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了一趟石洞口电厂。石洞口电厂在上海宝山区盛桥镇,前些年我经常去。
(来源:跟着风行走)
严格来说,石洞口电厂并不是一家电厂,而是三家火电厂:石洞口一厂、二厂、燃机电厂。三家电厂连成一起,加上华能上海检修公司,占了一大片地,十几台机组排成一列,蔚为壮观,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型电力基地。
这种多台机组一字摆开的电力基地在国内很多,譬如山西的阳城电厂、神头电厂、漳山电厂,内蒙的达旗电厂、丰镇电厂、棋盘井的鄂尔多斯电厂…..即便是就在上海,还有一个外高桥也是三家电厂连在一起,分别是外高桥一电厂、二电厂、三电厂。
石洞口的三家电厂我都很熟,有不少朋友,甚至还办过一电厂的饭卡,押金现在都没退。有一阵子我喜欢把燃机电厂称作三厂,燃机电厂的兄弟认真纠正过我好几次:我们叫华能石洞口燃机电厂。不过习惯的力量太强大,加上可能受外高桥影响,时不时我还是把它称呼为三厂。
百度词条这么定义:上海石洞口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是上海建设的第一座超百万千瓦的现代化火力发电厂,也是中国大陆第七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于1985年开工,1990年全部建成。现在的机组容量应该是600×2+660×2+3×400+2×650=5020MW。
因为常来这里,所以很熟悉这里的一切,知道“富锦站”、“盛石路”、“月浦”、“蕰川公路”这些地名,也习惯这里面的弄堂、河道、轮船汽笛声、码头、石桥、高架、小吃店一草一木,还有远处宝钢的烟囱。
最熟悉的还是一厂的青葱草坪四季鲜绿,二厂的玉兰花树枝头旺盛,和燃机电厂门口的林荫大道遮天蔽日,每逢上下大班时刻,一长溜大巴从我身边呼啸而过。石洞口,一个多么安静却又有生命力的地方。
站在燃机电厂的锅炉上看着两边的一厂和二厂,回忆起我在那上面或烈日下挥汗如雨或寒风中瑟瑟发抖或面朝大海心念春暖花开的日子感慨万千……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这么多年,我也从一个青涩无知的学生变成了久经沧桑的中年人。
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火电厂一旦投产即定型,除非有扩建工程,厂区和周围的环境都不大会有大的改变。富锦站门口没有变,盛桥街头没有变,这里的机组也数十年如一日历经风雨沉默无言。
唯一变化的是一厂新增加了两台65万千瓦超超临界的燃煤机组,就在四台30万老机组对面。这是等容量替代一厂4×325MW燃煤机组,参见石洞口一电厂1号、2号机组已经关停。
新机组投产之后,不知道那四台旧机组是个什么结局。有人说是关停,也有人说是备用,还有人断言会拆除夷为平地……其实那日我身边就是石洞口电厂的兄弟,但是我没问。
这个结局,与其说是不想知道,不如说是不愿知道。
出于个人感情,我希望它们都留下来,毕竟那里是我战斗过的地方,有我洒下的汗水还有我逝去的青春。
只是石洞口一厂还要发展,职工个人也需要大机组的锻炼和保障。在当前的大形势下,有这两台大机组,一厂还能至少再高速发展20年。
另外,它设计煤耗很高,这么多年设备也老化严重,维护成本也很高,勉强留下来也是个大负担。
新旧几台机组就这么相对无言,我想起来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起来新旧替换,是历史规律,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太恋旧在意情感,那就什么都发展不了。
看我文章的人都知道,虽然我在新能源火电核电都跑,但是对火电还最有感情,经常为火电发声。
有人据此批评我,整天替老旧煤机叫唤,格局太小。他们认为关停小机组甚至去煤化是趋势也是能源方式的优胜劣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不破不立,就该用铁腕手段把这些老旧破小机组全部消灭掉,然后大快干上,拉动经济,促进行业发展。
他们批评的也对,我确实格局不够大。长期身处行业的最基层,也没机会去接触那些上层设计,不免视野狭隘,另外学识有限,我能看到的也只有偏隅一角。此外,由于专业的特点,让我更加关注能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稳定性,对激进的政策还是呈保留态度。
最近部分地区遭遇暴雪极端天气,造成冰冻灾害,公路铁路首当其冲,高铁大面积取消晚点,新能源汽车的弊端也被重新审视。有些地方干脆又请回了内燃机车头,拉着高铁往前跑。
如果按照某些键盘侠的想法,高铁技术这么发达,遥遥领先,这些内燃机火车就属于破烂挡路,全当破铜烂铁卖掉,那就真的完蛋了。
换个角度想,希望新人换旧人,后浪催前浪;希望石洞口电厂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