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日前,宜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宜春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其中包括《宜春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

首页 > 智能化 > 政策 > 正文

江西宜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重点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在采、选、冶环节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大脑建设

2023-10-08 10:44 来源: 宜春市人民政府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日前,宜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宜春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8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其中包括《宜春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到2026年,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更加有效,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以上,数字化服务资源有效满足企业需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问诊实现全覆盖,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3万家以上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及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力争我市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督查激励“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

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绿色园区建设,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废气专项治理、固废综合利用三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全面治理废气、废渣。推动工业园区集中供气、供热,推广光伏发电、热电联产、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节地增效”行动,完善项目入园和退出机制,清理盘活僵尸项目和僵尸企业,积极探索”亩产论英雄”综合评价结果应用途径,着力提升亩产效益。

原文如下:

宜春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数字经济的决策部署,加快数智化建设,推动全市“1+3+N”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跨越式增长,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23〕46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建设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到2026年,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更加有效,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以上,数字化服务资源有效满足企业需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查问诊实现全覆盖,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带动3万家以上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形成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及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转型生态,力争我市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督查激励“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转型路径

1.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引导企业工业设备和核心业务上云,推动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评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DCMM)等工作,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打造一批“小灯塔”企业,挖掘一批优秀转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培育一批标杆项目,到2026年,力争实现“小灯塔”企业30家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00家以上,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企业达到10家以上。推动龙头企业示范引领,鼓励龙头企业和国有企业“一企一战略”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面向配套企业开放数字化服务,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到2026年,力争实现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1家以上。推动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数字车间),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数字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行业性、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和研发创新服务综合体。到2026年,力争培育升级版智能工厂、数字车间200个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5家,每年新增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5家以上。

2.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县市区立足县域主导产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一产一策出台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积极培育一批智能工厂(车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工厂、5G全连接工厂和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形成“一产业一标杆”。鼓励县市区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基础探索建设“产业大脑”,重点推动锂电新能源产业在采、选、冶环节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大脑建设,提升产业大脑服务水平和监测能力。注重链式转型升级,坚持“链式思维”推动数字化,发挥链主企业龙头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联合培训、标准共享的协同管理体系,打造“平台+供应链”模式,提升产业链整体数字化水平。

3. 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推动政策、网络、标识、平台、资源、应用、安全进园区,提升开发区网络设施支撑能力,加速“工业互联网+园区/产业集群”和园区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推进园区管理、服务、监管、产业数字化升级,积极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到2026年,力争建成工业互联网园区标杆2个以上,实现数字化转型标杆开发区2个、优秀开发区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达标。

(二)强化基础支撑

4.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双千兆”网络建设,持续优化产业园区及配套服务载体5G网络建设,到2026年全市5G基站建设数达到1万个以上。推进IPv6规模部署应用,加快推进IPv6在制造业领域深度部署,完善赣西云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主动融入全省算力网络布局。推动宜春5G+锂资源管理大数据中心平台建设,逐步构建产业信息化监管体系,引导锂矿资源产量、品位价格、运输流向和安全生产等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加快推动市级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规模化应用和樟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行业型二级节点建设,赋能全市制造业转型升级。

5. 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模式转变。大力引入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培育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应用场景、示范企业和园区等培育建设。到2026年,力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突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以上。

(三)提升配套服务

6. 提升问诊服务能力。组织开展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普查、智能制造成熟度自评估,健全省市县三级数字专员工作推进机制,推动各县(市、区)园区和行业系统开展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一企一档”方式建立产业数字化评价结果档案库,分区域、分行业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数字专员”服务体系,推动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化诊所”建设,组织开展数字化转型入企“问诊”,力争全市动态保持“数字化诊所”11家。

7. 提高转型支撑能力。鼓励数字化基础好、技术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支持企业剥离数字化业务部门成立独立法人,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培育一批细分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依托宜阳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加大国内外顶尖数字化研究机构和优秀服务商招引力度,充盈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生态资源池。到2026年,力争全市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达到30家以上。

(四)完善生态建设

8. 加强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聚焦中小企业特征及需求,研制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平台,定期发布数字化转型产品、方案和服务清单,分行业分区域推进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力争每年形成10个典型应用场景、10个实践案例。

9. 加大技术创新。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特派团建设,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加强数字化转型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应用推广,加速智能传感终端等领域研发突破和迭代应用。加大首版次软件认定力度,支持工业软件研发应用,力争推广应用工业APP突破100个。推进工业大数据分级分类,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等参与数字化领域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制修订。

10. 强化安全保障。督促工业企业落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工业领域数据安全检测评估,加强工业领域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备案管理,指导工业企业强化数据安全分级防护措施。加强市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运营,积极推动网络安全探针建设,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试点示范,推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落实,督促企业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工业强市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各县市区要结合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评价普查结果,选择数字化基础好、转型需求迫切、带动作用显著的企业、开发区等,梳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形成转型任务清单,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政策支持。围绕产业现有基础和企业发展需要,优化市、县两级支持政策,争取部委和省级政策支持,引导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高等院校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推动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加强数字化领域企业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国有企业紧缺数字化转型人才引进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数字化转型和新基建项目,支持申报专项债券需求和贷款贴息。

(三)突出示范引领。健全“机会清单”“产品清单”工作机制,常态化举办供需对接会,重点突出制造业领域清单对接,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大优秀产品和解决方案规模化推广应用。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样本企业,培育一批优秀场景、解决方案并复制推广,争取一批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