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国网天津电科院自主研制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监测装置成果完成无形资产转化价值评估,标志着该项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工作迈进重要一步。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多、危害大,严重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但是,电缆工井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内信号屏蔽性较强,信号传输性弱,目前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气体检测仪等防护设备不具备数据无线传输和远程报警功能,安全监控手段有待提升。
为解决这一问题,电科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监测装置自主研发工作,利用超远距无线扩频和跳频技术等手段,对检测传感器数据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和集成,并结合现场实际需求进行整体防护性设计、功能设计、便携性设计,实现井下气体监测数据实时、有效、稳定传输至井上监护端及远程风控平台端。
该装置已完成功能调试及与公司安全风险管控监督平台的远程数据联调工作,并在天津电网多个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进行试运行,科学验证了装置的功能适用性、通讯可靠性和信号稳定性。
下一步,电科院将持续优化完善有限空间作业有毒有害气体安全监测装置性能,开展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相关工作,推进安全生产现场实际难题破解,服务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