱”。全面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发展页岩油气、深层煤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业务,全面提升国内油气产量、筑牢能源安全基础。持续深化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规模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企业向生产供应油气热电氢综合能源转变。全力推进炼化业务转型升级,努力增产高效炼油产品和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加快向迈进“炼化生精材”产业链中高端转变。
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勇当节能降碳的“排头兵”。牢固树立节能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增效的理念,大力推动化石能源清洁替代、原料工艺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等源头治理项目落地,积极探索和发展油气循环经济,有序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创新节能技术,加大新一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与能源行业深度融合,加强高效节能技术设备研发,依靠技术创新推进用能效率提升。加强节能管理,建立健全节能提效制度体系,强化化石能源消费约束,努力打好打赢节能降碳主动仗。
深入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战略,按照“快速突破”和“久久为功”两个层面,加快科研布局和创新体系完善,持续强化勘探开发、化工新材料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软件攻关,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持续优化科技治理体系,加快培养石油科学家和能源化工领域战略科技人才,努力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能源与化工创新高地。
深入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勇当国企改革和强化管理的“示范者”。全面落实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持续深化组织体系改革,健全总部、业务板块(子集团)/专业公司、企业三级管理为主体的体制架构,健全完善“条”“块”结合的矩阵式管理架构。持续深化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完善产业链市场化价格传导机制。紧紧围绕“业务发展、管理变革、技术赋能”三大主线,着力推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以高水平数字化转型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数智中国石油”。
深入开展全方位国际合作,勇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坚决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服从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以“一带一路”沿线为重点,全面深化海外能源资源互利合作,确保海外油气有效稳产。持续完善跨国能源通道建设,保障海外油气管道安全、高效、平稳运营。深入拓展国际合作,不断扩大油气贸易规模,提升油气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坚持互利共赢,带动促进项目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化融通,积极打造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
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强保障、贡献石化力量
马永生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来源:人民日报《新安全》杂志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我国推进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和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能源发展新道路。10年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坚决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能源安全新战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胜利油田时“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殷切嘱托,深入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供给能力持续提升,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强保障、贡献了石化力量。
深入推进节能降碳,争当践行能源消费革命的排头兵
能源化工企业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在国家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背景下,必须积极拥抱能源消费革命,坚持走节约集约、绿色低碳之路,才能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石化深入落实节能优先方针,加大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调整力度,加快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连续13年获“中国低碳榜样”称号,成为获得该奖项次数最多的能源央企。坚持资源输入最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服务绿色化,全面实施清洁生产,持续提升终端电气化水平,稳步提高“绿电”应用比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大力推广节能技术,10年来累计实施能效提升项目5000余项,节能836万吨标煤,能耗强度下降10%,“能效提升计划”获中国企业十大绿色行动奖,多家企业能效在石油炼制、乙烯生产领域领跑行业标杆水平。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成投产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将齐鲁石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输送至胜利油田并注入地层,既降碳减排又驱油增产,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纵深推进能源消费革命,深入抓好传统业务节能提效,不断提高新能源终端消费比例,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全面提升自主保障能力,争当践行能源供给革命的排头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需要加快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中国石化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发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当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洁净能源供应的引领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油气自我保障能力等重要指示,全力落实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发现了塔里木盆地顺北超深层十亿吨级大油气田,培育了川东南万亿方页岩气大气区,高效探明川西、中江、东胜、威荣等千亿方大气田,实现了原油稳增长、天然气大发展、非常规大突破,国内油气产量当量连创历史新高。积极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牵头推进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建成全球最大加氢站网络,氢气加注量占全国40%左右,在新疆库车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绿氢示范项目。积极引领地热发展进程,承办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及展示品类均创历届地热大会之最,累计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超9500万平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为全国70多个市县的百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
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纵深推进能源供给革命,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进新能源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努力提供更安全、更洁净、更多元的能源保障,更好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加快锻造科技创新利器,争当践行能源技术革命的排头兵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以能源革命为重要动力;而每一次能源革命,又都是以技术革命为先导。面对深度重塑的世界能源格局,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抢占能源革命先机、从根本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石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技术搞上去”的殷切嘱托,攻关形成独具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海相油气、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强科技支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向地球深部进军”号召,大力推进“深地工程”,创新发展深层海相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自主研发的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高温高压测井仪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了万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钻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支撑了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建设上产,目前13口井完钻井深超过珠峰高度,屡次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胸怀推动东方“页岩革命”之志,积极引领页岩气技术创新进程,加快突破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认识和技术装备,高效建成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我国首个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开辟了新领域新阵地。
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纵深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加快建设陆上油气勘探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深入攻坚新能源经济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以强大的技术竞争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争当践行能源体制革命的排头兵
深化能源体制革命是提升能源系统活力、优化能源配置效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能源领域一系列重磅规划和政策密集出台,形成了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规划体系,为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石化积极落实推进能源体制革命的战略部署,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展活力动力持续释放。组建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加强油气业务运营协同和一体化统筹,完善新能源发展体制机制,集智聚力为祖国找油、为民族争气、为社会赋能。积极参与国家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按期完成相关资产和业务划转,助力构建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体系。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立国内首家碳全产业链科技公司,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积极发挥在CCUS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
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牢牢把握能源体制革命的战略方向,加快建立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打通能源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积极融入全球能源市场,争当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能源合作,特别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和沿线国家深化能源合作、应对全球能源安全挑战创造了新机遇、开辟了新空间。
近年来,中国石化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理念,在油气资源、成品油销售、工程技术服务、国际贸易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形成了利长远、惠民众、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打造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标杆项目,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授予“2020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最佳实践”荣誉。加快打造规模化、效益型海外油气生产基地,在境外23个国家拥有44个勘探开发项目,10年来累计完成权益油气产量当量近4亿吨,基本形成油气并举、常非并重、海陆兼顾的全球油气合作布局。坚持用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与境外80多个国家开展油气贸易,其中2023年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原油贸易超2.3亿吨、LNG贸易超600万吨,开放条件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持续提升。
新征程上,中国石化将持续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共同应对能源发展挑战,努力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结合点、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企业排头兵。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保障能源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中国石化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决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奋力书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