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零时,国网新源新安江水力发电厂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8000天。8000个日夜,是将近22个春夏秋冬。然而,新安江水电站的历史远不止如此。从浙江杭州建德市新安江镇溯水向西6千米,在铜官峡谷间的紫金滩上,新安江水电站巍然矗立。坝上,拦蓄起“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坝下,江面薄雾升腾,白鹭翩跹

首页 > 水电 > 水力发电 > 报道 > 正文

新中国“水电梦”从这里开始|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电力之光 打卡经典③

2024-06-05 09:20 来源:电网头条 作者: 赵迪

5月31日零时,国网新源新安江水力发电厂实现了连续安全生产8000天。8000个日夜,是将近22个春夏秋冬。然而,新安江水电站的历史远不止如此。

从浙江杭州建德市新安江镇溯水向西6千米,在铜官峡谷间的紫金滩上,新安江水电站巍然矗立。坝上,拦蓄起“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坝下,江面薄雾升腾,白鹭翩跹。

新安江水电站是新中国第一座“三自”——自行设计、自制设备和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杰作。

64年间,电站昼夜不停为华东地区注入澎湃绿能,并成为长三角防洪水、保供水的屏障、枢纽。两岸产业动能转换,迈向绿色发展——因电而起的大坝,也悄然扛起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

万人会战紫金滩

“新中国水电梦”开始的地方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华东地区的用电日趋紧张。195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原为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项目的新安江水电站工程提前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工期5年,誓要让新安江两岸灯火璀璨明亮。

然而,长三角地区适合开发水电的选址稀缺。几经论证,位于杭州建德的新安江水利资源成为选项,沉寂的新安江山谷被唤醒了。

当年,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赶赴新安江投身这场意义非凡的伟大建设。“国家需要电,我们立刻就到一线去。当年我22岁,挑着两个行李箱,走了七八里路,才看到建设工地。”如今已经91岁的新安江水力发电厂原副厂长项传发回忆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很薄弱的。中国人自己建设出一座大型水电站,这是我国水电事业的里程碑。”

新安江水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5米,坝顶总长度466.5米,装机总容量66.25万千瓦,土石方开挖量585.92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总量175.5万立方米,制作的金属结构和安装的机电设备超过4万吨。

一排排临时工棚沿山而起,一条条公路在江畔伸向远方,一座座材料加工厂兴建……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设计师、工程师、浇筑工人等汇集紫金滩,电力建设全面铺开。1958年末,新安江水电工程局职工多达20050人。

三年实现发电目标

打造“三峡大坝试验田”

1959年4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前往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工地视察。他穿过紫金滩悬索桥,穿过坎坷山路和曲折梯次的脚手架,登上80米高的木制平台。

周总理被建设者们的冲天干劲深深感动。在平台上,他朗声道:“你们提出的‘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口号,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气魄,很好!”他在一张绿色油光纸上挥毫泼墨,为工程建设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

穿越半个多世纪,这份力透纸背的壮志豪情依旧直抵人心。作为我国自行设计、自制设备、自主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为我国的水电事业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1960年4月22日,伴随着巨大的轰鸣,由哈尔滨电机厂制造的新安江水电站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电站原本设计工期是5年。建设者们热情高涨,昼夜三班倒作业,只用了3年就实现了发电目标。”电站投产发电的捷报是项传发发出的,他说,“那天,所有人都特别激动,见面打招呼都是‘发电了、发电了’。”

我国第一座“三自”水电站的横空出世,不仅补上了华东能源缺口,更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激励。

高峡出平湖。新安江水电站被誉为“三峡大坝试验田”、新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它的成功建设为我国建设大型水电站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葛洲坝、隔河岩、小浪底、三峡、富春江、紧水滩等多座水电站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敢为人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新安江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水电人。

一湖碧水千亿能量

新安江水电站华丽转身

一座大型水电站,带来的绝不仅仅是电。

2020年,运行60年的新安江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1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燃煤40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970万吨。

新安江水电站投产伊始,担负着华东地区近七成的电力供应重任,至今仍是华东电网的调峰主力军。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安江水电站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水环境治理功能也越发显著。

水与电转化之间,这座电站正悄然滋养着“一方水土”的生态,守护“一方人”的平安。从“发电坝”到“生态坝”,新安江水电站实现了华丽转身。

1959年9月21日,新安江水电站正式拦坝蓄水。滔滔江水汇入山间积蓄了丰沛的绿色电能,造就了“天下第一秀水”千岛湖的崭新生态,也挡住了常年困扰下游地区的水患。

新安江水电站是钱塘江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电站依托巨大的库容,科学调度实现防洪抗旱。国网新源新安江水力发电厂党委委员、机电部主任邓亚新介绍,64年来,水电站共抵御大于1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35次、大于4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206次,有效避免和减轻了下游受到洪水侵袭,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防洪的重要屏障。

千岛湖能一口“吞下”肆虐的洪水,更能为一座城储备赖以生存的纯净水源。2019年9月29日,杭州第二供水源——千岛湖配供水工程全线正式通水,杭州城区全面供应来自千岛湖的优质饮用水。

“如果碰到钱塘江大潮汛期,我们都要发电放水,以保证杭州的供水。”邓亚新说,由于杭州湾的特殊地理位置,每年钱塘江大潮汛期,海水都会大量倒灌钱塘江河口。咸潮上溯至杭州自来水取水口上游一带,导致江道水体含氯量大幅增加。一旦上游来水偏少,杭州人民就要过上喝咸水的日子。

建德市还利用独一无二的水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全国最大水产业基地。目前,水产业已是建德市的支柱型产业之一。“近年来,电站每年为下游生态放水。”邓亚新说,因为水库水温常年保持在14~17摄氏度,电站还为新安江造就了“白沙奇雾”的景观。

蓄水发电,为华东地区电力供应注入澎湃绿能;

筑坝造湖,把滔滔洪水化作一座城的纯净水源;

涵养生态,孕育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无尽生机……

从新中国水电事业的摇篮新安江水电站起步,我国水电装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6万千瓦,增长到2023年的4.2亿千瓦,实现了1000多倍的飞跃,我国水电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64年来,新安江水电站造福了万千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融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遍布全国的绿色动能,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