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储能系统龙头代表海博思创重新提交上市问询函答复;5月10日,储能集成商明美新能源更新财务数据。此前IPO“搁浅”的储能企业,似乎正在迎来曙光。深交所、上交所信息显示,自2024年1月末最后一次审核会议之后,截至目前两大证券市场一直未再召开上市企业审核会议。直到最近,随着证监会新政落

首页 > 储能 > 储能电池 > 锂电池 > 企业 > 正文

“两强两严”背景下,储能企业IPO迎曙光!

2024-05-20 09:17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 叶毓

4月26日,储能系统龙头代表海博思创重新提交上市问询函答复;5月10日,储能集成商明美新能源更新财务数据。此前IPO“搁浅”的储能企业,似乎正在迎来曙光。

深交所、上交所信息显示,自2024年1月末最后一次审核会议之后,截至目前两大证券市场一直未再召开上市企业审核会议。直到最近,随着证监会新政落地,上市审核流程重启,这其实预示着,2024年储能企业上市日程即将重启,奋斗方向已日渐清晰。

1 理性激励挂牌上市确保上市公司质量

此前过去两年,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刺激影响,新型储能行业迎来历史性高光时刻,也吸引了很多跨界企业和初创企业入局,更有广泛的投资者蠢蠢欲动甚至阔绰出手。据相关资料显示,仅2023年储能领域融投资事件多达近400起,总融资金额可能接近千亿元。

但其实在2023下半年,储能领域IPO上市进度已经显而易见放缓。这与相关企业有很大关系。在储能行业迅猛发展过程中,产品技术竞争日益激烈,有部分企业贸然进场、又迅速转身退场,曾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另有一些企业,通过融资不断加码新工厂新产能建设。但对于一些新晋企业来说,大规模产能规划、盲从的技术产品研发,在高度同质化的市场中很难获得认可,投资者的高额投资其实存在较大风险。

而作为上市企业监管方,证监会有责任让地方政府更理性地鼓励、激励企业挂牌上市,确保发行、上市公司质量;为了更好地监督市场参与者,证监会须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突出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

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吴清“强本强基”“严监严管”定调(下称两强两严);3月15日,证监会发布4项上市企业管理相关政策。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在新闻发布会对新政策核心内容解读强调,四个新文件分别围绕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强证监会自身建设,突出“两强两严”。他还表示,企业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作为目的,后续证监会还有相应的配套规则制度出台,促进完善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体制机制。

证监会密集释放“两强两严”信号,表面看起来,也许意味着储能企业IPO上市的难度加大。但其实仔细研读文件可以发现,证监会政策收严其实是为了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储能企业,有利于整个储能行业持续性发展和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一位匿名的保荐代表人表示:盈利时间长、盈利空间大,即使企业不盈利,也须具备很强的持续经营能力,这样的储能企业才有可能上市。其中主要几个指标包括高市占率、拥有优质客户资源、财务状况稳健、无技术纠纷等。

5月10日,随着证监会修订后的《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正式下发,深交所上交所分别发布了上市企业审核会议公告,这意味着储能企业的上市步伐也将随之重启。

2 储能企业上市指标提高至持续盈利

工信部官网数据显示,2023年,去年1至12月储能型锂电池产量185GWh。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岳芬预计,“2024年国内储能市场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新增装机将超过35吉瓦。”

国内储能市场持续迅猛发展的同时,价格战已进入刀刀见骨的程度。在备战IPO的企业中,只有拥有规模化优势、核心技术优势、持续盈利的少数头部企业大概率在价格战中获胜,也有实力在满足证监会上市严格要求的基础上,成功上市。

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有一百多家储能上下游企业排队冲刺IPO,其中陆续有一批企业主动撤回申请。毛利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市场占有率、产品市场竞争力,曾是上市问询中首要几个质疑方向。

有人会问,去年都不能成功IPO,今年证监会频发重磅文件抬高上市门槛,是不是意味着储能企业无法IPO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证监会的目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拥有持续盈利能力的高科技企业是资本市场任何时候都需要的优质资源。

4月26日,海博思创科创板IPO进程已更新为“已问询”。据悉该公司根据上交所出具的第二轮问询函,就产品技术及市场竞争、客户、收入确认、成本与毛利率等7个问题进行了回复。

海博思创在回复中称,公司具备 BMS、EMS、PCS、功率协调控制器、海博云平台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同时逐步积累了半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技术。自研自产关键部件,确保其核心技术具有一定先进性,且逐步形成了一定技术壁垒。目前其储能系统产品具有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长寿命等特点。以安全性为例,海博思创通过采取7大措施,有效保障储能系统产品的安全运行。报告期内,海博思创供应的储能系统产品均正常运行,实际运行中未出现安全事故。

根据海博思创披露的数据,2021年~2023年其储能系统收入分别为65,333.50万元、245,604.11万元和692,699.71万元,复合增长率达225.62%,收入增长迅速。2021~2023年,海博思创主要大客户包括中国华能、国电投、中电建、华润、中国能建、昌吉州、中石油工程建设等公司。

2023年上半年,受前期主要原材料高位采购成本的影响,海博思创储能系统售价未同步增长、盈利空间减少,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但在2023年下半年,储能系统主要原材料及储能系统售价同步下降,海博思创的毛利空间也随之提升,对上半年毛利率水平有所拉升。2023年度海博思创储能系统毛利率整体维持了20.02%。

海博思创表示,经历了储能行业从商业化初期向产业规模化发展,基于储能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始终专注于储能系统领域的创新开发,且持续注重技术升级迭代,相应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由于同行业公司产品类型、产品结构、发展阶段不同,不同公司净利率存在差异。但伴随海博思创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高,净利率逐步有所提升。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公布数据以及合理测算,2023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出货量排行榜中,海博思创位列第二名(未包含销售给新源智储的出货量)。海博思创目前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与其他同行业成熟上市公司在经营规模上存在一定差异,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小于其它同行业可比公司具备一定合理性。

此外,5月10日,另一储能系统集成商明美新能创业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相关储能上下游企业IPO从“中止”到继续走审核程序,既体现了证监会“两强两严”基调;又体现了证券市场对优质储能企业的“呼唤”。

敲黑板作总结,准备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IPO的储能企业,应具备很强的产品竞争力,掌握核心技术,大客户多,无造假、欺诈行为,盈利空间大、持续时间长,即使企业不盈利,也须具备很强的持续经营能力等条件,才可能跨过IPO高门槛。另外,港交所上市要求较为灵活,储能企业赴港交所上市不失为一种选择。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作者: 叶毓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