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三北地区”风电制氢项目的规模化落地,跨区域布局氢能基础设施已经提上日程,氢能基础设施是绿氢下游消纳的重要保障,适度超前布局建设管道输氢、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可以为绿氢大规模消纳提供支撑并带动相关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如何推动氢能跨区域建设输氢管道、如何推动天然气掺氢的基础设施升级、如何布局加氢站的发展方向、如何推动氢储能发展是业内有待深究的问题。行业专家结合各地开展的氢能管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客观分析了氢能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1.输氢管道材质还需要进一步技术创新。目前,国内在0.3-0.5兆帕范围之内的低压力输氢条件下,输氢管道材质还无法完全克服氢脆问题。在长期使用中,输氢管道还需不断维护并进行管道老化分析,防止发生管道泄露问题。因此,研发高强度、耐氢脆并兼顾经济性的新材料,是破解氢脆难题的关键。
2. 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不足影响加氢站建设。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达到5万辆。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保有量只有一万六千辆左右,而实际运营车辆更小于保有量,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400余座,加氢站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运营的加氢站有280座。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不足,导致运营的加氢站用氢负荷过低,严重影响加氢站的规模化发展。
3. 审批流程繁杂阻碍加氢站大规模投运。加氢站建设大致需要经过立项报批-用地申请-审评建设-竣工验收-取证经营几大阶段,在竣工验收之前,需要住建、国土、发改、规划、环保、市监、质监等部门的审批,验收后需要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和《气瓶充装许可证》才能运营。部分地区因未明确划分氢气的危化品属性,存在“不敢发证”的现象,建议加氢站建设管理参照天然气管理条例与法规,优化审批流程。
4. 天然气掺氢管道还处于商业化起步阶段。纯氢管道的建设成本大约为每公里600万元左右,而天然气管道掺氢虽然能节约初始投资建设成本,但我国的天然气管道平均服役时间都超过10年,管道老化引发的氢脆是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天然气掺氢目前以直接燃烧为主,没有形成高商业附加值的绿氢提纯产业链, 天然气管道掺氢的商业化之路还在起步阶段。德国计划到2032年在全德国范围内铺设9,700公里管道,氢气管网将由60%的现有天然气管道改建和40%的新建管道组成,可以对我国天然气管网改造提供参考。
5. 加快完善氢能运输相关的国家标准。由于我国氢能行业研发投入增加和生产制造厂家的产能提升,电解槽、燃料电池、压缩机、氢罐体等装备的技术成熟度有了很大的进步,产业化降本也有了清晰的路径。但是运输装备及管道的相关国家标准还不完善,制约着运输装备的产业化进程及成本的降低,无法满足氢能大规模运输的便利性,成为制约氢能发展的重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